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最近兩年也是「新零售」風起雲湧的兩年,線上線下打通,互聯網巨頭開始重視線下門店帶來的流量,重新思考流量創造邏輯。這些都讓大陸的醫美市場醞釀一場新的變革。
本文發布於創業最前線。全文4700字,讀完約需要6分鐘。
雙11的硝煙尚未散去,美團點評公布了醫美領域商戶大促戰績榜,線上交易額突破2億,線上訂單量超23萬單,這是美團點評宣布全面落地新美業概念後的第一份雙11耀眼戰報。
在這份榜單中,有一家之前並不為大陸市場所熟悉的星和醫美科技(簡稱星和醫美),殺入三甲,成為雙11醫美領域最大的一匹黑馬。這是一家什麼樣的企業,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
事實上,星和醫美在寶島台灣已創辦十年,由林信一和洪子琄這對網紅夫妻共同創辦經營,在台灣開設了10家醫美診所和30家生活美容院,是台灣最大的直營連鎖醫美機構。
星和2015年正式開始布局大陸市場,到目前為止,在大陸開設了4家診所(北京/上海/天津,北京剛開業)和2家星和愛漂亮生活美容智慧門店(上海)。
以這樣的體量能夠在美團點評雙11大促中成為三甲,成績可謂相當亮眼。這背後是星和在行業中十年默默積淀,以及不斷學習和創新、以服務、效率、科學為上的堅持。
01
創業緣起
星和的故事要從創始人林信一和妻子洪子琄講起。
林信一,70後,法律系出身,在創辦星和之前,並沒有醫美行業經驗。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房仲,也就是房屋中介。
十多年前,學法律的林信一剛入行時,像所有的房屋中介一樣,騎著腳踏車,逢人遞名片,彎腰打招呼,建立勤快認真的形象。
但這樣很難脫穎而出。要搶到房源,最重要的是有熟悉社區情況的人能優先把信息透露給中介。林信一去找區域里生意好的店家老板,希望老板能夠做他的「樁腳」。
「你們中介都說的好聽,成交之後就不見人影。」一位老板直接懟了回來。
這讓林信一開始思考,如何能夠與店家老板建立長期的合作和信任。
如果不先給甜頭,如何能取信對方?第三個月,林信一成交了第一筆交易,他第一時間把3萬台幣的紅包送給了那位雜貨店老板。
這3萬台幣紅包很快就傳開了,許多人因此成為了林信一的樁腳,不必出門,房源自動找上門來。這讓林信一積累了後來創辦星和醫美時與龐大網紅團隊合作的經驗。
此後進入醫美行業純屬偶然。
2006年,林信一有一位很好的醫生朋友,投了一些錢,讓他幫忙做房屋投資,林信一幫這位醫生朋友賺了不少錢。後來許多醫生找林信一做房屋投資。2007年醫生們說想做醫美,林信一就和大家一起做。
那時台灣市場上醫美診所還很少,大概不到50家,生意容易做。但合作不久,大家產生了管理上的分歧。
2008年,林信一作為大股東,挑頭創辦了星和醫美,開始了自己的醫美創業之路。
妻子洪子琄,80後,設計專業畢業。星和所有診所都是由她設計。洪子琄畢業於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是一位極致完美主義者,星和的內裝連廁所都要美到可以拍照分享才行。
洪子琄身上還有一個標籤,就是網紅漫畫家。
早年在Facebook上發漫畫,吸引了大量忠實粉絲,很多台灣知名藝人都是粉絲朋友。這為後來星和能夠與3000多位網紅kol合作,奠定了獨一無二的基礎。
但創業維艱,就像矽谷創業家本·霍洛維茨說的,「創業就是完成比難更難的事」。
星和創辦的第一年,就遭遇了08年全球金融危機。談好的融資,遲遲不能到位。只能到處借錢,拼命做業績。
夫妻創業,也難免有衝突。
林信一專注市場與業務,善於處理與人的關係。而設計出身的洪子琄更專注產品、設計與管理,兩人難免因為理念的不同而發生分歧。
「最嚴重的一次,我記得是一個跨年夜,她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林信一笑著回憶說,因為他決定給幾個員工發獎金,沒有走公司流程,讓洪子琄一怒之下走了。
「後來公司就建立了非常規範的規章制度和SOP,比如溝通要發郵件等等。」林信一說。這也是星和後來形成標準化、可復制化的基因來源。
02
在台灣成功的密碼
跌跌撞撞,一路成長。
十年下來,星和成為台灣最大的直營連鎖醫美診所。
尤其是在網紅kol、明星中享有很好的口碑,許多人通過Facebook、line等社交網路慕名而來。為此,星和一直以來都不設立在一樓商戶,而是更低成本的二三樓。
有一組數據可以佐證:
一個地區正常的醫美人數是總人數的10%,台灣地區2300萬人,即200萬人醫美,而星和20萬用戶,占1/10;
台灣1200家醫美診所,星和診所數量是1/120,而星和營業額在台灣的市場占有率卻高達7%,經營效率是其他機構的10倍。
兩個不具備醫療背景的門外漢,為什麼能夠把醫美這件事做得如此成功?
一方面是因為趕上了台灣醫美行業爆發的節點,乘勢而起;另一方面是因為兩位創始人非醫美行業背景,反而能夠不受思維局限,大刀闊斧創新,做各種各樣的嘗試。
比如「去咨詢師化」,注重極致用戶體驗。
傳統醫美機構一般都設有醫美咨詢師,用戶進來先接受咨詢師的咨詢,然後再接受醫生的治療。
咨詢師往往是超級銷售員,為了提高業績會作出過度承諾,最後一旦達不到承諾效果,就會造成糾紛。
星和的做法是取消咨詢師崗位,通過互聯網和口碑做到獲客銷售。
-
一方面行業越來越透明,顧客對醫美越來越了解,可以在網上直接下單;
-
另一方面,醫生也展現出了良好的溝通能力。
「在台灣,星和所有的用戶都是從線上來,沒有咨詢師也能高效運轉。」
「星和的復購率可以達到70%,而大陸大部分店不會超過40%。」林信一說,不需要過分銷售,線上資訊充足,線下復購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是借助社交平台線上引流至線下,注重頻效和人效。
在台灣,對醫美廣告的把控極其嚴格,競爭遠比大陸激烈。
如何低價、高效的獲客?星和的做法是與網紅KOL合作,在醫美領域率先成功實踐「網紅經濟學」。
在網紅還遠沒有成為熱詞的年代,林信一夫妻先靠提供100位博客免費體驗醫美療程得到註目,然後慢慢擴散,現在台灣有近3000位KOL跟藝人與星和合作,成為星和獨特的優勢和亮點,星和也因此被各大醫美電商平台稱為「最具有互聯網思維的」醫美機構。
「我們會讓網紅免費來店里體驗,老板親自接待,這樣員工會重視。」林信一說,「星和一直強調讓網紅以親身體驗去介紹星和的服務特色,發表真實的體驗觀感,然後吸引更多的人來。也一直堅持不會給網紅付費,那樣就變成廣告了。後來我們還專門組建了公關部,為了和網紅更好地達成一片。」
三是「生美+醫美+保養品」的三美融合模式。
星和旗下既有醫美診所,也有美容院、醫療級護膚保養品,主要圍繞18歲到35歲女性提供科學的皮膚管理服務。
-
醫美診所負責為美容院和醫療級保養品提供專業背書,和美容院提供差異化服務,做到醫美和護膚一體化;
-
美容院提供性價比極高的護膚項目,聚集客源為醫美診所和醫療級保養品導流;
-
醫療級保養品則起到了增強品牌傳播和用戶黏性的作用,而且星和服務了十幾萬次醫美客戶,保養了十幾萬張臉,是最了解醫美術前後肌膚需求的。
「開在商場等人流密集處的美容院,售出一個98元或198元的產品,並不賺什麼錢。但如果經過長期服務,把消費者引導到醫美診所做服務,甚至購買高頻使用的護膚產品,美容院服務人員就可以賺到更多的錢。而對醫美機構來說,獲客成本幾乎為零。」林信一說,這是他堅定要做三美融合閉環模式的原因,星和在創辦的第一天,就打下了三美服務。
四是首創美容智慧門店直營合夥人模式,擴大流量入口。
服務行業最大的瓶頸在於規模化快速復制,核心在於標準化、極致化、數據化、智能化。
星和一直在往這幾方面努力,無論是服務品類只做輕醫美,還是和美團的線下門店智能化戰略合作,以及開創出星和愛漂亮的經營模式,莫不如此。
星和愛漂亮的合夥人模式,類似美業的「名創優品」,合夥人準備場地,星和醫美帶貨銷售。
自2017年10月起,兩岸已成立近30家星和愛漂亮,每月平均訪客數可達150到200人次,開業滿五個月業績可達7到10萬,前半年開的店已做到盈利,合夥人年化投資回報高達150%。
星和會為合夥人提供標準化的香奈兒裝修風、專人輔導合作直營細節、免費完整的服務信息系統、品牌行銷與導客規劃,以及集團總部提供的行政、財務等後端支持,星和還搭建了轉介醫美業績分潤系統、線上商城與現場保養品銷售抽成,最終形成互信、共享、共生的生態。
合夥人只需提供裝修費和每月的水電租金成本,無需加盟費、品牌費以及人力成本,每月按營業額而非盈利額的一定比例分成。
為此在台灣掀起了一周確定50個投資意向的風潮,預計明年兩岸會開設100家。
03
為何殺入大陸市場
經過十年發展,星和已經在台灣成為醫美第一品牌,為什麼會進入大陸市場?
林信一說,從2012年開始,他就派台灣醫師入駐醫院的醫美部借此觀察醫美市場,一直到2015年才開始嘗試在大陸開店,2018年舉家搬到上海,發力大陸市場。
大陸美業市場正迎來爆發期。
數據顯示:
中國生美市場容量早在2015年底就突破3000億元,未來有望突破萬億規模;
在醫美市場,今年預計有近2000萬中國人參與消費,整體規模或達2245億元,同比增速27.57%;
護膚品的市場規模也將近4000億元,增速達22.09%。
林信一說,台灣市場規模有限,星和經過十年發展,已經不容易有大的增長。
而大陸市場空間巨大,醫美覆蓋率只有2%,而台灣是10%。在新技術的運用方面,台灣比大陸要提前2到5年,有的甚至10年。
所以,星和進入大陸市場有優勢。
但要做起來並不容易,台灣與大陸雖然距離很近,但兩者所處的市場環境有一定差異。
-
長期以來,大陸市場線上流量由百度壟斷,獲客成本很高,只有拿廣告費去砸才能有效果,一直以來都是莆田系的天下。
-
而線下導流的資源又掌握在一家家美容院的手里,成本高達50%分潤。
由此造成的惡果是用戶花了很多錢,但真正花在醫美服務上的錢卻很少,最後導致不滿意和投訴。
「這就像惡性循環,」林信一說,「比如用戶花了30萬,期待值很高,但錢都花到行銷費上了,最後沒有達到效果,用戶自然不滿意,這是行業最大的痛點。」
星和進入大陸,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一開始一直處於等待和觀察狀態。林信一曾與新氧合作,擔任新氧醫美的CEO,管理新氧線下門店,一邊做一邊學。
市場環境也在慢慢發生變化。
新氧、更美,這樣的新醫美流量平台誕生,天貓、美團點評也開始發力美業市場,進行線上導流,媒體對醫美行業的報導和關注,也讓消費者變得更加成熟,信息不對稱在逐漸消解。
最近兩年也是「新零售」風起雲湧的兩年,線上線下打通,互聯網巨頭開始重視線下門店帶來的流量,重新思考流量創造邏輯。
這些都讓大陸的醫美市場醞釀一場新的變革,而星和10年基因恰好具備應對這場變革的經驗和實力。
04
A輪融資與未來布局
林信一看到了大陸市場的變化和巨大的機會,決定發力大陸市場。
星和在台灣本來已經籌備上市,但考慮到在大陸的布局,林信一決定將台灣門店與大陸市場打通,整體進行A輪融資,謀求更大的發展。
由於星和持續盈利,本輪僅融資1億多,即足夠本階段發展。10月份啟動A輪融資以來,已陸續有多家頂尖投資機構聯繫星和,也有國內知名投資人註資。
在未來的打法上,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將在台灣經過市場檢驗成功的模式移植到大陸,比如「生美+醫美+保養品」的三美融合模式。
林信一依然看重線下生美店對醫美的導流價值。星和愛漂亮智慧門店剛在上海落地,會用2個月打磨本土化模式,再啟動合夥人招募計劃。
在大陸市場,星和的目標是在一二線城市3年開設100家輕醫美機構和3000家生活美容智慧門店。
同時,在台灣試驗成功的「去咨詢師」 和KOL經營模式也將復制到大陸市場,並積極開拓線上平台合作。
前不久,美團宣布全面落地「新美業」概念,美團點評麗人推出了提升經營效率+優化用戶體驗的綜合解決方案——「美業店美團芯」計劃,初期在美容、輕醫美和美妝領域進行試點。
其中,星和作為唯一輕醫美機構,和美團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打造新美業線上線下體驗店。
打法是一個層面,更重要的是團隊,星和團隊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學習熱情。
團隊雖然有許多5年-10年的資深員工,但一直在強調不斷學習和突破自我,而且對互聯網保持培養互聯網思維的意識。
比如混沌大學就是許多高管的必修課,今年雙11混沌大學拼團,星和排名全國TOP30,被稱為「最愛混沌的醫美公司」。
談到在大陸市場未來的發展,林信一充滿了信心。
「我希望十年後,星和成為華人皮膚管理第一品牌。通過科學管理,還用戶天生麗質。」
與作者交流
加微信號:zhaojicheng4218
更多互動,請關注新浪微博:趙繼成
訂閱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搜狐、網易、ZAKER、新浪看點、雪球財經、大魚號:趙繼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