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買東西也是如此,婆婆家裡人口多,買菜習慣了一次買很多,來到兒子家裡,人口少了,買回來的一大堆土豆經常發芽了也沒人吃,黃瓜最後爛在了冰箱裡。為此,婆婆也沒少挨媳婦的批評。可每次看到媳婦買回來一個土豆、一根黃瓜、一根蔥的時候,婆婆又忍不住嘮叨,「買這麼點菜夠誰吃的啊?連一盤都裝不滿,還讓不讓人吃飽飯了?萬一家裡來個客人,人家哪還好意思下筷子?你這不是下逐客令嗎?」婆婆老家那裡講究,做飯一定要多做,剩下不要緊,但千萬不能不夠吃,但小汪的媽媽就從小教育她,吃多少做多少,剩下糧食那是浪費。
總之,生活中全是這些雞毛蒜皮、無傷大雅的小事,卻讓婆媳倆覺得無法再相處下去。婆婆在北京看了兩個月孫子之後,帶著滿腹委屈回去了。小汪把奶奶接了來看孩子。奶奶來了,家裡緊張的氣氛馬上煙消雲散,娘倆的生活習慣幾乎是一致的,發生矛盾的幾率就低多了,就算是偶爾有些小摩擦,彼此也不會心生埋怨。現在,奶奶已經在這邊幫小汪帶了半年多的孩子,爺爺奶奶會在五一、中秋這樣的節日過來看看孩子,大家相安無事,關係又回到了融洽的狀態。
奶奶處處搶先 媳婦倍感冷落
記者採訪了多位媽媽,只有一位家裡是公婆在幫忙看孩子,其餘的都是奶奶姥爺在幫忙。問起原因,幾乎都是異口同聲——婆媳矛盾難處理。不過,也並非所有的婆媳都無法和諧相處。葉子跟她的婆婆就相處得非常愉快。公婆不僅負責照顧孫子,還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活,就連水電煤氣費都幫他們小夫妻交了,給孫子買東西也都是自己掏錢,從來沒跟兒子媳婦開過口。
婆婆對小孫子更是疼愛有加,但是葉子卻覺得這種過分的疼愛常常把事情弄得適得其反。婆婆總是擔心小孫子冷,給孩子裹了一層又一層。春天裡,小區裡的孩子都穿著單衣出門的時候,奶奶還給孫子穿著小棉襖,結果孩子熱得滿身是汗,隔三差五地起濕疹。幼兒園裡管三餐,食譜是經過營養機構研究的,能夠保證每天的膳食均衡和營養充足,但婆婆總是擔心孫子吃不飽,每天早晚還要給孩子加兩頓餐,即使孩子說已經吃撐了,奶奶還是不停地往孩子嘴裡喂……
更讓葉子感到不能接受的是,她總感覺婆婆在跟自己爭奪孩子的「主權」。孩子本來是向著媽媽跑過來,奶奶卻搶先一步抱起孩子;幼兒園裡組織親子活動,本來是讓媽媽跟孩子一起玩的,但如果不讓奶奶參加,奶奶就會老大不高興……葉子自己覺得,奶奶什麼事都搶在前面,讓她少了很多跟寶寶加強親子關係的機會。所以,就算是婆媳關係很好,她也總覺得婆婆在這兒帶孩子,她心裡有點抵觸感。
不願幫忙帶娃? 奶奶直喊冤枉
在被問到為什麼是奶奶帶孩子時,很多兒媳都會說,婆婆不願幫忙帶孩子,只好讓奶奶來。這個說法遭到了不少奶奶的反擊——「是我們不願帶,還是你們不願讓我們帶?」奶奶們紛紛表示,哪有老人不疼自己的孫子孫女的?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奶奶一般都是願意幫忙帶孩子的。
「吃力不討好啊!」一聽帶孩子的問題,楊大媽就憤憤不平。「那是我兒子的家,結果我在家裡像個外人,做什麼都要看兒媳婦的臉色,做什麼都嫌我做不好,那還待在那裡幹嘛呢?」楊大媽說,自己最初也是自告奮勇地去看孫子的,但看了不到一個月,就因為總和媳婦鬧矛盾,不得已回來了。
「心疼自己的閨女,害怕閨女帶著孩子太累,想幫她分擔分擔。」嚴大媽說,她來北京幫女兒帶孩子,並沒有考慮這有多累,多吃虧,就是單純的出於對女兒的愛。女婿多次提出要給她辛苦費,她都拒絕了。她覺得,自己只有這麼一個寶貝女兒,生育孩子已經非常辛苦,產假結束又要去上班賺錢,更是艱難,做母親的能盡一份力讓女兒少些勞累那是應當應分的事情。至於婆婆幫不幫忙,她並不在意。
「孩子是人家的」 奶奶帶娃太小心
但全都把孩子丟給奶奶帶,不僅有對雙方老人是否公平、奶奶是否過度勞累的問題,對孩子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不管是孫子還是孫女,都是男方家的孩子,奶奶、姥爺始終是外人。所以爺爺、奶奶帶孩子,會很自然地認為這是「給自家帶孩子」,但奶奶、姥爺就總有一種「幫人家帶孩子」的心理。這麼一來,奶奶看孩子的時候,真是誠惶誠恐。
呂大媽給女兒帶孩子的時候,就成天的提心吊膽,生怕孩子有半點閃失。很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她都攔了下來。出門的時候,孩子一秒鐘都不能離開她的視野;小朋友們爭搶著去坐滑梯、蕩秋千,她也不敢讓孫女嘗試,就怕出點什麼差池,沒法跟親家交代。女兒帶孩子去參加集體活動時就發現,孩子非常膽怯,別的小朋友都很開心地爬上爬下,嬉笑打鬧,可自己的孩子站在那些遊藝設施前面,害怕得不敢抬腳,轉身抱著奶奶的腿哇哇大哭。
[專家分析]
不管誰來幫忙 都要心存感恩
對於究竟是該奶奶看孩子還是奶奶看孩子的話題,網路上也有熱議。著名兒科專家鮑秀蘭還就這個話題發起過討論,結果引來了近萬網友的熱評。鮑秀蘭認為之所以現在出現奶奶帶孩子比奶奶多的情況,主要是出於三個方面的原因:一由奶奶帶孩子可以避免婆媳矛盾,對於婆媳關係不和的家庭來說,奶奶帶孩子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二是奶奶和奶奶帶娃產生的影響不同,婆婆會教著孩子開始叫「奶奶、爸爸、爺爺」而忽視了媽媽的存在,有些更過分的婆婆,還會和寶媽因為孩子的問題而爭寵,認為只有自己才能照顧好孩子。第三,如果是婆婆帶娃,對於一般的普通家庭來說,婆婆是希望寶媽出月子之後就能去工作,這樣不但能分擔家庭經濟,而且也可以讓寶爸能輕鬆一些。可奶奶帶娃的目的就不一樣了,奶奶肯定希望寶媽能多休息,幫助身體恢復。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顏蓓蓓表示,法律並沒有規定老人對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他們照顧第三代完全出於對子女的疼愛。究竟是該由奶奶還是奶奶來帶孩子,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不一樣,這是很難說清楚的。但有一點需要明確,對於幫著小夫妻照顧孩子的老人,不管是奶奶還是奶奶,年輕人都一定要懂得感恩,不要把老人的付出看得理所當然,要對老人多些理解和孝順。
本報記者 代麗麗 J205 制圖 吳薇 H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