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不會有人懷疑,現在我們的經濟不樂觀。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5%,環比增長1.6%;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7%。三季度GDP同比增速為2009年一季度以來最低。再有最新的官方製造業PMI數值,也在10月份降到了近兩年來的新低,其中生產和需求兩項指標更是雙雙放緩,尤其引人關注的新出口訂單指數,更是繼續在50下方加速運行(二季度時,不少人擔心的貿易摩擦負面影響,可能開始逐步顯現)。因此,從二季度開始,我們不斷看到管理層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措施。最近國務院也發布了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並對配套政策措施作了明確規定,並且要求地方政府發債以資助刺激計劃,並引導銀行貸款投向這類項目。說到這里,很多人會好奇,相對於2008年,這次我們經濟方案的規模將會多大。雖然我相信,有關方面不會再像2008年那樣提出明確的數字,但是很多金融機構還是對此進行一些自己的預測。而我最新看到的一份,就是11月1日,荷蘭ING銀行的預估報告,在這份預估中,ING可能中國需要推出穩經濟的方案規模可能將達到9-10萬億元人民幣。
在ING的報告中,它作出這樣預估的一個理由是,相較於2008年,我們的經濟總量增加了很多,所以對應2008年的四萬億規模,也需要進行同比的擴大。ING的預估是否正確,我們不作評述,不過我相信很多人都不希望,我們重蹈四萬億的負面覆轍,而這需要有關方面的智慧。那現在這個節點,我們關注的又該是什麼呢?
一、基建是否還是重點,如果是,那這輪基建中的重點又會是什麼?首先,我覺得基建一定還是重點,我的理由是,從我們國家過去10年的歷史來看,每次為了穩定經濟所推出的方案,都一定包含有基建部分。第一次:2008年11月5日,發布部門/文件:國務院常務委員會,內容:推出4萬億計劃的基建項目。第二次:2012年5月,發布部門/文件:國務院,內容:擴大國家對在建、續建項目的信貸投放,加強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第三次:2014年4月,發布部門/文件:財政部,內容:就PPP模式發布指導性框架意見。而今年7月23日,國務院常務委員會也發出了,加快1.35萬億地方債發行,推動在建基礎建設項目的聲音。其次,最近財政部部長劉昆,發出了嚴堵「後門」, 堅決剎住無序舉債之風,清查隱形債務的聲音。我們知道2008年四萬億計劃帶來的最大負面現象就是隱形債務的問題。那這次查隱形債務是不是為了接下來開展基建的需要呢?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基建確實可以刺激建築物料和勞力力的需求,使得相關產能從房地產市場轉投到基建項目。所以綜合這些信息,讓我相信,基建一定還是重點,那這輪基建中的重點又會是什麼呢?考慮有關部門不止一次提到,要避免大水漫溉,以及考慮到需要足夠大投資標的基建的背景,所以機場、核電站,會不會成為這輪基建的首選呢。
二、如何避免隱形債務風險的問題,不再出現在這次的措施中。慶幸的是,對於這個,從目前的消息來看,有關部門已經看到了,先是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最新《求是》雜誌撰文稱,當前,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同時,有的地方繼續違法違規變相舉債,風險隱患不容忽視;財政部門應開好「前門」、嚴堵「後門」,堅決剎住無序舉債之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接著,財政部網站又轉載劉昆的文章,稱嚴控法定限額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地方政府依法一律採取發行政府債券方式規範舉債;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積極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 但是這樣的背景下,會不會增加不良貸款或違約風險的上升呢?畢竟這輪經濟方案,很可能使得一些方政府再次依賴當地政府金融工具為一些項目提供資金。
三、如何在基建和環保之間找到平衡。如果偏基建,那對於水管理和污染管制,會如何執行。如果偏環保,那增加的成本負擔是否能夠負擔。比如我們之前啟動的「煤改氣」計劃,雖然大幅改善了城市的空氣質量,卻也或多或少催使了,讓這一行業價格的上漲,所以偏環保後,即由環保帶來的消費升級,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負擔升級後帶來的成本上升?這個問題,我相信有關部門也看到了,因為在之前有關方面就發出過這樣的聲音, 「更為靈活的環保限產政策是一個積極的調整,更為務實的環保限產政策有助於化解穩增長政策傳導過程中存在一些的‘障礙’,但工業企業整體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表明,提振內需的政策需要加強力度和協調性,以達到預期的‘穩增長’效果」。
所以不能說管理層沒看到問題,可是看到並不是解決。在當下的背景下,管理層會展現怎樣的智慧來處理呢?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我的論述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是我希望可以讓你對於事情有多一個方面的了解,希望借此可以幫助你更好的了解事情的本身。
作者:星宸湖
本文由星宸湖作者原創,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