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領域16萬億產業規模 阿里、百度也為此瘋狂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大健康領域16萬億產業規模 阿裡、百度也為此瘋狂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導

  雖然風口每一年都在發生變化,但有一個行業卻是近年來都備受資本機構青睞,那就是大健康領域。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發展健康產業已是必然趨勢。

  「所謂大健康,就是圍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對生命實施全程、全面、全要素的呵護,是既追求個體生理、身體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等各方面的健康的過程。」最近,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李小軍在「2018‘健康中國’產業峰會」上表示,健康產業目前已上升到國家重點培育的、新舊動能轉換的戰略新興產業,也是做到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的以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思路,來破解當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環境瓶頸的約束,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共同提高,增強可持續發展後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隨著消費市場的擴大,健康產業湧現出越來越多的企業,掀起一股並購融資熱潮。以阿里、百度、騰訊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紛紛進入移動醫療健康領域,萬達、萬科、恒大等地產企業也進軍健康產業。

  健康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已來

  眾多專家一致認為,健康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醫藥產業、商業保險及新興的互聯網醫療都將是一片藍海。

  2015年以來,無論是國家、社會資本還是企業層面,在大健康產業領域都動作頻頻。其中,在國家層面,2015年以來連續下發《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等幾十項政策,從產業目標、重點任務、各細分行業、技術突破等方方面面給予詳細規劃和意見,並提供財稅、資金、人力等各項扶持政策。

  尤其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發布,表明「健康中國」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綱要》提出,到2020年,中國健康產業產值將達到8萬億元,到2030年達到16萬億元。

  就此,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衛生費用核算與政策研究室主任張毓輝表示,2015年規模是4.3萬億,2020年8萬億目標有點挑戰,但是能做到。現在民營醫療機構已經占到61%,醫藥行業主營收入達到3萬億,增速12.9%,互聯網新業態很多,商業健康保險這幾年年均增速40%,應該說發展是非常快的。同時表示,衛生健康領域增速13.9%,比全社會平均水平高8個百分點,很多大型企業投資都在轉向健康領域。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認為,健康中國是未來我們的一片藍海,「健康+智能化」會是「健康中國」的未來模式。

  廣州醫藥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金華表示,健康醫療和健康的剛需是存在的,中國市場巨大。

  據記者了解,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社會資本的推動下以及技術升級的帶動下,互聯網巨頭、科技巨頭、地產巨頭等(例如,國外的Google、蘋果等互聯網巨頭,國內的阿里巴巴、騰訊、萬科、保利、平安人壽、萬達等)紛紛跨界進入大健康產業。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國內醫療健康行業共發生融資事件295起、同比增長7%,融資金額54.6億美元(約350億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1.35倍,創下國內醫療健康行業上半年融資金額最高紀錄。

  需建立健康產業核算和評價體系

  隨著未來大健康產業的悄然來臨,未來健康產業將會出現前所未有的挑戰以及令人振奮的發展機遇,前景可期。不過,目前面臨的問題也不少。

  張毓輝表示,大健康領域目前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重硬件,輕軟件、空心化同質化競爭、產業供給尚不能充分滿足健康需求、產業要素短缺、健康產業統計體系尚未建立、頂層設計比較缺乏,現在國家在加快制定,《國家健康產業發展行動綱要》目前已經在征求部分地區意見。同時,需要盡快、加快頂層設計,推動產業協調發展。包括在全國層面,目前已經現實上有不同的模式,怎麼在全國區域,基於不同地區的健康產業要素特點進行布局、引導,規劃一些重點領域;引導地區基於自身的特點去發展適合自己的,而且在全國布局里有優勢的產業;加強域內的協作。

  除此之外,需要加快建立健康產業核算和評價體系。

  「現在很多省提出來要把健康產業打造成萬億產業,到2020年如果都是萬億產業,這是不可能的,各省在說這些的時候,到底對本省健康產業是什麼狀況是不清楚的。」張毓輝稱。

  就此,暨南大學藥學院教授聶紅表示,保健品市場存在像欺詐現象,廣告虛假宣傳,進入門檻比較低,同質化現象嚴重,監管等問題。大多數中藥都是以原料形式賣到日本、美國、德國等,這些國家做成產品又出口到中國,賣得還很貴。缺乏高附加值的中藥保健產品,今後要大力改進。也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但轉化效率比較低。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