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聊起美食,身為中國人當然以中國菜為豪。五千年細煮慢燉出的不僅是八大菜系,素有四大風味的中國菜還有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以至於問好寒暄都以「你吃了嗎?」打頭陣,對食物的眷念,還有誰還能比得過我大中國。
但突然有一天,日本料理崛起,來得措手不及。
高端、精細
成了日料的代名詞
2014年,國際樂施會發布了一項針對全球民眾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全球600多種不同食物中,舌尖上的中國因為食品安全問題排名世界57位。
2012年版本《米其林指南》,日本取代法國成為世界上米其林三星餐館最多的國家,成為獲譽世界的美食之都,而直到今天,中國內陸的米其林才剛剛登陸上海。
就憑這些數據,
你說中國美食輸給了日本?
不,我不相信。
但仔細一想,似乎又不無道理。
畢竟說起食品,腦海中冒出來的新聞多少有那麼點讓人擔憂。
……
而這個時候,我們看到的日料又是這樣的。
紀錄片《松下奈緒 四季的饗宴 京都料理》料理截圖
首先,好食材才能做出好味道。從最基礎一環食材上而言,你不得不承認,食品安全問題是這起跑線上的絆腳石。日本因牛肉問題,曾不惜和自己的主子美國翻臉。為了生產昂貴的神戶牛肉,神戶牛每天只喝札幌啤酒,聽古典音樂,並享受專人按摩,這樣才能產出入口即化、絕不塞牙的牛肉。
難道日本就沒有食品安全問題?
總有人為錢走險,總有人為錢不負責任。如1955年森永牛奶砒霜中毒事件、1968年米糠油症事件,以及毒大米、放射性牛飼料等食品問題也存在於日本。
但前兩個事件直接促進了日本食品安全立法的誕生,瘋牛病之後則建立了檢測體制,追蹤全日本國產牛肉的流通。目前這種體制還運用在蔬菜上,你可以通過手機掃描蔬菜標籤上的二維碼,查詢到它的品種、種植方法,甚至查詢到栽培者。
相較日本採取的集約化管理方式和完善的食品安全體制,大陸在食材安全上,還有不少路程。
————————
到美食製作環節,總的來說,日料是消極的烹飪方式,加工少,一切美味都依賴於原材料。而中餐,則是積極的,它有多種製作方式和配料,可以讓簡單的豆腐有千百種味道。
中國菜重加工後的味道。有炒、蒸、煮、煎、烤、醃制,等等製作方式,把多種食料混合在一起,快速加熱,使食物味覺得以中和提升,讓單一的味道變得豐富多彩。在湖南湘西,家家戶戶將肉類醃制、熏烤,制成特色臘肉與臘腸;而同樣的肉類到了大西北,又通過自然風幹,形成有嚼勁的肉幹。
相比之下,日料的精髓則是食材的原味、美味,就像日本料理家神田裕行的烹調哲學,「真味就是淡味」,所有做法都在凸顯食材,因此必須以最嚴苛的條件挑選最佳食材,完全掌握食材產地、種植法、捕魚法、離水時間、冷藏過程等每一步驟,以求精準呈現食材最佳風味。
看過《深夜食堂》的人,會對「貓飯」念念不忘。看似簡單的白米飯上覆蓋著纖薄透亮、木屑似的薄片。然而這個像木屑的薄片又稱柴花魚,是用煮熟後歷時一個月、多次煙熏烘焙的上好鰹魚刨制而成的。
追究這兩者的差異,引用日本美食家北大路魯山人在《中國料理與京都料理》種的一段:中國料理之所以發達,是因為它不僅僅只停留在追求食道之樂趣這一層面,另一個成為推動其發展、發達的原因是食物的不足。例如鱖魚,在日本比中國鮮美得多,這一點上,似乎離海越近,料理就越不發達,也就是說,海邊食材豐富,不用再料理上下功夫。而中國料理往往會用我們意想不到的東西作為食材,例如蟾蜍。
不得不承認有一定道理,一方面古代、近代中國相較其他國家,人口較多。並且經歷長時間戰爭,造成人均食物資源少。另一方面,近現代之前,國人主要集中在內陸活動,食物的新鮮度不足,所以開發各種食物加工措施,保存味道。但隨著中國人口遷移,沿海城市發展,對食物製作方式也在發生變化。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截圖
對美食排位,
這是西方人愛乾的事情。
自然是符合西方人的口味。
除了重口味的菜色,其實中國也是注重選料的,精刀工的魯菜、清炒淺煮的粵菜、原汁原味的揚州菜,西方人對中國美食的辛辣、重加工的刻板印象也影響了中國美食在世界的排位。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裡重慶火鍋
————————
說到視覺,無論是日料還是中餐,擺盤都很有講究。日料的本質在於和食材對話,不斷對話,一次不能做到滿,要留有餘白。日本料理家神田裕行認為:「日本料理是中國水墨畫,是餘白之美。」
紀錄片《壽司之神》裡鮪魚刺身截圖
而中餐的藝術在於「和」,主要考究的是食材之間的色彩搭配和諧以及形狀之美。相對於日料擺盤的留白,中餐更偏向於「滿」,用畫來比喻,就是濃墨重彩的油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色」是中國飲食的呈現特點。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裡紹興菜擺盤截圖
廚師給予食物第二道生命。日本廚師的鑽研精神可謂他處難尋,這個精神在一部關於米其林三星餐廳主廚小野二郎的紀錄片《壽司之神》裡,被多次提到。
日本首相宴請歐巴馬的主廚小野二郎:
「我就是愛捏壽司,這就是職人精神。」
一位在日本的朋友說,他認識一家東京牛排料理館的廚師,一生未婚,只為了不斷研究出更好的牛排料理。這正如小野二郎屢次提及的:「一旦你決定好職業,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煉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無可否認日本人的鑽研精神,或許日料與中餐差異,在於一個研究如何做精,一個研究如何做大。
————————
你若說日料與中餐用餐環境有很大差別。
但蘿蔔青菜各有不同。
有人用這張圖來形容日料環境與中餐環境。
哥們義氣,江湖大眾,以及市井味道,中餐環境那是更具優勢。
你說你要曲高和寡,要情懷意境,日料的苛刻服務以及與大自然相契合的環境更匹配。
但你也不能說,中餐的淮揚菜、杭幫菜、粵菜裡面沒有這樣的意境。畢竟小橋流水、流觴曲水還是國人曾玩剩的。
————————
義大利美食,
曾經幾經起伏。
無論日料、中餐,
還是其他國家的美食,
在世界的排名地位,
多少有經濟因素在作祟,
隨著中國的發展,
或許二十年後,
美食地位一躍而上也不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