鋼板厚度並不能完全決定車身安全技術,最主要的還是車架結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很多車主買車最關心「安全」這一點

忍不住就要問:

車身鋼板夠不夠厚?有多少個氣囊?

剎車怎麼樣……

還有人以為按壓引擎蓋、葉子板、車門這些地方

夠厚夠硬,就感覺車子安全

更有人詬病自主品牌和日系車鋼板厚度比較薄

安全性能不足

但是這里有個錯誤:

鋼板厚度並不能完全決定車身安全技術

最主要的還是車架結構

鋼板厚度並不能完全決定車身安全技術,最主要的還是車架結構

鋼板厚度並不能完全決定車身安全技術,最主要的還是車架結構

鋼板厚度並不能完全決定車身安全技術,最主要的還是車架結構

鋼板厚度並不能完全決定車身安全技術,最主要的還是車架結構

在剛過去的澳門車身大會上

車博士學習了多個優秀企業的車身結構設計

其中東南汽車的白車身設計

已經不再局限於燃油汽車

更延伸至新能源汽車的車身設計上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車身架構

除了要減輕車身重量和保護乘客安全

更要防止電池爆炸

和傳輸電力的高壓電路短路導電

想要知道DX3 EV 400

如何做到車身body和Battery同樣安全呢?

今天,車博士詳細給大家講解一下

01

車身前部安全設計

鋼板厚度並不能完全決定車身安全技術,最主要的還是車架結構

鋼板厚度並不能完全決定車身安全技術,最主要的還是車架結構

鋼板厚度並不能完全決定車身安全技術,最主要的還是車架結構

鋼板厚度並不能完全決定車身安全技術,最主要的還是車架結構

鋼板厚度並不能完全決定車身安全技術,最主要的還是車架結構

鋼板厚度並不能完全決定車身安全技術,最主要的還是車架結構

02

車身中部安全設計

鋼板厚度並不能完全決定車身安全技術,最主要的還是車架結構

籠式車身和載荷路徑

DX3 EV 400的車身中部安全設計主要體現在車廂籠架和載荷路徑的開發。在汽車受到較大碰撞力時,碰撞力會傳遞到發動機艙,通常我們希望力能夠順暢地通過,不要有明顯的受力集中區域,而把力引導到縱梁上和各「大梁」匯集的區域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這塊區域通常最厚大,強度最高。

鋼板厚度並不能完全決定車身安全技術,最主要的還是車架結構

車身接頭剛度

DX3 EV 400的白車身選用了多種不同強度的優質材料,其中,最高抗力高達980Mpa。同時,通過C柱力流技術優化、C柱結構技術優化和安全帶安裝支架連接,以及D柱內板優化的多重努力下,DX3白車身扭轉剛度做到了突破性的10.36%有效提升。由於DX3 EV 400車身接頭剛度提升了32%,彎度的變形量減少了0.05,扭角減少了0,7°,加上車身前部安全設計,這樣子無論撞擊來自哪個角度,撞擊力都會先被潰縮區吸收,再被車架分解。就算萬一撞擊力傳遞到電池,電池箱的加固保護結構依然可以承受100KNm的擠壓力和形變,保證萬無一失。

鋼板厚度並不能完全決定車身安全技術,最主要的還是車架結構

DX3 EV 400 安全測試

此外,高壓電路的布置在設計時也考慮了安全問題,盡量避免布置在高危區域,更不會在撞擊發生時被擠壓從而導致短路。而且,DX3 EV 400是經過了47項用電安全試驗,包括撞擊、涉水等測試。

鋼板厚度並不能完全決定車身安全技術,最主要的還是車架結構

車身安全設計是門大學問

車博士本周就以車身前中部位安全設計進行講解

讓大家對於車身設計有了進一步了解

那以後,買車別再拿按壓引擎蓋

鋼板厚實作為安全車的標準了

還有以後別人給你白車身的結構圖

你就別再呆呆盯著都用了哪些材料

不妨可以留意一下它的車身結構設計水平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