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對中國崛起到底有多重要?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製造業對中國崛起到底有多重要? 歷史 第1張

製造業對中國崛起到底有多重要? 歷史 第2張

製造業對中國崛起到底有多重要? 歷史 第3張

▌1、國家之崛起,皆因強大之工業

1)英國因工業革命成就日不落帝國

英倫三島孤懸海外,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英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處於邊緣化的地位,而工業革命的到來卻給原本被邊緣化的英國一個鹹魚翻身的機遇。

1733年,機械師約翰•凱伊發明飛梭。

1764年,織工兼木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

1785年,工程師埃地蒙特•卡特萊特發明了水力織布機。

而隨著紡織業的興起,對動力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僅僅用於礦山抽水的蒸汽機經過改良後被用於紡織業。

178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座蒸汽紡紗廠。之後,蒸汽機又被應用於冶金工業、鐵路運輸、蒸汽船等領域。

1825年,英國已有蒸汽機1.5萬台(37.5萬馬力),從礦山到工廠,從陸地到海洋,到處是機器在轟鳴。

至此英國不僅在紡織業基本擺脫了傳統手工業的桎梏,做到機械化,還在交通、冶金等諸多領域做到了機器對人的替代。

至1850年,英國工業總產值占世界工業總產值的39%,貿易額占世界總量的21%。

當英國人以鴉片戰爭轟開滿清王朝國門之時,我們不僅要看到英國人的堅船利炮,更要看到為堅船利炮提供支持的工業基礎。

2)德國因強大的工業實力具備挑戰舊有國際秩序的能力

德國工業化比英國晚了50年。在1830年,德國的工業人口占比僅為不足3%,依舊是一個農業國,加上德意志還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使德意志人成為歐洲的三等公民備受欺凌。

直到1834年,在李斯特等學者的呼籲下建立起德意志關稅同盟,德意志國家才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至1846年,關稅同盟各德意志諸侯國已有313家紗廠和75萬枚機械紡錠,擁有蒸汽機1139台(2.17萬馬力)。至1848年,德意志諸國鐵路線總長達2500公里。

隨後,德意志國家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鋼鐵工業蓬勃而起,湧現出魯爾工業區、薩爾工業區等工業重鎮。至1870年,德國蒸汽機動力達248萬馬力,煤產量達3400萬噸,生鐵產量達139萬噸,鋼產量達17萬噸,鐵路線長度18876公里。

至此,德國工業一舉超越法國,總產值占世界工業總產值的13.2%。

雄厚的工業基礎也成為德國敢於挑戰英國霸權的底氣所在。

3)美蘇因強大的工業奠定戰後國際新秩序

1800-1850年的美國,仍然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北方的工業以食品加工和紡織業為主;南方則是種植園經濟。

在南北戰爭後,美國同德國一樣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加上美國擁有廣袤的國土,豐富的資源,龐大的人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這使美國工業得到爆炸式增長,至一戰前夕,美國的工業產量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工業總產量的32%,鋼、煤、石油和糧食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至二戰前夕,美國的工業產量占全球工業總產量的38.7%。而這正是美國在二戰期間,平均每兩個月建成一艘艦隊航母,每年產4萬架飛機,2萬輛坦克的根源所在。

一戰前夕,俄國的工業產量占世界工業總產量的8.2%,雖然好像工業實力不俗,但工業產值中很大一部來自外國投資的輕工業,本國重工業只占全部工業的1/5。

在一戰中,俄軍裝備大幅遜色於德軍,在蘇聯建立後,特別是在史達林的鋼鐵工業化指導思想和計劃經濟體制下,迎來了高速工業化的時代,至二戰前夕,蘇聯工業產量占世界工業總產量的17.6%,而且工業結構以軍工、重工為主體。

正是依靠強大的重工業,蘇聯在二戰期間生產了10.8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4.4萬架飛機,並最終打贏了衛國戰爭,和美國一道重新劃定了戰後國際秩序。

製造業對中國崛起到底有多重要? 歷史 第4張

2、西方式微,皆因失去強大之工業

1)沒有強大的工業就沒有國際地位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中國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無有戰勝國之實。

一戰結束後,山東權益被日本攫取;二戰後中國外蒙和東北的權益被美國處分給了蘇聯。這些現象的根源就在於工業實力不如人、綜合國力不如人,用二戰前夕的數據做對比就顯而易見了:

美國占世界工業生產的38.7%;

蘇聯占世界工業生產的17.6%;

德國占世界工業生產的13.2%;

英國占世界工業生產的9.2%;

法國占世界工業生產的4.5%;

中國占世界工業生產的0.3%。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二戰前夕中國的工業實力無比孱弱,有限的工廠大多數紡織工業,而重工業幾乎為零。沒有自己的工業體系和國防工業,既無力保障國家安全,又無法支持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在弱肉強食的國際關係法則下,自然飽受欺凌。

正因為自1840年以來,第一代主管集體對發展重工業有著近乎宗教般的熱忱,即便是節衣縮食,忍饑挨餓也必須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建立強大的國防工業——1949年,中國是一個滿目瘡痍、貧窮弱後的農業國,1976年,中國成為了擁有齊全工業體系和「兩彈一星」、核潛艇等尖端武器裝備的世界第六工業國。

中國借此擺脫了積貧積弱的印象,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獲得了與美國、蘇聯等老牌國際強權平等對話的地位。

2)沒有強大的工業就沒有經濟的持續繁榮

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

由於農業受制於相對有限的產出,在三個產業中,工業是真正具有強大造血功能的產業,對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社會穩定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去工業化」對美國社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傷害,為挽救美國的頹勢,歐巴馬著手大張旗鼓的搞「再工業化」,鼓勵製造業回流,其目的就在於力爭用強大的工業振興美國。

製造業對中國崛起到底有多重要? 歷史 第5張

3、以史為鑒,堅定發展強大工業不動搖

如果國人在某些經濟學家的忽悠下,搞「去工業化」,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則完全是自廢武功。

當年南非的工業不可謂不強,不僅一只腳跨進核門檻,還能生產先進裝備,但自覺或不自覺的「去工業化」,使南非從發達國家淪落為發展中國家。

而蘇聯的教訓則更為深刻,在蘇聯解體後的二十多年里,俄羅斯已從昔日蘇聯時期的工業帝國,淪落為以出售石油、天然氣為生的資源型國家,被譽為「擁有核武的沙烏地」。

縱覽列強興衰成敗,可謂成於工業化,敗於「去工業化」。前車之鑒,後事之師,希望國人引以為鑒,堅定工業化道路不動搖!

—End—

來源:了望智庫(zhczyj)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製造業對中國崛起到底有多重要? 歷史 第7張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官網:http://www.ouzhoujc.com/

   http://www.158jix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