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掃雷行動」期待「掃盡天下濁」
在鄭州工商學院活動後,學生與講座嘉賓交流心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董月陽/攝
王玉突然覺得手機裡那個黃色圖標的App格外紮眼,它像一個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把她拖進深淵。
不久前,王玉在一個初中同學群裡看到一條鏈接,一名同學推薦說,點進去下載App,就可以線上做兼職賺錢。她不僅下載並註冊,還實名認證、上傳了自己的身份證照片。這個原本在她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舉動,突然讓她產生警覺,是因為她參加了「掃雷行動——金融消費者保護計劃」(以下簡稱「掃雷行動」)活動。
「掃雷行動」由中國青年報社與螞蟻金服共同發起,旨在讓金融安全教育覆蓋更廣泛的人群。最近,活動先後在鄭州科技學院、洛陽理工學院、河南工程學院、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鄭州工商學院、鄭州成功財經學院、商丘師范學院舉辦,4000多名大學生現場聆聽講座,新浪微博話題#掃雷行動#閱讀量達881.8萬人次。
在7場活動中,互聯網金融安全媒體講師團與專家用觸目驚心的真實事件,警示大學生遠離互聯網金融「雷區」。
2018年9月21日,《中國青年報》發表文章《南京多名大學生求職遭遇「培訓貸」》。這不是《中國青年報》第一次報導大學生遭遇網路貸款、詐騙陷阱,也遠不是最後一次。隨後,《被「貓膩」陰影籠罩的體育人》《天津數百名大學生落入變相培訓貸連環坑》《培訓貸陷阱:無資質分公司誘騙求職者》等報導見報。
大學生屢屢成為不良網貸和網路詐騙的受害者,面向大學生的互聯網金融安全知識普及刻不容緩。中國青年報社與螞蟻金服聯合發起的「掃雷行動」從今年9月開始行動起來。中國青年報社組建互聯網金融安全媒體講師團,螞蟻金服派出「螞蟻老師」,走進校園普及網路金融安全知識。
互聯網金融安全媒體講師團成員都是親身採訪報導過「套路貸」、網路詐騙事件的資深媒體人,了解類似案件的案情經過。講座上,《中國青年報》河南記者站站長潘志賢講述的案例中,有的是借款利息極高,借款人到期後還不上款,放貸人就會推薦新的貸款人,每個放貸人都要扣掉利息,借款人只能借新貸還舊貸,身上的貸款越來越多;也有的是輕信了身邊的熟人,把個人信息借給別人用於貸款,最後自己辛苦還債。
《中國青年報》深度調查部主任劉萬永以幾個貸款人深受催貸困擾的案例,警示大學生,因一時的需求陷入不良貸款後,會承擔怎樣可怕的後果。
「螞蟻老師」周晨晨為同學們總結了8個「掃雷」妙招:「不要拿養老錢去投資;不要借錢投資和理財;不要看別人賺錢就盲目跟進;不要外借證件,不要亂簽合同;電話、QQ、微信等不要輕信他人身份;不要透露密碼、驗證碼,不亂點鏈接;不要‘拆東牆補西牆’,債滾債更還不起;不要投資自己都不懂的項目。」
中國青年報天津記者站記者胡春艷在「掃雷行動」講座上講起,遭遇培訓貸的很多大學生簽署了自己沒認真讀的合同,還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證信息,使得別人可以直接以他們的身份貸款。
正是這個事件,讓鄭州工商學院的王玉想起了自己剛下載的App。她被自己在來路不明的App裡傳了身份證的舉動嚇壞了,在胡春艷的詢問下,她斷斷續續地說出了下載和使用App的經過。要不是同學提醒,她甚至忘了自己還給App充過200元錢。「我現在有點斷片兒了。」王玉懊惱地說。
講師團一行和鄭州工商學院團委老師朱衛琪一起查看了王玉下載的App,其中的兼職項目包括 「電話卡代銷」「實體微商賺錢」「投票任務」「點評任務」「收徒任務」。App中沒有開發者信息,客服一欄也沒有聯繫電話。
除了「掃」出現存問題,「掃雷行動」給更多同學帶來的是警示。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講座,洛陽理工學院的喬雨拒絕把自己的真名告訴陌生人。講座前不久,他還用身份證領過紀念品,而現在,當記者採訪他並問起他的姓名時,他給自己化名「喬雨」,並僅將化名告訴了記者。
以前看到網上曝出大學生被騙取錢財的新聞,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李璇總是瞟一眼就過,覺得事不關己。聽說一位學生幹部借用同學信息貸款,事發後學生幹部「消失」,同學只能自己償還貸款的案例,她半開玩笑地指著旁邊的班長說:「這就是我們班長,我以後都不敢跟她玩兒了。」
「不貪占小便宜、別抱僥幸心理、擦亮睜大眼睛、控制個人欲望、護好私人信息、保存相關證據,記住這些,遇事多考慮。希望各位同學都能遠離各種套路校園網貸和電信詐騙。」潘志賢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畢若旭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