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歷史終須記,一戰華工不了情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在一戰結束後的近百年裡,出於被有心或無意地掩蓋等各種原因,一戰華工的貢獻並未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承認,他們的經歷往往被歷史封存,鮮少有人提及。

戰爭結束前,紀念一戰的名畫《戰爭的聖殿》在巴黎公開展出,這幅畫描繪了法國在盟友簇擁下的勝利景象,但因在畫作即將完成的1917年美國參戰,為了在畫中加上美國人,創作者將原畫中的中國勞工旅抹去,換成了美國人。

一戰後,英軍曾在比利時舉行戰勝國運動會,雖然華工受邀參加,但會場卻唯獨沒有代表中國的旗幟。

此前,在英國近6萬座一戰紀念碑中,有的甚至是戰馬、軍犬、鴿子的紀念碑,卻沒有一處提及中國勞工。很多歐洲人甚至不知道華工曾經參加一戰,或者認為不值得研究。

圖3 20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之際,法國政府和旅法華社在巴黎13區博迪古公園舉行高規格儀式,紀念一戰期間赴歐參戰的中國勞工。

20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之際,法國政府和旅法華社在巴黎13區博迪古公園舉行高規格儀式,紀念一戰期間赴歐參戰的中國勞工。
20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之際,法國政府和旅法華社在巴黎13區博迪古公園舉行高規格儀式,紀念一戰期間赴歐參戰的中國勞工。

「歲月難訴華工魂」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之際,《歐洲時報》講述了一位一戰華工的故事。

程玲的祖父畢粹德,來自山東萊蕪市上裕村,1917年和同村11名華工一起應募赴法,後在做飯時被炸彈炸死,魂斷他鄉。和大多數華工一樣,畢粹德被英國軍方授予騎士勛章,滾邊刻著他在華工隊的編號「97237」。

程玲展示祖父畢粹德的勛章。(圖片來源:《歐洲時報》記者陳述 攝)
程玲展示祖父畢粹德的勛章。(圖片來源:《歐洲時報》記者陳述 攝)

多年後,程玲的女兒赴英留學期間,通過英國墓葬管理委員會獲得一份死亡華工埋葬地點的清單,結合勛章編號,最終找到程玲祖父的墓地所在地—法國博朗古軍事墓園,才得以為只有編號的畢粹德墓碑刻上了他的名字與籍貫。

一戰結束後,部分華工留在法國、比利時,並與當地人組建家庭,成為當時兩國華人社會的核心。華工朱桂生、張長松等人後來把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時光都貢獻給了法國社會。

2002年,法國最後一名華工朱桂生,以106歲高齡在拉羅謝爾市逝世,「標誌著一段歷史的結束。」

圖5 2017年11月15日,一戰華工青銅紀念雕像在比利時西部與法國接壤的波普林格市正式落成。

2017年11月15日,一戰華工青銅紀念雕像在比利時西部與法國接壤的波普林格市正式落成。
2017年11月15日,一戰華工青銅紀念雕像在比利時西部與法國接壤的波普林格市正式落成。

「我們不應遺忘」

華僑華人始終沒有忘卻華工先輩。1998年,一戰停戰80周年,在巴黎市政府的支持下,法國華僑華人捐款在巴黎樹立了一個紀念碑,以彰顯十幾萬華工在一戰時作出的貢獻。同年,法國政府把代表軍人最高榮譽的「榮譽軍團騎士勛章」授給當時還在世的兩位參加過一戰的老華工。

2017年11月11日,30多名華人在倫敦唐寧街前的陣亡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環,這是英國首次在正式活動中紀念參與一戰的中國勞工。

英國僑社一戰中國勞工華表紀念碑設計提案。(圖片來源:華工立碑項目發佈會主辦方供圖)
英國僑社一戰中國勞工華表紀念碑設計提案。(圖片來源:華工立碑項目記者會主辦方供圖)

圖6 英國僑社一戰中國勞工華表紀念碑設計提案。(圖片來源:華工立碑項目記者會主辦方供圖)

之後,英國第四頻道電視台播出紀錄片《英國被忘卻的軍隊》。不僅展示了部分有關一戰華工的信件、日記和文件,還從華工後代和歷史學家的口中追憶這段未被記錄的歷史。此外,英國僑社還為一戰華工設計紀念碑,製作完成紀錄片《華工:一戰中不可忘卻的面孔》。

2018年8月,英女王代表、梅西塞德榮譽軍官Mark Blundell在紀念一戰華工捐軀紀念儀式上表示:「我們不應遺忘這些華工。」

時代的車輪不停轉,華工的故事永流傳。14萬一戰華工的英勇事跡,永遠不會被歷史遺忘。他們的印記,早已被刻在那片他們曾踏足的土地上,並成為友誼與和平的種子,生根、發芽、日漸茁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