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XCAR 愛卡旅行社 原創]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根深則葉茂;文化,亦是一個民族的魂,魂立則業興。南懷瑾先生曾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這就會淪為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幸運的是,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由五千年文脈蘊養的泱泱中華,雖然經歷了無數次的統一與分裂、興盛與衰落,但其文明始終一脈相承不曾間斷,並且留下了燦若星河的文化寶藏,它們或藏在青銅、陶瓷、玉石之上,或隱於墓穴、壁畫甚至殘磚斷瓦之中,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傳承、去發揚和傳播。為了發掘這些文化寶藏的故事,感受中華文化綿延傳承的生命力,我們跟隨別克一起重走華夏文明的生命線,開啟了一場文化「尋寶」之旅。【圖/文:蘇興宇】
從2014年「寰行中國」別克•中國文化之旅啟動,到目前已經是第五季,其行程逾4萬公里,足跡遍布中國82個城市。五年來,別克品牌用實際行動,在發現和傳播中華文化精髓,弘揚華夏文明的道路上堅定前行。作為文化之旅第五季的第二站,我們本次的線路是「燕趙之歌」,自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的河南鄭州出發,途經河南安陽、河北邢台、石家莊,然後抵達歷史古都北京。
「寰行中國」已經成為別克品牌的文化名片,而且每年都會有不同的主題,今年則是聚焦「文化寶藏」,穿越中原文化的發祥地,途經8大省級博物館、各地區博物館和古跡遺址,探尋這些國之重器與文化遺存。
試駕車隊由別克昂科威、君越Avenir和君威三款車型組成,均配備了2.0T+9AT的動力組合,有著更佳的操控性與出色的燃油經濟性。我們試駕的則是君越Avenir,它將陪我們共同度過五天的美好時光。
Day1:河南博物院與安陽文峰塔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地處中原腹地的河南省,文化底蘊深厚,更以「盛產古都」聞名,中國八大古都之中河南獨占四個,包括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以及商都鄭州。而從夏朝開始算起,這里先後共有20多個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至此。
河南博物院始建於民國十六年,珍藏十七萬餘件文物,見證了華夏文明的開源與繁盛。其鎮館之寶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賈湖骨笛、雲紋銅禁、婦好鴞尊之外,還有蓮鶴方壺、杜嶺方鼎、武曌金簡、玉柄鐵劍、汝官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四神雲氣圖等。
河南簡稱為「豫」,其本義指「象之大者」,所以大象與河南也頗有淵源。參觀期間,因河南博物院主展館維修,所以我們參觀了「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寶展」。
前面已提過三件國寶,其中賈湖骨笛是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被稱為「中華第一笛」。它的出土,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價值。
這件春秋晚期的雲紋銅禁,是中國發現用失蠟法鑄造的時代最早的銅器,它的出土,將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1100年。
婦好鴞尊是最早的鴞形酒器,被譽為「寶藏中的寶藏」,其背後是一個女戰神的傳奇故事,並且呈現出商文化刻意創新、追求完美的精神。
參觀完國寶之後,我們還觀看了「華夏古樂團」的表演。以出土文物原型復制的編鐘、編磬、古笛、塤、瑟、古琴、鼓等一整套體現華夏音樂早期形態的古制樂器,不僅能演奏古代樂曲,同樣還能「跟上」現代流行音樂的韻律。
其中,傳統打擊樂《牛鬥虎》更是形神兼備,利用鼓點的傳神技巧刻畫出老虎的兇猛威武和老牛的忠厚倔犟。
為了讓到場嘉賓親身體驗這些古代樂器的傳奇魅力,樂師們還現場傳授演奏技巧,讓這些古老的樂器煥發新生。
在千年古樂的悠悠旋律中,我們辭別河南博物院,來到了安陽文峰塔。大多數的塔都是由下而上的逐漸縮小,而文峰塔卻一反常規,塔身上大下小,呈傘狀,為國內外所罕見。
文峰塔原名天寧寺塔,寺原建於隋仁壽(601-604)年間,塔修造於後周廣順二年(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文峰塔的構造為平面八角形,磚木結構,琉璃瓦頂,塔的八面壁上分別飾有直欞窗、圓券門和佛教故事磚雕,刻工細致,形象逼真,造型動人。
若仔細觀察塔壁上的磚雕,你會發現文峰塔並不是「很正經」的塔,它還融入了許多道教的元素,以及建造時代的民俗文化,包括「二郎神」楊戩、「關公」關羽都位列其中,這也反映了當時當地民眾對二者的喜愛與崇拜。
Day1:河南博物院與安陽文峰塔
Day2:安陽殷墟遺址與中國文字博物館
在河南的四大古都之中,安陽歷史最為久遠,作為殷商文化的發源地,在這里出土了華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後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見證著中華文化出中原的不爭事實。同時,安陽還是「七朝古都」,先後有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六朝在此建都。
來到安陽,殷墟遺址是必去之處,這里曾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的歷史。遺址主要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
著名的婦好墓就位於殷墟遺址內,墓的北側是根據有關資料雕塑的漢白玉婦好雕像,手持的龍紋大銅鉞是其生前曾使用過的武器,也是軍事統率權及王權的象徵。
根據甲骨文的記載,婦好是商代第二十三代王武丁眾多妻子中的一位,曾多次率兵出征,立下赫赫戰功,深得武丁的寵愛和臣民的敬仰。雕塑前的文字「王后」、「母親」、「女將」點明了其身份。
婦好墓雖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隨葬品極為豐富,共出土青銅器、玉器、寶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質地的文物1928件,並出土海貝6800枚,足以說明婦好在武丁心中有著較高的地位。
殷墟考古發掘的殷代車馬坑,是華夏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由此證明,大陸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車的文明古國之一。
這里還是司母戊鼎的「出生地」,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最初給該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如今已更名為「後母戊鼎」,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M260展廳就是司母戊鼎出土的地方,墓呈「甲」字形,墓道在墓室南部,呈坡狀,墓室為一長方形豎穴坑。司母戊大鼎出土於1939年,因為戰亂,幾經遷徙藏匿,並且差點被運至台灣。
在參觀殷墟遺址之後,當天下午我們又來到了中國文字博物館,了解古漢字的構形特徵和演化歷程。
1899年,清代學者王懿榮首次從甲骨殘片中識別出商代占卜文字,由此把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提前了1000年。 甲骨文驚現於世,在20世紀初的學術界引起了一場「地震」。
甲骨文,多寫在龜甲獸骨之上,主要發現於殷墟,距今已有3000多年。在甲骨紀事展廳中,主要展示了商周甲骨、商王占卜的場景、甲骨文造字規則等。
從倉頡造字的傳說和遠古刻畫,到先秦文字再到文字一統,中國文字的發展歷程一目了然。除此之外,博物館內還有多種場景展示,諸如古代造紙流程,雕塑形象而生動。
為了讓到場嘉賓了解甲骨文的書寫方法,現場還特別安排了甲骨文書寫體驗環節,看看老師寫的這幾個字,你能認出來幾個呢?
甲骨文書寫更注重渾厚感,講究一種簡樸的美感,畢竟用毛筆是無法「刻」出那種感覺的。許多看起來很簡單的字,落筆之後卻發現還是無法把握其「神」。
趁著筆墨紙硯齊備,也為「寰行中國」留下一些印記吧。
體驗過甲骨文字的魅力之後,我們再次啟程前往邢台,約有160km的里程,多數為高速公路。我們試駕的君越Avenir配備了自適應巡航功能,再加上獨有的豪華座椅提升了舒適性,所以整個旅途還是比較輕鬆的。
Day2:安陽殷墟遺址與中國文字博物
Day3:邢窯博物館與河北博物院
活動第三天,我們來到了河北省。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河北省經過數千年的積淀,形成了豐富、獨特的文化,是名符其實的文化資源大省。本次我們主要參觀的是邢窯博物館與河北博物院。
邢窯博物館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內丘縣,是國內首家以邢窯為主題的遺址博物館。主題建築是由7個高低不同的碗型空間組合而成,系採用隱喻手法,借鑒唐代白瓷的優美造型,寓意圓滿吉祥。
邢窯始於北齊,經過隋朝的飛速發展,到唐朝已達到了鼎盛的階段。邢窯白瓷造型獨特、產品精美,並且種類較多、產品產量極大,在唐代時就已遠銷國外。
這件白釉瓷罐器底刻有「翰林」款識,因此被命名為白釉翰林罐,是唐代時期邢窯為官署機構翰林院定燒的貢器,也是該館的鎮館之寶。
唐朝是邢窯取得成就最為傑出的歷史時期,這個白釉黑彩鵝柄三足爐的造型非常別致,還在嘴額及眼處點黑彩,顯得更逼真。
邢窯產品雖以白釉瓷為主,但還有其它品類,包括色釉瓷、唐三彩、硬白陶、白底黑花、白釉綠彩等。這件青釉龍柄鳳首壺就是邢窯青瓷早期的一件精品。
在邢窯博物館內,還有專門設立的白瓷作品展,匯聚了許多現代藝術家的作品,並且可以對外出售。
了解過白瓷的誕生及發展歷程之後,還可以親手體驗白瓷的製作過程,感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傳統工藝傳承的艱難。
等到茶足飯飽之後,我們繼續行程,驅車趕往下一站——河北博物院,等待我們的將是哪些文化寶藏呢?
河北博物院的建築風格比較現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其現有藏品總數為24萬件,以滿城漢墓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窯瓷器、元青花瓷器、石刻造像、明清名人字畫以及抗戰時期革命文物最具特色。
我們參觀的第一件國寶是透雕龍鳳紋銅鋪首,是戰國時期燕國宮門構件,作獸面銜環狀。其器形巨大,紋飾華麗,形象生動,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長信」宮燈自然不消多說,在曾經的課本上有詳細介紹,形似跪地執燈的年輕宮女,通體鎏金。其燈盤可轉動,燈盤的屏板可推動開合,以調節燈光亮度和照射方向,是一件既實用又美觀的燈具珍品。
北齊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畫,代表了北朝時期繪畫藝術的最高水平。地面繪蓮花和纏枝花卉組成的裝飾圖案,東西兩壁繪制106個真人大小的儀仗人物和41個祥禽瑞獸。內容豐富,技藝高超。
劉勝金縷玉衣是大陸首次發現、規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全套玉衣由各種形狀的玉片組成,玉片四角有孔,用金絲加以編綴,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
這輛中山王「金路車」相比殷墟遺址出土的馬車已經「奢華」了許多。車的衡末及軛首、軛角均用黃金制成,車軎及蓋鬥帽以錯金銀裝飾,車輿外掛有銀珠網飾,車上原有華麗的傘蓋和幔帳。
Day3:邢窯博物館與河北博物院
Day4:正定隆興寺與榮國府
參觀完邢窯博物館與河北博物院,讓我們對河北的文化風俗有了初步的了解,也驚嘆於匠師的高超技藝與王族的奢靡生活。旅程的第四天,我們仍然「逗留」在石家莊,繼續探索這個城市的文化魅力。
上午的第一站是正定隆興寺,這座名寺已歷經千年,是中國國內保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見證了唐宋至民國時期中國北方佛教文化的發展變化。
隆興寺沒有山門,前面僅有一座高大的琉璃照壁。繞過照壁,自三路單孔石橋向北,迎面的第一座建築就是天王殿,天王殿門上懸有康熙皇帝手書「敕建隆興寺」金字牌匾,兼有山門作用。
摩尼殿大殿結構十分奇特,曾被中國古建專家梁思成譽為世界古建築孤例,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因寺內多處禁止拍照,所以很多奇異之處還需到現場感受才行。
隆興寺還保存著最古老的宋代轉輪藏,其直徑為七米,是一座收藏經文的旋轉書架,外觀形似八角形亭子,中設木軸,亭身設有經屜,可以存放佛經,推之可轉動。
這座龍藏寺碑是中華名碑之一,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楷書碑刻。近代著名學者康有為曾讚譽「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獨為隋碑第一也」,後人也稱其為楷書第一碑。
毗盧殿位於隆興寺中軸線最末端,殿內精美絕倫的銅鑄毗盧佛是明萬歷皇帝朱翊鈞為其生母慈聖皇太后祝壽所禦制的。再加上大悲閣內的宋代銅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摩尼殿內被魯迅譽為「東方美神」的「倒座觀音」,被人統稱為「寺廟六最」。
寺內還有北朝石造像,為北朝時期的遺物,只是因為多種歷史原因,並未能完整地保存下來,實為遺憾。
距離隆興寺不遠即是榮國府,它是按照《紅樓夢》中所描繪的「金門玉戶神仙府,桂殿蘭宮妃子家」建造的一座封建王宮,電視劇《紅樓夢》1986年在此拍攝了近兩個月,重場院戲 「元妃省親」「秦可卿出殯」都是在這里完成的。
榮國府內有23個場景,150個人物,此景即是 「元妃省親」展,人物形象非常生動,而且元妃的眼睛會轉動,顯得更加逼真。
這個是《紅樓夢》第三十三回寶玉挨打的場景,地點是賈政書房,賈母聞訊後前來救寶玉,命人將奄奄一息的寶玉從書房帶回自己屋里。仔細觀察雕塑,人物表情刻畫的非常到位。
寧榮街也是一大特色,其總長200m,房間120間組成風貌各異的51家店鋪,它是參照乾隆南巡圖設計的,房屋錯落有致,街上旗幌招展,牌匾齊全,再現了康乾盛世景象。
參觀了正定隆興寺與榮國府之後,我們再度啟程,趕往線路二的最後一站——北京,由於路程較長,期間有換乘試駕,我也有機會在君越Avenir的後排奢享了一把。其後排座椅不僅帶有通風、加熱功能,竟然還配備了座椅按摩,比古代王族的馬車還「奢華」。
在我的建議下,同車的小夥伴也開啟了自適應巡航功能,再加上該車還配有盲區監測系統,行車安全性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2.0T的動力在「Sport」模式下變得異常迅猛,坐在後排都能感受到更強的推背感和突然緊繃的底盤,瞌睡蟲一下子飛到爪哇國去了。
Day4:正定隆興寺與榮國府
Day5:故宮博物院與老舍茶館
天子腳下,紫禁城巔。這座古老的宮殿曾是權利的中心,與24位帝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如今,紫禁城已更名為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宮內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其後為禦花園。
太和殿,俗稱「金鑾寶殿」,是現存中國古代建築中最高大的建築,也是封建皇權的象徵。明清兩代皇帝登基大典、大婚、冊立皇后等重要活動都是在此舉行。
保和殿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幾經焚毀、重建,現存主題梁架仍為明代建築。自乾隆後期,這里便成為舉行科舉「殿試」的固定場所。
乾清宮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現存建築為清嘉慶三年所建,是明清皇帝日常起居和處理政務的地方,喜歡清朝題材電視劇的人應該比較熟悉。
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呢?特別是「正大光明」的牌匾很有辨識度吧。當然,想要擠進去拍張照是很不容易的。
壽康宮是清代皇太后居住的宮殿,由正殿、東西配殿、後殿、圍房等房屋組成,乾隆皇帝曾在此奉養其母崇慶皇太后。
除了宮殿之外,軍機處也是可以觀賞的地方,這里是清朝中後期的中樞權力機關,在這里還能看到之前的奏折和奏匣、密奏箱等。
令人神往的「禦花園」其實規模並不大,而且整個宮殿內樹木較少,有人說是為了突出宮殿的威嚴氣勢,也有人說是因為皇帝在五行中屬「土」,「木」克「土」,因此沒有「木」。
故宮還有很多未開放區域,這個傢俱館是今年9月份剛開放的,展出清代傢俱共402件,其中主題精品陳列30餘件,倉儲式陳列300多件。
皇帝自命為「真龍天子」,因此尤其喜歡「龍」元素。宮中的殿堂、橋梁、丹陛、石雕以及帝後寶璽、服飾禦用品等無不以龍作為紋飾。話說,這個龍座真的舒服麼?
在參觀故宮之後,我們來到了比較有京味特色的老舍茶館。據說,自開業以來,老舍茶館接待了近47位外國元首、眾多社會名流和200多萬中外遊客,享有很高的聲譽。
在正式開餐之前,茶館會準備一些宮廷細點和應季北京風味小吃,供到場嘉賓品嘗。當然,頗有當地特色的大碗茶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品茶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到匯聚京劇、曲藝、雜技、魔術、變臉等優秀民族藝術的精彩演出,安靜悠閒又不失精彩熱鬧。
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四處轉轉,欣賞濃縮的京味文化,聽一聽京劇,看一看皮影戲。茶館內還有袖珍版的場景還原,可以通過它們了解古代的民俗文化。
在茶館內同樣還保存了很多的「老物件」,不同時代、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讓人眼花繚亂,也為你還原了一個時代。
夜幕降臨,茶館之外的故宮已重歸靜謐。據說,這座宮殿也曾與別克有著一段不凡的情緣,「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就是別克的鐘愛者,一生購置過三輛別克汽車。
車輪的滾滾風塵碾過了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越過了殷商的畜力車和戰國的「金路車」,來到了車流如織的現代文明。一路走來,我們跟隨著「車」的演變歷程,感受到了不同時代的人們對「豪華」的理解、追求與變革。
撥開歷史的風塵,我們與別克共同見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上至商周春秋戰國,歷經秦漢,遍覽唐宋,下達明清,在燦若星河的文化寶藏中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綿延傳承的生命力。雖然時代在變,但人們對於藝術之「美」的極致追求始終不變,這就是文化長盛不衰的本源。而弘揚華夏文明精髓,對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加以保護、傳承和創新,其實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別克在行動,你我不可怠。Day5:故宮博物院與老舍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