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管理嚴格,所以才有更多的漏洞可以利用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正因為管理嚴格,所以才有更多的漏洞可以利用 職場 第1張

正因為管理嚴格,所以才有更多的漏洞可以利用 職場 第2張

作者 | 老大的智慧

來源 | 世界經理人

123RF:98536912

一線來鴻:製造型企業管理人員總結管理智慧——制度再完善也有存在漏洞的地方,好的企業文化能夠讓員工主動規避這些漏洞而且會提出解決方案;差的文化就促使員工主動去發掘漏洞,利用漏洞;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對比。

早些年,管理學中經常論證到底管理是嚴了好還是松了好,最終的結果是一種誰也不得罪的觀點:適合最好。首先我認為這是非常務實的一種描述,之所以說是「誰也不得罪」,主要是因為這其中的度很難把握,管理人員在操作起來能夠掌握的恰到好處的少之又少。在這里,我不會再就到底哪種論斷更準確去做闡述,而是圍繞我剛看到的一句話來進行延申。

這句話叫「正因為管理嚴格,所以才有更多的漏洞可以利用」——並不是從管理論著中學來的,而是從一本小說中看到。這句話面向的本意是對於社會制度來講的,但我認為這對於企業管理仍然適合。

企業是縮小版的社會,社會中的所有元素基本上在企業都能看到縮影。拿社會做一個類比對象,社會制度的管理配合的有各種各樣的法律、規章,也有各種各樣的監督、檢查、執法部門;但是,真正的生活中我們發現,再嚴格的法律規章也無法覆蓋社會生活的各個細節;再明確的規定與要求也能被有心人打「擦邊球」;再完善的監督機制也不能確保執行的百分百合規。所以,對於管理的嚴格,我們沒法做一些要求,甚至於沒法評價現行的模式到底是嚴還是松。

以此類比,我們的企業也是一樣。企業中強調制度流程管理,也會設置審計、督察相關部門來進行監督維護;有許多管理者認為只要做好了這兩方面,企業運行就沒有問題。我們來分析一下,制度與流程只是做事的底線,突破底線就屬於非常嚴重的問題。而我們工作的標準要以此為基礎,高於底線,才能有更好的效率與效果。過分強調制度流程,帶來的負面效應是就以底線說話,凡是規定的我都做,凡是沒有規定的與我無關;這其中個人責任感與使命感就無從談起。

上述分析並不是否定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脫離了管理會完全失控,無法運轉,這里,我們要強調一個詞:文化,之於社會叫道德的重要性。這與管理是相輔相成的。

舉個例子:制度再完善也有存在漏洞的地方,好的企業文化能夠讓員工主動規避這些漏洞而且會提出解決方案;差的文化就促使員工主動去發掘漏洞,利用漏洞;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對比。

說到企業文化,大多數人都會感覺有點虛。這里不談全員都有企業文化的理論與概念,從有效落地的角度來講,管理層必須將文化作為為人處世的標準。依然用一個實例來說明:

某個企業以誠信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在生產過程中,由於員工的錯誤操作,導致出現大量的物料損失。這時,生產主任為了避免收到處分,對於問題的匯報與總結進行虛報。後來,事情曝光,按照正常的處理方式,對於這類不誠信的行為,責任人一律開除;但是,公司考慮到目前生產比較緊張,沒有太合適的人作為候補,另外這個主任在公司工作超過5年,勞苦功高,因此做出了「處罰1000元,集團通報批評」的處理意見。

這個案例中,我認為企業文化就肯定會始終成為停留在口頭上的。企業文化的形成,是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大家都遵從並且執行的一種共同價值觀。案例中因為考慮一些其他因素,而對於嚴重破壞文化的行為進行縱容,那設想一下:以後我們再跟員工談文化、談情懷的時候,員工認為我們在喊口號,因為已經有前車之鑒,所以大家對於此會一笑而過。

相信有些讀者會認為我上面所述有點小題大做,但是,設身處地的想一下,管理層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在員工群體中產生影響,你認為的小事兒恰恰在員工中是大事兒。而困擾現代企業的企業文化問題,往往都是這樣產生的。時時刻刻記住,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工作的目的性很重要,如果你想把一項工作做實了,那就把工作往實處做,而且要堅持;如果你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而希望能夠達到務實的效果,這只能是異想天開。須知,所有的成果都是由行動產生的。

正因為管理嚴格,所以才有更多的漏洞可以利用 職場 第3張

職暢之友 誠意推薦

如有侵權 請聯繫後台刪除

正因為管理嚴格,所以才有更多的漏洞可以利用 職場 第4張

正因為管理嚴格,所以才有更多的漏洞可以利用 職場 第5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