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開出供應鏈金融良方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銀行開出供應鏈金融良方

「現在沒有貸款需求,年初有一筆流動性貸款,都還掉了。」坐在記者面前的繡花機企業——浙江越隆縫制設備有限公司(下稱「越隆縫制」)總經理陳天池一臉輕鬆地說。他的麻煩在於下遊小企業貨款賒購太多,好在現在都得到了解決。

輕鬆背後,源自一個名為「應收款鏈-分期通」的平台。通過該平台,由越隆縫制出面做信用擔保,小企業在線上就能獲得銀行貸款來支付貨款。但若無越隆縫制背書,這些無擔保無抵押的小企業想要得到銀行貸款,可能性恐怕就是零。

這便是典型的供應鏈金融業務。記者近期在蘇浙地區調研時了解到,這一業務模式或是紓解當前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症結的良方,也是不少銀行眼中的一樁好生意。

小企業的煩心事

位於浙江省中北部的諸暨,雖為縣級市,卻是一座充滿經濟活力的城市,年產值規模過億元的企業就有將近400家。

作為當地繡花機產業龍頭、高端智能製造企業的越隆縫制,正是其中之一。該公司自主研發的繡花機遠銷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是企業做大了,問題也隨之而來:雖然不缺錢了,但下遊採購商都是小企業,總是賒欠貨款,導致公司無法快速回籠資金,應收帳款陡增,推升了違約風險。

越隆縫制一台繡花機價格在20萬元至100多萬元之間,一般按訂單生產。很多小企業主付完訂金後,錢就不夠了,一時出現資金缺口,常常左右為難。若拖帳期,越隆縫制為難;若向銀行貸款,自然沒戲;而從民間借錢,利息又太高。「有外地小企業帳期長達1年。」陳天池告訴記者,對公司來說,這不僅增加墊款,拉長周期,後續應收款管理也十分麻煩。

今年8月,一名來自廣州佛山的繡花企業主,就碰到這樣的煩心事,遠程向越隆縫制採購一台繡花機,付完訂金後就沒錢了,22萬元餘款遲遲沒有著落。

諸如此類「煩心事」,在蘇浙地區比比皆是。大型企業有長期發展積累的信用,資金比較容易解決,而小企業主的日子就比較難過,普遍受到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困擾。

「諸暨出口貿易發達,小微企業數量多,但是‘前店後廠’模式居多。夫妻店也不少,雇幾個人就開幹。」常年在基層跑業務的浙商銀行紹興諸暨支行副行長陳鵬程向記者道出實情,經濟向好時,小企業訂單充足,還有廠房、設備作抵押,銀行也願意批貸;經濟下行時,小企業沒了訂單,銀行再貸款就比較為難。「一旦他們生意失敗,銀行也是受害者,處置不良資產時,設備拍賣都沒人要。」

銀行悟出新「門道」

其實融資難、融資貴並不是個新問題,小企業甚至一些中型企業受此困擾由來已久。

融資難、融資貴主要有兩大表現:一是融資途徑不通暢。融資途徑主要為銀行貸款、資本市場融資、民間融資,但大多中小企業只能借助民間融資,融資成本居高不下。二是融資結構不合理。融資以抵押和擔保為主,以短期融資為主,因此容易產生融資到期無法續貸或承擔高額過橋費問題。

導致這一症結的原因,銀行人士不是不清楚。「就是難在小企業缺乏銀行批貸所需的條件。」浙商銀行公司銀行部副總經理沈金方向記者解釋,如果收益跟風險不匹配,自然批貸難。

而融資貴問題其實是一筆經濟帳。小企業若拿不到銀行信貸,只能轉向小貸、保理等公司尋求解決方案。這些類金融機構自身資金來源成本高,就決定了貸款成本也高,一般年息在10%以上,比銀行貸款高出1倍以上。

記者在調研中得知,一個正在形成的共識是,要真正解決小企業融資困局,只能從供應鏈上的關鍵企業著手,因為絕大多數小企業都是依附於這些關鍵企業生存,一旦關鍵企業不景氣,付款帳期拉長,小企業就更困難。所以,要從建立產業鏈、生態圈的角度,將「水」灌輸到供應鏈關鍵企業,再通過信用轉移幫助小企業獲得融資。

循著這條思路,浙商銀行針對企業需求也悟出了新「門道」——應收款鏈平台。模式不算新鮮,就是金融機構錨定某核心企業,為其上下遊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關鍵是要掌握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信息。恰好時下興起的區塊鏈技術,因其不可篡改特性,浙商銀行將其嫁接到上述平台中,確保應收帳款等信息的真實性,增強了這種模式的可操作性。

上述繡花企業主,最終就是通過浙商銀行為越隆縫制打造的線上應收款鏈平台,在無抵押情況下,承兌了一筆22萬元應收款,分12期支付,利率為6.9%,了卻了這樁煩心事。

沈金方補充道:「這相當於把核心企業的銀行授信,轉移給上下遊小企業。」記者之前了解到,每年很多核心企業能拿到不少銀行授信,但是大約有50%額度都用不完。

12萬億供應鏈融資缺口待補

對銀行而言,盤活企業應收帳款可謂「一箭雙雕」,既盤「活」大企業餘下的信貸額度,給小企業融資;又化應收帳款為流動性,幫助解決核心企業難題。正是基於此,供應鏈金融模式受到了監管部門鼓勵。

2017年10月,國務院首次下發《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要求積極穩妥發展供應鏈金融,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范供應鏈金融風險。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在企業經營環節中,很多企業採用票據和賒銷手段進行結算,因此沉淀了大量應收票據、應收帳款,形成一個巨大的融資市場。近期,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專職副會長馬彬透露,2018年全國應收帳款融資需求超過13萬億元,目前僅有1萬億元融資需求得以滿足,且主要由大銀行服務超大型核心企業的上遊一級供應商,而處於供應鏈尾端的中小企業尚有12萬億元的融資缺口。

然而,這一應收款融資市場一直未成氣候,價值也尚待挖掘,症結主要在於小企業財務信息不完善、抗風險能力差、參與主體眾多導致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遲遲難以解決。

越隆縫制模式特點在於,基於真實的採購需求,利用創新技術對應收帳款確權,由越隆縫制負責成員準入、信貸額度分配、利率設置等平台管理工作,沉淀的應收款就此有了流動性,「活」了起來。而銀行則從中尋到合意貸款需求,也不失為一樁好生意。

據悉,中、農、工、建四大行,民生銀行等股份行以及平安壹帳通、上海贏量金融等金融科技公司,都把目光轉向了應收帳款融資市場,相繼推出各具特色的線上供應鏈金融平台,在解決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上成效初顯。

供應鏈金融業務在探索過程中,也存在不少操作層面上的難題。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手續繁雜、業務跨區域,以及核心企業是否配合等問題,已影響了供應鏈金融融資擴量。例如,按照貸款客戶必須面簽的監管要求,異地客戶即便貸款50萬元,也需銀行人員前往服務,導致投入成本提高,降低銀行意願。

專攻供應鏈金融的上海贏量金融負責人表示,簡單來說就是效率低。為獲取一筆應收帳款,交易方通常要進行大量調研,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風控。如果標的金額太少,利息無法覆蓋成本。

有銀行人士就此提出,在開戶管理上、實地盡調方面,是否能有更好的創新手段來執行,比如線上批量化操作等。

來源:萬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