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讀者史丹利·石先生因工作原因經常來往於中國和澳洲兩地。小到日常咖啡外賣,大到留學買房,他要來分享中澳兩地的消費差異。石先生感覺,中國本地的00後熱衷於留學走出國門,初入職場90後又有自己獨立不羈的個性,80後掙扎在高房價和高成本的生活中。中國的消費崛起迅速,每次回國都有煥然一新的感覺。人民對提高消費和生活品質的追求比國外強烈的多,但薪酬水平跟不上這一進步,消費「降級」由此而來或許可以理解。
這是華爾街見聞草根調研征集令。華爾街見聞「見客計劃」,收錄您身邊的經濟大小事。農業農村的經濟見聞、小鎮青年的生活狀態、三四線樓盤的促銷力度、國內景點亂象背後的經濟學原理……我們都很想知道。一張圖,一段視頻,一件事,一個現象,一點思考,來者不拒。
投稿至郵箱[email protected],我們會將文章篩選發布,入選者將獲得華爾街見聞黑卡、鉑金卡和金卡會員(黑卡、鉑金卡即將推出,敬請期待)。購買華爾街見聞會員可以看到全部優秀作品。
以下為讀者投稿:
離開上海有十多年,當中在英,美,新加坡,香港都漂泊過,沒想到最終在澳洲這孤懸的大陸落了腳,所以說人的一生真是很難計劃的。其實自今年初,就頻繁收到國內親友關於移民,小孩海外求學的詢問,而社交媒體上各種聳人聽聞的文章經常迅速傳播後又消失了,這次十一期間回滬探親,我希望通過接觸各階層的人士,深入了解現狀下的深層次原因,不追求奇聞異事,只求展示給大家一份時代的記錄。
消失的本地00後
這還要從年初說起,打開年起,本人接到兩起赴澳念大學預科,一起念美國高中,一起赴澳念小學的詢問。這次回滬,銀行中層主管的小孩,外企部門經理的小孩,私營企業主的小孩,十有七八在探討是初中出去留學,還是到美國念高中。我的回應是有能考上上海財經大學或同濟的能力,其實就在國內準備高考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出來就業也有保障。但家長無一例外都向我吐苦水,說小孩子多苦,現在你不進頂尖重點中學的話,哪怕上海戶籍想考進復旦,交大很難的。我回答,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北清復交畢業的,美國大部分人也不是藤校畢業的,我們首先要承認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自己的小孩也不是天才,你覺的小孩到了國外就一飛沖天了?小孩到了國外大概率也就是有份普通工作的中產,而且還有概率留不下來,需要回國,到時候會不會產生落差?
不過,我也知道我的話是沒人聽的進,我能做的只有把各種可能性解釋給他們聽,要知道他們心目中最差也是要進伯克利和紐約大學的。10年後我們再看這對勞力力供給的影響吧。
自由放飛的90後
因為在滬合作夥伴的關係,參與招聘,面試了不少人,對國內就業雙方有了不少的新認識。
一句話,很難招到合適的人。其實這是句廢話,任何時候企業都很難招到合適的人,要能力強,會從企業角度考慮問題,就事論事,有團隊合作精神,這樣的員工哪兒那麼容易找。
但是90後有其明顯和70,80後的差別。這不僅是中國的現象,記得在美國,有個年輕人在拿到一份工作後,還發信給拒了他的公司,嘲諷道:「你看,你們錯過寶了吧」。總的來說,現在年輕人沒有一定要找份工作的緊迫感,這方面大陸簡直和發達國家一樣,由於互聯網娛樂的普及,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輕人可以只需要花電費、上網費和外賣食物就可以在父母提供的房間里滿足物質和精神需求。
所以我在面試中會遇到不打招呼就不來的,打電話詢問後對方回復:覺得這個崗位自己能力不夠,所以就不來了。有在英國念了三年大學回來,英文水平連六級都不到的。還有在工作中交待了任務,並告知完成日期,結果到期一半都沒完成,而且說現在對工作失去興趣的。
為此,我和合作夥伴,人力資源部門進行了探討,並和員工一對一了解意見。
90後職場人的特點是:
需要認同公司的願景,這樣他們才會有動力,否則他們不會為了這點薪水投入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精力去做事的
很少能換位思考,從公司角度出發考慮如何在各方面推動公司業務。(不過這樣完美的員工在任何時候都少,沒有一套完整的培訓,公司文化建設,獎懲制度,大部分員工不會有使命感的)
而最讓我感觸深的是90後的溝通能力。在公司里,我和合作夥伴反復強調,我們是扁平化組織,團隊精神,要求即時反饋,老板在睡覺,員工如果覺得緊急,需要老板處理的事,也可以打電話找到他。然而實踐中,員工遇到問題還是拖著,需要管理層主動詢問,才勉強告知這個不懂,那個推進不下去。建立了周報跟進制度,不能按時完成。我思考這是為什麼,公司鼓勵員工及時溝通,為什麼員工仍拖延,難道還是公司文化建設的問題?為什麼交待必須完成的事情不能做到,是崗位安排不合理,配套支持沒有提供?自己開始工作都是千方百計要完成任務,不懂就想辦法找人問,自己學,是不是現在的員工都要求公司從培訓,業務技能到情緒管理都要一應具全,全方位支持,為員工搭好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並不反對以上措施,但對於大部分中小企業,很難實施。所以中小企業的老板自己也要轉變適應,
另一個讓我感嘆的是90後的文字寫作能力,我在想是不是大家現在只發微信,很少人會寫超過一百字的文章。我看到員工的報告文字不通暢,邏輯不合理,格式雜亂,著實頭疼。這讓我想起當年高盛原油分析師Arjun Murti 率先喊出油價100美元的分析報告,不管預測對與錯,其洋洋灑灑的數據,圖表,分析讓人嘆為觀止。也許我舉的這個例子太極端,但我不知道是教育的問題,還是我中了彩券,在我看到的員工樣本中,邏輯性,文字能力強的90後極少(可能人才都去大企業了)。在此緬懷一下周期天王 尼古拉斯.金濤,也算70後里最強寫手之一,其康波分析報告讓人印象深刻。在此殷切期望90後的翹楚趕快接班,畢竟70後已經掙扎在頸椎病,保肝護肝的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