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代購們的生死60天:抽成10%,最青睞保健品和藥品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鈦媒體 TMTPost.com

|科技引領新經濟|

香港代購們的生死60天:抽成10%,最青睞保健品和藥品 商業 第1張

對於香港帶貨的水客們來說,在「電商法」正式實施之前,在這60天內盡可能多跑幾趟,多做幾單生意。

鈦媒體作者丨懂懂筆記

「趁這倆月多跑幾趟(代購),誰知道下一步會有什麼變化。」

前不久頒布的《電子商務法》,將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熱衷於讀書看報的嫻姨(化名)內心其實是相當忐忑的。今年56歲的她,原本每周都要往返港深兩地多趟。她的身份,就是俗稱的水貨客。

有法律界人士認為,電子商務經營行為納入法律監管框架,將讓電商平台機制逐步從「違法者有紅利」,向「守法者有紅利」的方向迅速轉變。

也有不少代購業者擔心,在《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之後,代購從業方式將受到嚴厲的監管和監督,從而導致其退出歷史舞台。嫻姨坦言,在明年1月1日之後代購生意肯定會受影響。而她能做的,僅僅是在「電商法」正式實施之前,盡可能多跑幾趟,多做幾單生意。

《電子商務法》似乎是懸在代購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無論最終的執行力度如何,監管力度如何,水貨客們都已經開始在著手尋找新的出路了。

港貨代購「生意」的不斷變化

早上6點30分,嫻姨和往常一樣從位於天水圍的家中出發,拖著帶貨專用的小拖車,搭乘輕鐵和巴士前往上水,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將來也許還是會有些機會吧,邊走邊看咯。」

嫻姨表示早在2015年,相關政策收緊,開始打擊水貨。當時深圳戶籍人員過港次數從「一簽多行」被調整為「一周一行」時,就有不少同行擔心,代購生意會受影響。

這次變化的結果,最終是商家們開辟了新的通路方式,以深港兩地代購者「合作」的方式做到共贏。

「香港人過內地沒有次數限制,就負責帶貨。內地這邊的商家,負責在網上招攬客源,收集需求。」她笑著解釋,不少香港人以為上水的「水貨客」,大多是持港澳通行證的內地人,實際上絕大部分是擁有香港籍的」新移民」。他們缺乏工作技能,也難以應付香港超快的工作節奏,因此依靠代購港貨商品,作為收入來源。

而「一周一行」實施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嫻姨和這一批「新移民」。內地代購商家為了盡可能多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不得不和他們進行合作。

「商家會提前一晚上將消費者的需求告訴我,要採購什麼商品。」她小心翼翼地指了指手上的小紙條說到,今天要採購的有嬰兒紙尿褲、零食和藥品等。

盡管嫻姨與不少店鋪關係熟悉,但到達上水之後,她還是循例挨家比對了一下商品的價格,看看是否有促銷或者買贈活動,盡可能買到區域內價格最低的商品。這樣一來,她往往還能小賺那麼一筆。

「代購商家也很精明,會選進貨便宜的水貨客,沒有絕對的合作關係。」她表示,如何找到價格更低的商品,也是水貨客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水貨客」之間的競爭其實一直很激烈。

除了採購之外,嫻姨還不時掏出手機拍照,將街景、店鋪和帶貨過程都拍了一通,「我這是為了要給在深圳那邊的代購商家提供宣傳素材。」

「許多代購商喜歡隔三差五就發朋友圈,說今日在港,有需求下單。並發一兩張上水的圖片,希望買家能更加信任。」然而,商家本人並沒有過香港,這些照片都是水貨客提供的,訂單也是由水貨客採購。

即便有圖有真相,但眼見不一定為實。嫻姨表示自己一向口碑良好,不敢作假,而深圳的代購商,香港的水貨客都是通過這樣的形式,構成了一種合作默契。這也讓不少消費者感覺,代購者赴港帶貨,價格實惠,童叟無欺,值得信任。

在上水採購完需求商品之後,嫻姨簡單吃了點早餐,開始前往通關口岸,準備與等待著的代購商家「碰頭」了。

水客通關拿走一成利

「眼睛看前面,不要東張西望,別顯得心虛。」

上午11點15分,在忙碌的羅湖口岸,嫻姨拖著裝滿代購港貨的小拖車,準備通關進入深圳。

在到達口岸大樓前,她反復強調,不要盯著口岸的工作人員看,也不要一邊通關一邊東張西望,走路的步速不要過快,以免顯得心里有鬼,被海關人員抽檢所攜帶的商品。

「就算沒有《電商法》,海關抽檢也越來越嚴格了。」她稍微瞟了一眼一旁被抽檢的遊客說,以前香港籍人士被抽檢的幾率較小,如今幾乎和內地遊客是一樣的。

而被抽中檢查,超標的商品有很大幾率會被罰沒、退港,那麼這一回的代購就算失敗了,這些損失都需要水貨客自行承擔。所以,她強調通關的時候心態一定要穩,眼神絕對不能慌亂。

「海關人員喜歡抽檢那些東張西望的遊客,一般這些人都是心虛。」如果連續兩次被抽查,且商品違規需要罰沒、退港,那麼這位「遊客」第三次通關時被人臉識別系統抽查的幾率就極高。

中午12時,嫻姐終於「順利」通過了羅湖口岸,正式進入深圳。接下來她要做的,就是在去往羅湖汽車站的扶梯口,與前來取貨的代購商家進行交易。

「都是一手錢一手貨,相互會點下數量,然後就(分批)快遞給下單的買家了。」她手里這一小拖車貨物,一共價值6500元人民幣,折合港幣7300元。

嫻姐坦言,一般水貨客都會在商品價格的基礎上,加價10%出售給內地這邊的代購商。然後這些代購商則繼續加價10-15%,再賣給來自電商或微商管道的買家。

雖然每一次跨境帶貨,她都能夠獲得700-800港元的收入,但風險也隨著越來越嚴格的海關抽檢制度,變得越來越大。再加上《電商法》頒布之後,代購商人人自危,也讓不少水貨客考慮是否應該提高加價的比例,在「寒冬」到來之前先賺上一筆。

「不少人也怕新電商法實施後,代購的人會大幅減少,價格高漲,所以也都趁這段時間開始搶購。」和嫻姐合作多年的代購商胡麗茹(化名)說,十一之後下單的買家明顯多了不少,尤其是女性消費者,都會大量購買鞋包、面膜、化妝品等。

盡管生意好了,但她和嫻姐都表示深深的憂慮。畢竟在元旦之後,「人肉」通關帶貨的水貨客、網上招攬生意的代購商,都將成為電子商務經營者中的一員了。

要麼,在合法、正規的大框架下,在互聯網上從事正規的代購交易、港產買賣、商品服務。要麼,徹底退出另尋出路。

水客更愛做「小而美」

「人肉帶的商品都是正品,這邊也有不少消費者有需求。」

下午2點40分,清點完代購商品的嫻姐走出羅湖口岸,打算在國貿一帶,購買一些性價比高的日用商品帶回香港。

她表示,不少水貨客從事人肉帶貨多年,一般都不會採購到假冒的港貨、劣質的商品。但她認為在《電商法》的條款框架下,未來水貨客買到假貨的風險會增加。因為水貨產品沒經過正規的進口登記,如果出現使用問題,消費者自然維權無門,代購商也不會負起責任。而交易都是通過線上銷售,監管部門更無從溯源。

「內地的商品比香港便宜,性價比也高,但質量相對一般。」嫻姐表示,十年前開始,大量內地消費者從香港購買奶粉掀起了代購浪潮,此後這些年漸漸地連藥品、化妝品也開始從香港代購,消費群體還是很龐大的。

對於消費者而言,進口、港貨似乎意味著高品質、更放心,即便存在著缺乏監管、難以溯源、毫無保障等種種問題,依舊會盲目認為代購產品要比國貨略勝一籌,性價比也高。

「需求大、抽查嚴,現在帶貨變得越來越困難,價格會一直水漲船高。」嫻姐表示,這半年來從口岸帶貨進入深圳,很多同行都青睞帶一些體積不大的商品。由於奶粉、飲料等太占空間,也容易被海關查扣,他們一般都不樂意接這種單。至於她自己最喜歡的,主要是那些體積小、方便攜帶、單價高的藥品和保健品。

「如果明年代購幹不下去了,我會考慮採購藥品,到內地那邊賣給街坊鄰居。」在她看來,只要想盡一切辦法,避開互聯網管道,就能夠規避《電商法》實施之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她和幾個老朋友合計過,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線下交易水貨,或是將商品批發給部分進口商店、社區便利店等,「悄悄」地賣貨。早在電商並不發達的時代,大量香港水貨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流進華南地區的消費市場。

對於未來港貨代購將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存在,嫻姐也表示不好預測。在她看來,或許取代水貨客代購的,會是進口管道更正規、手續更加完整的進口商品。

「如果國貨真的強,那才真是水貨客們的災難,消費者都不熱衷購買進口商品了,自然沒有代購存在的必要了。」在斷斷續續地交流中,時針已經指向晚上10點,結束了一天工作的嫻姐,回到了天水圍的家中。「我要整理第二天採購商品的需求與清單了,你們年輕人腦子靈活,如果有什麼好主意過倆月別忘了告訴我,好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