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丨普華永道上海首席合夥人黃佳:「6天+365天」,進博會永不落幕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專訪丨普華永道上海首席合夥人黃佳:“6天+365天”,進博會永不落幕

  

  ▲普華永道上海首席合夥人黃佳 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張瀟尹 攝

  今日(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上海開幕。作為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進博會吸引了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共有3600多家企業參展。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為了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中國將加快出台外商投資法規,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體系,全面深入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中國將尊重國際營商慣例,對在中國境內註冊的各類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那麼,進博會將如何優化國內營商環境?企業應如何有效利用「6天+365天」平台?對國際貿易升級來說,進博會有何重要意義?圍繞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普華永道上海首席合夥人黃佳。

  黃佳認為,進博會傳遞了積極的開放信號,意味著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營商成本及中國市場的準入門檻將降低,市場的自由度和開放度均加大。

  從成本驅動到市場驅動

  NBD:日前世界銀行發布了一個營商環境報告,其中,中國排名第46位,相比去年上升32位,您認為此次進博會的舉行,對於營商環境的優化有何幫助?

  黃佳:其實,我們以前看到的中國的情況是,如果有一個大型的外資企業或項目進入,其待遇可能是「一路綠燈」,國內的營商環境其實挺不錯的。但世界銀行的報告關注的不是大型項目,而是中小企業。我們知道,如果一個市場的自由度足夠高,那麼其對不同體量的企業來說,進入的便利度應該是趨於一致的。

  事實上,大陸今年的排名提升了32位,關鍵在於開辦企業、稅收支出等10個維度,這10個維度給中小企業提供了很多便利,使其有機會提供獨特的產品、展現創新的商業模式等。我們可以看到,此次參與進博會的很多國家的展廳不僅有大企業,還有很多中小企業的集群商會,說明進博會對各種體量、各種業態的國外企業開放,使他們能來中國共享市場,這本身就是對營商環境的促進。

  反過來講,企業在進博會中獲得更多商機,勢必需要一個更加友好的營商環境,如果各參展商和採購商僅在進博會上見了面,卻沒有配套的海關、商檢、物流的話,那這個展會將失去意義。所以,進博會把服務端、產品端和需求端對接起來之後,勢必會推動營商環境的優化。

  NBD:中國的改革開放已進行了四十年,此次進博會是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之一,你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的改革開放?

  黃佳: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開放」是沒有句號的。我聽到過一位跨國製造企業的CEO說,如今在中國安徽開一個工廠的製造成本,跟在美國某個相對級別的州開工廠的製造成本相比,幾乎是相同的。因為現在智能製造、自動化、3D列印等各種各樣的科技使得對人、土地這些傳統的資源的需求大幅下降,傳統資源在製造行業中的占比也大幅下降。換句話說,可能在改革開放的前期,整個中國吸引外資的巨大亮點是成本優勢,而如今這一優勢已不那麼明顯。所以,我們要進一步改革開放。

  外資企業正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因為中國當前的人口結構發生變化,中等收入群體的購買力大幅提升,整個中國市場的規模從絕對數字上看,占全球第一,我們的開放正從原來的成本驅動轉變為市場驅動。

  NBD:進博會提出「6天+365天」平台,在6天的進博會結束之後,你認為企業應該如何利用這個平台,以更好地承接進博會的溢出效應?

  黃佳:「6天+365天」這個平台非常重要,它為那些沒來進博會現場的企業和採購商提供了一個交易的平台,其存在實際上是為了打造一個「永不落幕的進博會」。這個平台可以持續將招商引資信息向全世界推介,邀請外資企業來對接。

  實際上,平台本身就是一個生態圈,既有存在買賣關係的利益相關方,也有像普華永道這樣的咨詢服務提供者。我個人認為,這個平台能系統性地幫助大型、中小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但這並不意味著增加競爭,或者讓出部分市場,而是這些企業提供更多個性化、定制化、多元化的服務,來進一步激發這個市場的潛力。

  此外,雖然此次進博會的參展商均來自國外,但這個平台其實也能夠讓國外企業深度了解中國國內企業,國外企業可以利用中國現有的C端創新模式,讓其自身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這種協同效應也很重要。

  「中國經驗」有借鑒和推廣意義

  NBD:進博會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你如何理解這場盛會對國際貿易升級的重要意義?

  黃佳:進博會帶來的影響是國際性的。其實,在日前的上海市市長咨詢會上,就有人提出是不是可以將中國的經驗向全球推廣,在「一帶一路」國家做衛星進博會,也就是說,不單是中國市場,每一個有潛力的市場都可以借鑒中國的開放經驗。市場準入門檻降低、營商成本降低,使得市場的自由度、開放度加大,我相信中國的經驗有借鑒和推廣的意義。

  以當前的一些熱點為例。比如養老服務、人口老齡化,當中國市場進一步開放,我們有更多的模式和技術來推進國家的養老體系;再比如新能源、環保,我們通過進博會進一步開放市場,為眾多企業的收入帶去幾何級數的提升,最後推動全球經濟更好地發展,那麼這些企業對各種新興的研發、模式、產品等方面的投入都會增加,最後造福的是各國民眾。

  NBD:進博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擴大進口、擴大國內消費,你認為中國消費市場的發展現狀如何?未來的發展趨勢會怎樣?

  黃佳:我們知道中國經濟在往上走,釋放民眾的消費潛力有利於給企業提供更大的空間。我們談論的消費其實包含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宏觀層面的消費,如養老、醫療等方面。養老、醫療的相關政策越完善,消費能力的釋放程度就越高。第二個層面的消費是我們消費者日常的購買行為。當民眾的信心和未來可預期性降低時,大家就會採取更保守的觀望,該投資的不投資,該消費的不消費。那麼回到貿易方面,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因素的增加,造成了大家的不確定性,進博會能使我們的市場準入更透明化、標準化和法治化,那麼市場的投資信心、企業的經營信心都會加大,對這種不確定性有改善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