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舉行儀式悼念參與一戰亞洲人 中國大使獻花圈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百周年紀念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俄羅斯總統普京等主管人將齊聚法國紀念。

據新華社11日報導,在一百周年紀念前夕,數百名法國政界人士、軍人、中小學生和亞裔社區代表9日晚在巴黎凱旋門下,共同悼念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贏得和平做出貢獻的亞洲人。

在悼念儀式上,來自法國聖西爾軍校等軍事學院的軍人們在寒風中整齊列隊,高舉佩劍,向百年前戰鬥和犧牲在法國的亞洲人致敬。

法國舉行儀式悼念參與一戰亞洲人 中國大使獻花圈 國際 第1張

法國舉行儀式悼念參與一戰的亞洲人。新華社

隨著號聲響起,出席活動的人們齊聲高唱法國國歌《馬賽曲》,以寄托對逝者的哀思,傳達珍惜和平的心聲。

法國政府發言人本傑明·格裡沃、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等在凱旋門下的無名戰士墓前,為參與一戰的亞洲人敬獻花圈。

格裡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一戰期間,有38萬亞洲人在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戰場參戰,他們為結束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段歷史曾經鮮為人知,9日晚的活動正是為了紀念他們。

法國國民議會議員陳文雄對記者說,一戰期間,很多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不僅在法國做工,很多人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

法國舉行儀式悼念參與一戰亞洲人 中國大使獻花圈 國際 第2張

他說:「我們如今能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度,和先人們的犧牲是分不開的。今天的活動就是想告訴世界,法國沒有忘記亞洲人的貢獻。」

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主要戰場在歐洲。1918年11月11日,法國、英國等協約國和德國簽署停戰協定並於當日生效,德國宣布投降,一戰宣告結束。

相關資料顯示,大約有14萬名中國勞工被英國和法國招募到歐洲西線戰場,他們主要從事修築道路和工事、修理機械、運輸物資、清理戰場等艱苦繁重的工作,約2萬名華工在一戰期間犧牲或失蹤。

據法國媒體報導,中國等亞洲數十萬勞工當年來到法國為參戰的協約國服務時,法國媒體曾描述他們為「異國情調的勞工」,這些勞工在極其殘酷的條件下做出的貢獻卻鮮為人知。

法國舉行儀式悼念參與一戰亞洲人 中國大使獻花圈 國際 第3張

凱旋門 圖路透社

一戰時,法英等協約國工廠缺少工人,船只、火車缺少裝卸工,前線缺人挖戰壕,公路壞了缺人補休,更缺少人手掃雷、搬運戰場的遺屍,缺少勞工支援前線,從中國,印度以及當時的殖民地印度支那補充。據指出,英法兩國除在中國招聘了140000勞工,還在當時的法屬殖民地柬埔寨、越南、老撾招聘了100000人,在英屬殖民地印度招聘了140000萬,其中90000名作戰人員。

根據法新社報導,中國作為年輕的共和國在一次大戰中保持中立,當時在中國擁有租界的英法兩國,與當時的北京政府艱苦談判達成協議後,於1916年主要在山東,其次在河北和江蘇設立了招工點。

法國談判代表團對中國北方工人的評價是:「樸實、結實、吃苦、順從,將會適應法國的氣候條件並能從事艱苦的工作」。

法國招聘了37000名中國勞工,其中10000人被派到法國前線北方,英國招聘了93000到95000名中國勞工,也全部駐紮在一戰前線法國北方。一名研究這段歷史的學者馬莉(音譯) 對法新社表示,他們中絕大部分是並不識字,很貧窮、沒有土地的農民,為掙工錢來到了法國。

法國舉行儀式悼念參與一戰亞洲人 中國大使獻花圈 國際 第4張

當時,法國總工會要求對外國勞工應與法國勞工一律平等對待,中國勞工簽訂的合同上寫著:「中國勞工不應該從事任何與軍事行動相關的工作」。

但是,在法國北方,他們被安置在距離「移動的前線」最近的地方,就這樣被置於猛烈的轟炸之下。馬莉表示,他們在毫無專業技術的情況下被派去掃雷,明顯違反了他們出國前簽訂的合同。「尤其在英軍一方」,中國勞工的條件最嚴苛。

嚴寒,缺乏營養,感染流行病,工錢遲到,特別是從1917年開始,法國軍事指揮官利用中國和印度支那勞工頂替罷工者,實際上破壞了正常的罷工。1922年,少於2000名中國勞工選擇留在法國生活,三年後,其中一半分散到了整個歐洲。

到底多少中國勞工死於一戰?法國勞力部歷史委員會負責人Dominiqu Guyot在2014年出書寫到:「誰都無法回答清楚這個問題」。他寫道:「這一階段移民的情況仍需做出大量研究。他們往往被置於一種非人道、令人不能忍受的惡劣條件下」。

另據新華社報導,「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一戰華工史料圖片展」9日在比利時布魯日開幕,以紀念中國勞工在一戰西線戰場以及戰後重建過程中作出的突出貢獻。此次展出約200幅照片,涉及華工征募、赴歐之旅、工作管理、生活消遣、貢獻犧牲、戰後遣留、後世祭奠等內容。一名當地居民說,圖片展使她對這段歷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感覺十分震撼。

如今在法國、比利時等地仍散落或集中分布著一戰華工的墳塋,在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比利時弗蘭德戰地博物館等仍保留著當年華工的照片、影像和使用過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