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1.人民日報:加班真是害死人!
有效加班能在一定時間內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但如果加班太多以致「過度」,造成的危害或許更大。個人要鑽研業務、提高效率,單位在安排工作時,也應統籌考慮,既壓擔子又減包袱,努力減少被動加班,避免無效加班。
一位朋友在出版社工作,以前,由於活兒多,約稿、組稿、審稿,上班時總也完不成,晚上加班成了常事,一周內難得回家吃一次晚飯,家里人意見很大。最近,朋友改變了工作方式,提高效率,盡量在上班時間完成工作,幾周下來,幾乎每天都能按時回家,活兒也幹得很出色。朋友說:「一家人圍在餐桌前吃晚飯的感覺,實在是太棒了!」
回家吃飯,本來是生活中最尋常不過的事。很多人都記得童年時被長輩喊回家吃飯的情景,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身影,飯桌上大碗小碟散發的菜香,是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今天,我們在職場奮力打拼,為理想日夜奔忙,許多人不經意間已經忘了與家人共進晚餐的滋味。按時回家不容易,動輒加班成常態。
大家為什麼總在加班?
一是個人工作效率低,活兒幹不完。同樣一項工作,有的人思路清晰,上手快,有的人找不著感覺,摸不著頭腦。如果業務不熟,做事拖沓,上班時間完不成工作,晚上加班就不可避免,甚至「長」在了辦公室。
二是單位管理不科學,越幹活兒越多。一些單位不重視員工休息權,明明不是急活兒、緊活兒,偏偏要臨近下班了才召開會議、布置任務,這種不合理的工作節奏,放大了緊張情緒,加重了加班負擔。
三是社會觀念有錯誤,無效加班多。有的單位即使能夠按時下班,但由於在不自覺中形成了一種「加班文化」,按時下班似乎成了工作不積極的同義詞。明明可以按時下班,偏偏互相比著看誰熬得久、走得晚。這種一味消耗時間、人浮於事的無謂加班,尤其令人反感。
應當承認,有效的加班能在一定時間內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大陸周邊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在短時間內做到了經濟騰飛,勤奮的加班文化曾是一個重要因素。
但更要看到,如果加班太多以致「過度」,造成的危害或許更大:頻頻加班影響家庭幸福,加劇心理壓力,由此導致的職業病現象也比較突出。至於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的無謂加班,更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毫無益處。嚴格執行勞力法規定的8小時工作制,讓職工快樂生活、體面工作,不僅合乎法律制度,也順應時代潮流。
當然,不提倡過度加班,並不是說就允許敷衍本職工作。一方面,個人應注意鑽研業務,提升能力,避免拖沓。另一方面,單位在安排工作時,應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統籌好,特別是充分考慮時間要求,既要給員工壓擔子,又要減包袱,讓工作任務與時間要求相匹配。當發現有人經常加班時,應認真分析原因:是任務量增加、工作流程不順暢?還是業務不熟、能力不夠、效率不高?然後對症下藥,改進安排,加強培訓,增強能力。對無法避免、不得不進行的加班,應及時給予補償,努力減少被動加班,避免無效加班,杜絕無謂加班、無償加班,讓員工能夠始終保持正能量、好心情,使工作與生活張弛有序,松緊有度,節奏更合理。
2.人民日報:
凡事要求「工作留痕」也是形式主義
對於各種各樣的工作台帳,基層幹部並不陌生,可以說是對此不堪其苦。不同的部門要求不一樣,要應對上面的檢查,基層幹部不得不在工作中隨時準備好幾本台帳。不管工作做沒做,也不管有沒有效果,只要落在了紙上,只要留下了痕跡,也就算了交差。
凡事要求「工作留痕」本身就是一種形式主義。面對各條線上的檢查,面對各個部門的檢查,基層單位少不了一大堆資料盒,一大堆工作台帳,一大堆文件。只要是誰的文件多,資料多,文件盒子多,誰的資料做得紮實,環環相扣,圖文並茂,有安排,有部署,有「效果」,換句話說只要在文件堆里能夠看到「落實的過程」,也就會得高分。
這樣一來,下面知道上級部門的路子,就想方設法的做紙上文章,於是只要一開會,各種會標就不斷變換,各個科室的工作人員就會不斷的照相留底。大家各取所需,把主管和參會人員當成了道具和木偶。各種簡報信息就紛紛出籠,各種抓落實的材料就裝進了文件袋。雖然基層幹部也深知這是一種弄虛作假,但迫於上級要求,也只能一假到底了。
凡事要求「工作留痕」現象出現在基層,根子其實在上面。客觀人員工作要求有痕跡本來沒有錯,畢竟要體現一種政策抓落實的過程,這是本身也是一種督導方式,但如果過分講究和要求「痕跡」,這就變了味。
說到底還是因為上級幹部或相關部門缺乏一種務實精神。到基層檢查工作只是走馬觀花,看看基層的台帳做得怎麼樣,看看基層的工作痕跡如何,而沒有親自到田間地頭,沒有在街頭巷尾,沒有深入基層群眾去調查了解,久而久之,上面有所好,下面有所效,也就形成了一種默契和慣例。
凡事要求「工作留痕」危害不小。不要以為這種凡事要求「工作留痕」現象是一件小事情,其實無論是對基層工作,還是對上級主管都會帶來巨大危害。對於基層幹部而言,為了應對上級檢查,成天搞一些「紙上談兵」,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而且讓基層幹部身心疲憊,產生困惑。一方面要面對諸多的矛盾問題,要推進各項具體工作;一方面卻要抄抄寫寫,要落到紙上,搞得狼狽不堪,疲於奔命。對於上級幹部而言,如果只是注重紙面上的問題,而缺乏實際調研,就會空對空,在制定政策時就會懸空。
凡事要求「工作留痕」必須徹底根治。首先要把這種形式主義變種揪出來,從主管幹部自身做起,帶頭進行整改落實,不必要的紙面檢查必須要剔除,不能給基層幹部增添負擔。從主管幹部抓起,從主管幹部改起,大力倡導基層調研之風,不以書面痕跡為依據,而以幹部足跡為依托。其次要優化考核設置,在目標考核中注重基層群眾的口碑和工作實績的參照,而不是在紙堆里搞考核。
3.人民日報:
發文電過多!要材料太急!
「上午剛接到通知,下午下班前就要反饋情況。每天類似通知一個接一個,時間緊、任務急、人手少,讓人身心俱疲。」 最近看望一位在鄉鎮工作的同學,發現桌上各種文件夾里密密麻麻套著很多小文件夾,一問才知都是需要盡快上報的各種材料。
一些地方政府和上級機關熱衷於「文來文往,以布置代替落實」,大事小情總愛下個通知,大小工作都想列個圖表,大小問題都得發個指導意見,還要求層層書面上報。尤其,最近關於各地精準扶貧過程中表格資料名目繁多、任務繁重的問題引起了不少基層扶貧幹部的共鳴。一些地方出台的扶貧表格名目越來越多,程序越來越繁瑣,不但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而且導致很多基層駐村幹部忙於應付填表和檢查,而沒有精力去做實際的工作。
上級主管機關是作風建設的組織者、管理者、推動者,是作風建設的風向標和指示燈,既負有主管責任,也負有示範責任。主管幹部要帶頭身體力行,知責明責,少些「紙上談」,多些「現場幹」,緊緊抓住群眾普遍關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找對策。以「面對面」的引領,推動各項工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而不能習慣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那樣只會滋生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討人嫌。
點擊下方「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