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新中國培養的「1號博士」
2018年6月1日,馬中騏(左)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博士學位證書。
馬中騏的博士學位證書,編號為「10001」。
2018年6月1日,一個簡短的捐贈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78歲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馬中騏將自己那本編號為「10001」的博士學位證書,連同1983年5月27日人民大會堂學位證書授予儀式的請柬和門票、主席台的座位票、次日錢三強院士組織第一批博士座談會的入場券以及1991年獲得的「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證書,全部捐給了國家博物館。
「這些證書是大陸學位制度建立的歷史印記,見證了一代知識分子的拼搏與奮進,我認為把證書留給國家博物館是最佳選擇。」馬中騏說。
偶然
馬中騏是新中國首批授予博士學位的18名博士中的第一位。「這個第一位博士只是按照博士論文通過的時間來排序的,對於我來說,是歷史的偶然,並不代表我有多了不起。」馬中騏認真地說,「我們這批18人在獲得博士學位後,牢記責任,在各自的領域裡兢兢業業幹工作、搞科研,都沒有辜負這個身份,沒有辜負國家的培養。」
1981年,他從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後留所工作,長期從事理論物理研究,重點在群論方法及其物理應用方面進行科學研究和教學,曾四次獲得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或教學成果二等獎,榮獲2004-2005年度王淦昌獎。
從上大學到博士研究生畢業,馬中騏歷經波折走過了整整26年。這一段艱難的求學經歷成為馬中騏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1956年由組織選派,馬中騏從上海考到了蘭州大學,1961年畢業留在蘭州大學理論物理教研室任教。1964年又是由組織選派,他以高分考取了北京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的研究生,師從中科院學部委員、北大物理系教授胡寧先生。誰知一年後,馬中騏就不得不中斷學業被分到農村參加運動,直到1967年才回到蘭州大學執教。
春天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馬中騏一邊參加工作,一邊學習專業知識,渴望著有一天能夠重返北大校園,完成未竟的學業。1978年1月,教育部發布《關於高等學校197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意見》,決定當年正式恢復招考研究生。但遺憾的是,第一次發布招生通知時,報考人員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
「好不容易盼到的好消息,卻因為年近38歲超‘線’,讓人很失落!」馬中騏對於當年的經歷記憶猶新。但轉機很快來了。當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胡寧院士和其他多位參加會議的老先生聯名提案:1964年、1965年的研究生中有一批人才,由於被耽誤,沒能完成學業,但水平較高,建議放寬研究生報考年齡。
就在臨考前兩個月,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研究生報考年齡放寬到40歲,64級、65級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這則消息讓馬中騏喜出望外,「繼續求學深造的機會來了,用知識報效國家的願望又可以做到了!」
因為在蘭州大學任教的10多年裡從未放棄過專業學習,馬中騏順利通過了這次研究生考試,從70餘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再次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進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師從時任高能所兼職教授的胡寧院士。
再次考研成功,馬中騏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求學深造機會。在同批學生中,馬中騏基礎紮實,導師胡寧教授特別準許他重點學好微分幾何和英語兩門課程,其他時間全部用於科學研究。1981年,大陸學位制度正式建立。教育部決定設立博士試點,挑選一批優秀研究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同年8月,馬中騏就接到導師通知,要求他在4個月內提交一篇高水平博士論文。馬中騏選擇了「磁單極研究」作為論文方向。這是當時一個很熱門的研究課題,裡面有很多數學問題。馬中騏從著名數學家谷超豪教授在復旦大學學報中發表的一篇關於規範場理論的數學方法的論文中得到啟發,便嘗試著做這方面的研究。他的想法得到了高能所的大力支持,特批他赴上海當面向谷超豪教授請教,得到了後者的悉心指導。經過兩個多月的計算,他再次請谷超豪教授審閱研究成果,得到肯定答復後,便著手撰寫博士論文。論文成稿後被送請國內多個從事磁單極理論研究的專家教授審閱,國外則請楊振寧、李政道教授把關。
1982年2月6日,高能所舉行首次博士論文答辯會。答辯委員會主席是「兩彈一星」元勛彭桓武院士,答辯委員還有胡寧院士、朱洪元院士、戴元本院士、谷超豪院士、侯伯宇教授、李華鐘教授。馬中騏由於有過從教經歷,答辯進展順利,不到一個小時就完成了。之後,答辯委員會閉門討論並進行無記名投票,一致認為這是一篇高水平的博士論文,當場宣布通過。3月4日,時任中科院數理學部主任錢三強院士為馬中騏簽發了博士學位證書,編號為「10001」。其後一年多裡,包括馬中騏在內的首批18名博士陸續通過答辯。1983年5月27日,新中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馬中騏在大會上代表所有被授予學位的博士、碩士發言,既緊張又感到幸福。
興趣
台前的高光時刻畢竟短暫,身後的研究所才是畢生的舞台。馬中騏博士畢業後進入高能所工作。1984年9月,楊振寧教授邀請馬中騏到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做訪問學者。在這期間,楊振寧教授把自己認為是「這輩子最重要的發現之一」——推廣的Sturm-Liouville定理方法介紹給馬中騏,建議用此新方法研究Levinson定理。楊振寧教授甚至把他的計算稿借給馬中騏復印後學習。因為此方法具體且物理意義清晰,馬中騏放寬了Levinson定理的適用條件,修改了Levinson定理的結論,並把Levinson定理推廣到相對論情況。
這是能長期保留下來的重要工作,其主要內容被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一本量子力學教科書專用一節詳細引用。此項研究獲得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次訪問學者的經歷對馬中騏產生了深刻影響,他把楊振寧教授「基本的問題就是重要的問題」的教導作為科研的準則,這為其今後在量子N體系統轉動自由度的分離和量子群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這輩子最大的興趣就是把沒有搞清楚的物理問題搞清楚,再把我搞清楚的問題讓別人也搞清楚!」去年底,馬中騏完成了一本英文版群論教科書的書稿,對群論方法又有了新的進展和發現。如今,他又埋頭沉浸到另一本中文新書的寫作之中。(譚永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