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世界大會:騰訊回答馬化騰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WE世界大會:騰訊回答馬化騰 科技 第1張

昨日對於騰訊來說,算是一個不錯的日子,來自中國的戰隊 iG 獲得了英雄聯盟 S8 大賽的最終冠軍。不管你玩不玩遊戲,相信昨天的朋友圈被這個消息刷屏了。這對於騰訊主營的遊戲業務來說,無異於一針強心劑。

不久前,騰訊創始人、董事會主席、CEO 馬化騰在知乎在提了一個問題:

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而在今天,就是和騰訊主營業務關係不大的 WE 大會舉行日。這個從 2013 年持續舉辦的大會至今已經六年了。也是從那年開始,WE 大會的主要內容就集中於基礎科學的前沿研究,以及互聯網科技產業。也是那年,馬化騰在 WE 大會上做了名為《通向互聯網未來的七個路標》的演講。這七個路標是:

連接一切

互聯網 + 創新湧現

開放的協作

消費者參與決策

數據成為資源

順應潮流的勇氣

連接一切的風險

回過頭來看,馬化騰提出的七個路標有一些是通用準則,有一些則成為了這幾年騰訊飛速發展的企業精神,比如連接一切和開放協作。

不過更令人感興趣的是,在當年的 WE 大會上,馬化騰分享了他曾經的夢想:成為一個天文學家。舊時的經歷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比如曾經短暫當過老師的馬雲如今就特別關心教育特別喜歡辦學校。曾經未竟的夢想,大概也說明了馬化騰為何對基礎科學這麼感興趣。

今年的 WE 大會主題名為「雅努斯之門」。雅努斯 (Janus) 是羅馬人的門神,他有兩張臉,一副看向過去,一副看向未來。象徵著一切事物的開始與終結,又神奇地將兩者融為一身。

之所以取這麼個主題名,是因為今年的 WE 大會演講嘉賓都有類似的特質:一邊試圖洞悉過去的奧秘,一邊盡情暢想未來的可能。

WE世界大會:騰訊回答馬化騰 科技 第2張

▲ 基普 索恩

如果鐘愛《星際效應》這部電影的話,就很可能對基普 索恩有所了解。在電影《星際效應》中,他和製作團隊合作,向人們展示了令人驚嘆的宇宙黑洞 「卡岡圖雅」,這是迄今為止最接近於科學理論的黑洞藝術作品。

WE世界大會:騰訊回答馬化騰 科技 第3張

▲ 黑洞卡岡圖雅

作為 2017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基普 索恩成為了 2018 騰訊 WE 大會的開場演講嘉賓,為在場數千名觀眾講述了關於蟲洞和時間旅行的知識。

不過讓他獲得 2017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原因並不是他關於蟲洞或者時間旅行的研究,而是因為他聯合創建了 LIGO 引力波天文台,並在引力波理論和觀測上的貢獻。

WE世界大會:騰訊回答馬化騰 科技 第4張

▲ 麗莎 蘭道爾

同樣作頂尖理論物理學家來到 WE 大會的還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麗莎 蘭道爾。和前面說到的基普 索恩類似,這位美女科學家也和大眾耳熟能詳的影視作品發生了聯繫:她曾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客串了一個路人甲。

並且,她和《生活大爆炸》主角謝爾頓有著類似的教職,也研究者同樣的方向:弦論,暗物質等。在 WE 大會上,她的演講主題跟非物理學中的額外維度有關。

WE世界大會:騰訊回答馬化騰 科技 第5張

▲ 馬克 麥考林

在物理和天文領域,還有一位來自歐洲太空局的高級顧問,名叫馬克 麥考林。

他參與 「太空之眼」 哈勃望遠鏡項目,親歷了天文史中的諸多重要時刻:人類首次發現黑洞存在的直接證據;發現太陽系中最有希望誕生生命的地方——木星的衛星;捕捉到來自宇宙大爆炸 4 億年後的 GN-z11 星系微光。

在 「世界最強太空望遠鏡」 ——詹姆斯 韋伯空間望遠鏡項目中,預算嚴重超支,發射時間幾度推遲。麥考林則矢志推進。

在 WE 大會現場,馬克 麥考林透露,如果沒什麼問題,那麼詹姆斯 韋伯空間望遠鏡將在 2021 年發生升空。而他的演講主題,則基本上跟這個望遠鏡有關,為什麼它一再跳票?為什麼它如此重要?為什麼製造發射難度這麼大?

除了天文和物理之外,生物醫藥是歷年來 WE 大會的重要議題,在這個領域,兩位中國嘉賓先後出場。

WE世界大會:騰訊回答馬化騰 科技 第6張

▲ 蒲慕明

蒲慕明在 1999 年創建中科院神經所並擔任首任所長;2017 年,他指導的團隊,完成全球首例獼猴體細胞克隆。這項成果將幫助科學家進一步探索大腦高級認知功能,解開人類認知之謎。

目前蒲慕明正在推動中國腦計劃,揭開大腦內部的秘密,為人工智能的突破創造可能。

植物生理生態學專家覃重軍以一個「外行」的身份,主管小團隊合成了只有一條染色體的酵母細胞,成為世界範圍內首次人工創造單染色體的真核細胞。

這是 「人工合成生命」 領域最前沿的突破。這一研究成果將幫助科技家發現衰老、基因突變的成因,有望成為尋找癌症治療方法的利器,為研究生命本質開辟出新航道。

WE世界大會:騰訊回答馬化騰 科技 第7張

▲ 喬爾 杜德利

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遺傳學和基因組學副教授喬爾 杜德利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將大數據方法應用於醫療系統中,通過發現細胞、組織、患者、環境和人群之間的信息流網路,最終建立智能的學習型醫療系統,做到預測性精準醫療。

如今,他用這種方法挖掘出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症)的可能病因——病毒感染。目前,全球 5 億人罹患阿爾茨海默病,每 3 秒鐘就有一個新確診病人。如果喬爾 杜德利的研究被確證,將為藥物研究提供新方向,這種奪去全球幾億人健康的疾病,也將迎來治愈的曙光。

……

騰訊 WE 大會到 2018 年已經舉辦六屆了,每一年都是一票難求,門口甚至總有黃牛販票,這對於一場嚴肅且深奧的科學科技會議來說非常罕見。

我從 2013 年開始參加報導 WE 大會,今年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今年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看 WE 大會。雖然會議內容對於他們來說過於艱深,當然對於我來說同樣也是。不過正如我小學時候翻看堂兄初中理化生教材時候的產生的興奮感和求知欲一樣,雖然只懂一個皮毛,但是新世界的大門已經打開。

WE世界大會:騰訊回答馬化騰 科技 第8張

雖然在 WE 大會現場看到的熱情讓人歡欣,不過關於科學素養這塊,大陸的現狀卻是另外一種情況。上面是最近在微博上略火的一張照片,因為難度和前途原因,800 名高考學生里面,僅有 5 名選考物理。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也越來越少人提了。

在美國,著名投資人彼得·蒂爾說了那句更著名的「我們需要能飛的汽車,但結果得到 140 個字符」。同樣的,最近科幻作家劉慈欣也說了類似的話:

你會發現,讓人宅的那些技術發展得都很快,開辟新世界的技術發展得都慢。這很危險,對人類來說這是不是一個陷阱?誰也不知道。

今年 WE 大會上所講的天文、物理、基因、腦科學、精準醫療等等話題,都可以算是劉慈欣口中開辟新世界的技術,也是馬化騰提問中的基礎科學范疇。

雖然騰訊是中國乃至世界上做「 140 個字符(直指 Twitter,泛指社交網路)」和「讓人宅的那些技術(包括遊戲)」最好的公司,不過彼得·蒂爾和劉慈欣的二分法也有可能過於偏頗。

不管是騰訊投資那些做前沿研究的科技公司,還是每年舉辦 WE 大會把世界頂尖科學家請來做演講,或者是和醫院等機構合作,注入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技術,其實都還是想助力基礎科學的研究向前一步。

作為回答「 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這個問題的直接答案,騰訊在 WE 大會上宣布了和老牌權威科學雜誌《自然》進行合作,二者將針對青年科學家群體,推出「 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

獎項設立第一年將表彰為腦科學做出重大貢獻的青年科學家。如前面所說,腦科學不光是屬於基礎科學中的生物學,也很可能會人工智能產生深遠的影響。

來源:愛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