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有人說,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面試、培訓,唯獨生孩子、養孩子這件事,沒有培訓,不用考證,好像孩子生下來父母就能上崗,而且永不下崗…
為什麼當父母不用持證上崗?
這部電影,建議父母上崗前都看一看:《梅奇知道什麼》
美國,紐約,曼哈頓下城。
六歲女孩梅奇,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件大事:父母鬧離婚。
爸爸總是指責媽媽:你這幾年什麼都沒幹,好意思嗎?
媽媽反罵爸爸:你也沒為這個家做過什麼貢獻,一事無成!
這對夫婦總是當著女兒面撕逼、摔碗、砸門…
有一次,媽媽故意把家里大門反鎖了,爸爸半夜回家進不來,震天響的敲門。
媽媽隔著門怒吼:滾你媽了個x!
父母離婚後,卻都想要梅奇的撫養權…
爸爸為了搶女兒,偷偷跑到幼兒園,卻跟媽媽撞個正著。媽媽對他豎起了中指:別打鬼主意!
為了爭奪撫養權,他倆還分別光速再婚,就為了讓法官看到,自己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
終於,法院裁定,梅奇由父母輪流照顧,一人十天。
然而,有一天幼兒園放學,梅奇的爸媽一個也沒來接…
匆匆趕到的,是他們各自的新歡,也就是,梅奇的後爸後媽…畫面極其尷尬!
這部《梅奇知道什麼》2013年在美國上映,根據亨利·詹姆斯的小說改編,得到影評人的盛讚。目前豆瓣得分8.2,IMDb7.5。
有網友評論:電影用小朋友視角,記錄了離婚家庭的日常。雖然是一部美國電影,但卻給了我們亞洲家庭的視角,是亞洲電影一直忽略的某種東西。
電影中梅奇的父母,看起來都很愛孩子,與女兒擁抱、親吻,不停的說:寶貝,我愛你!
可事實上,他們做的卻是另外一套。
爸爸整天忙於工作,經常出差,在家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在接聽客戶的電話。陪孩子的時候,他總是心煩意亂,一盤棋都沒下完,就不耐煩了。
媽媽是個過氣歌手,整天的自憐自艾…
梅奇想要跟媽媽分享幼兒園的趣事,媽媽卻只是「嗯」呀「啊」的…
現在的教育理念,提倡父母對孩子要做到「有效陪伴」,說白了就是:得走心。
但絕大多數父母都認為:孩子還小,應付一下得了…
有一次,梅奇發燒了,懨懨地躺在床上,她的爸爸媽媽居然沒有發現,逼著孩子爬起來收拾玩具。
還有一次更奇葩,媽媽急著去做「重要的事」,把孩子「漏」在了酒裡…
承諾對於梅奇的爸爸媽媽而言,都是玩笑話。
他們承諾梅奇,家長會兩個人都會來,帶她去英國坐小飛機,帶她到海上坐郵輪…
但沒有一個承諾,能夠兌現。
他們沒想到,成年人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在一個孩子心中,有多重要。
他們總說:梅奇還是個孩子,她知道什麼?
為了爭奪撫養權,他們在孩子面前說盡對方的壞話。孩子對他們來說,更像是一個物品,一個跟對方叫板的籌碼。
爸爸對梅奇講:其實你媽一點都不愛你!
媽媽騙梅奇:爸爸小時候想扔掉你!
他們討厭梅奇收到對方的禮物,每次看見,都會氣呼呼地把它們扔到垃圾桶。
他們甚至試圖從梅奇口中,打探對方和新歡的情況:什麼時候在一起的?親嘴了嗎?
我們無數次聽到過這樣的話: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可事實上,就是有些父母不愛孩子,他們懶得為孩子付出,卻要求孩子對自己無條件忠誠。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梅奇的媽媽在消失多日之後,終於出現了,第一時間就要帶走梅奇。
梅奇說:我願意跟媽媽走,但是,能不能晚一天?
媽媽立刻情緒失控:他媽的,你是決定不愛我了嗎?
孩子的想法和願望根本不重要,孩子必須要聽話,按照自己的意志成長,否則就是不孝。
不幸的是,我身邊有不少朋友,在這樣的家庭長大。很小的時候,他們就有「必須照顧好爸媽」的念頭。討好情緒化的媽媽,討好暴躁的爸爸,把自己變成了「討好型人格」…
他們就跟電影里的梅奇一樣,早熟、乖巧。
爸爸媽媽吵架,他們會安安靜靜地回到自己的小床上躺好;爸爸媽媽心情不好,他們會扮透明,盡量不去刺激他們脆弱的神經…
他們很能體諒父母工作的辛苦,父母答應的事情做不到,他們也不敢哭鬧,而是默默忍受。
無論自己和小夥伴玩得多開心,只要爸爸媽媽說:我們走吧。
孩子都會爽快地說:好。
甚至到成年後,他們還得就糾纏在爸媽的矛盾中間,盤桓在爸媽大大小小的生活瑣事里。
他們總跟我說:我太累了,電話一響就心驚肉跳,我爸媽總有沒完沒了的麻煩等著我去處理。我總覺得,我才是他們的爸媽。
有時候,他們還會進化成傳說中的:無度索取型父母。
他們就像吸血鬼一樣,死死咬住子女的後頸…
我們都知道的張韶涵媽媽。
2009年,正大紅大紫的張韶涵突然陷入吸毒醜聞之中,她不得不開發布會澄清:這是個誤會,是謠言。
要命的是,這個謠言的源頭,是張韶涵她媽。
紅高粱|找到你|無雙|影
看不見的臉|風騷律師|我們這一天|啊,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