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標的投資:騰訊阿里默契與差異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11月2日阿里投資B站的消息讓後者成為繼滴滴、美團、小紅書之後,為數不多的同時獲得騰訊阿里投資的企業。這些垂直領域的佼佼者被看好背後,是巨頭對同賽道的控制欲,也是中生代企業左右逢源的典型樣本——如何借力巨頭而不被巨頭牽制。

瞄準垂直頭部企業

無論是戰略投資還是財務投資,同時拿到騰訊阿里投資的企業都是鳳毛麟角,不過兩大巨頭也不乏有審美一致的時候,滴滴、美團、小紅書算是「幸運兒」,B站則成為該名單上的新晉成員。

上述企業有鮮明的相同點:均是細分市場的領頭羊,一般都處在當時的風口或代表了未來的方向,比如團購大戰勝出的美團、二次元領頭羊B站與社交電商香餑餑小紅書。

根據招股書信息,B站「90後」、「00後」用戶的占比為81.7%,這部分年輕用戶將是互聯網企業的支柱力量。小紅書的社交氛圍,則是當下以及未來電商吸引流量、提高用戶活躍度的土壤。

「面對這樣賭未來的項目,阿里和騰訊不介意投資同一家企業」,艾媒咨詢CEO張毅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因為在投資時,這樣企業的方向屬於巨頭們的下一站機會,巨頭們親自去做試錯的成本比較高、投入也比較大,而且還不一定成功,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如通過投資來學習,至於能否成功,他們並不是特別看重」。

目標一致,阿里和騰訊的投資卻各具風格。根據2017年《IT桔子BAT投資並購數據》等報告,騰訊和阿里在投資並購交易中極少有具體的重合項目,但是涉及領域的重合度卻很高,從企業類型上看,騰訊側重文娛,阿里則更傾向於企業服務。

有觀點還認為,「騰訊喜歡在企業發展的早期投資,阿里則更謹慎一些,一般要比騰訊進入的輪次晚」。這一點在對小紅書和B站的投資中得到驗證。

2016年3月和2018年5月,騰訊兩次投資小紅書,阿里則以領投的姿態與騰訊一起參與小紅書最近一次超3億美元融資。B站與兩家巨頭的淵源類似,都是兩次獲騰訊投資,拿到阿里一次投資,且騰訊行動在前,阿里後發而至。

互補相容交叉相克

在對美團的投資上,阿里的策略卻十分罕見,早在2011年就參與了美團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並在2014年5月美團3億美元C輪融資時跟投。

不過,這並沒有讓阿里和美團保持持續的合作關係,在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後,阿里拋售美團股票,雙方自此徹底成為競爭對手。

美團CEO王興甚至公開表示,阿里雖然戰鬥力很強,「但如果更有底線一點,我會更尊敬他們」。談及阿里還持有美團1.48%的股份時,他亦坦言,「阿里2016年之所以兜售我們的老股是為了干擾我們融資。如果你不看好這家公司,那乾脆賣光好了」。王興說,阿里一定要留一點股份,「或許是為了將來能給我們繼續製造點麻煩」。

相反,美團與騰訊的關係日益親密,後者參與了美團上市前的每一次融資,在美團上市時,騰訊持股20.14%。

「阿里與美團關係的反轉,是因為阿里做了類似美團的口碑業務,這是王興不能忍受的。這些業務騰訊沒有做,而是借助投資的手段去做到。」對於阿里保留少量美團股份,張毅與王興的看法一致,「阿里在生活服務板塊的口碑和餓了麼,都和美團有競爭,阿里有必要了解一下對手的情況」。

相比之下,小紅書和B站與投資方的關係則相對和諧。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和企業的規模有關,與美團和滴滴相比,小紅書和B站對資金和資源的渴望更迫切,即使這兩家企業與巨頭有業務交叉,但也並沒有觸及投資方的核心戰略方向。

拿小紅書為例,此前它在社區和電商定位上搖擺,但2018年起小紅書從產品和Slogan,都更側重社區氛圍,阿里也是在這個時間段投資了小紅書。「這是阿里看重了它的社交特點。」比達咨詢分析師李錦清認為,「小紅書的社交經驗可以為阿里做參考」。

不過張毅則認為,小紅書在跨境電商業務的能力是阿里投資的原因。「阿里很可能是想為自己的天貓國際取經,畢竟網易考拉正在以罕見的速度成長,這不是阿里樂見的。」張毅說。

兩大巨頭都選擇B站則是為了補大文娛的短板。「優酷雖然之前投資了A站,但是最後A站被騰訊投資的快手收購,等於阿里錯過了二次元,阿里投資B站其實是補課這是經驗教訓。」張毅坦言,「跟遊戲、文學相比,騰訊二次元板塊比較薄弱,投資B站取長補短」。

至於滴滴,與阿里和騰訊始終保持良好關係的原因則在於它的重資產模式,巨頭們不願意做這樣的投入。

阿里要入口騰訊想導流

從早期的美團、滴滴到現在的小紅書和B站,被投企業越來越重視自己對企業的把控力。「同時引入兩家巨頭,企業就暫時不用考慮”站隊”的問題,又可以讓彼此形成牽制。」在李錦清看來,這是企業的小心思,在為以後做鋪墊。

從美團和滴滴的發展路徑看,未來投資方與企業的關係將更加複雜。滴滴在共享單車賽道就與騰訊對戰陣前,分別選擇了ofo和摩拜。美團與滴滴同是騰訊投資的企業,卻在出行和外賣領域競爭不斷。

「這很可能會成為未來的常態。」張毅預言,「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其實就那麼幾種,企業要想保持盈利或增長,就一定會與巨頭成為冤家。更何況現在已經不能把美團和滴滴看成是創業企業了,它不再受阿里和騰訊控制」。

根據當前的市值,美團是位列BAT之後的第四大互聯網企業,滴滴是出行領域當之無愧的巨無霸。這兩家企業的自主權更大,選擇也更多,不光會與投資方形成競爭,還能決定巨頭投資標的的發展軌跡,比如美團吞下騰訊投資的摩拜。

雖然近年來阿里和騰訊不斷擴大投資版圖,但是都遵從著各自的基因。「阿里更願意投資那些與自身業務相關的項目,騰訊並不在意業務相關性,更像是財務投資的邏輯。」李錦清總結道。

張毅則進一步說,「阿里的投資策略是補短板,重點是尋求流量入口,典型案例是UC、高德、微博、今日頭條等,全是入口型的企業,企業如果願意貢獻流量給阿里,阿里就投它。騰訊的策略剛好相反,它有流量優勢,可以為標的企業導流,騰訊的考量在於,投資可以讓自身的流量變現,典型案例是京東、美團、滴滴和拼多多等」。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文 CFP/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