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雙離合變速箱發熱、低速頓挫,大眾為什麼還主推雙離合?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大家都知道,目前市面上的自動變速箱主要有三種,分別為AT、CVT和DCT,在前幾年的時候,AT和CVT應用很廣泛,而近幾年,DCT可謂異軍突起,大眾、福特、別克、現代和一些國產品牌的車型上都是大量使用,特別是大眾汽車,它旗下的自動擋車型幾乎清一色的雙離合(註:大眾不叫DCT,而是叫DSG,DSG也是雙離合變速箱),原先使用的AT變速箱越來越少,僅在一些定位比較低端的車型上使用,像CC、邁騰、探嶽、途觀L、途昂、帕薩特等中高端車型都是DSG,而一些依然搭載自然吸氣發動機的車型則使用6AT,這是為什麼呢?難道DCT(或DSG)比AT和CVT更加「高級」嗎?

從生產成本來講的話,AT變速箱結構最為複雜,精度要求最高,生產難度也是最大,它的造價成本不菲,是這三款變速箱中最高的。有人說CVT結構最簡單,成產成本最低,其實這麼說是沒有依據的,的確,它沒有採用傳統的行星齒輪設計(如6AT 有6個檔位,分別對應6個大小不等的齒輪),而是通過鏈條傳遞扭矩,但是CVT和AT一樣,也是配有液力變矩器,造價雖然比AT低一些,但是也低不了多少。而DCT則是沒有液力變矩器(本田的8DCT除外),液力變矩器的作用就是緩沖調速,尤其是低速蠕動時,能給人一種很舒服很平順的感覺,DCT缺失了液力變矩器,低速頓挫在所難免,怎麼解決這個「先天不足」的缺陷呢?

大眾是通過硬件和軟件雙管齊下來解決這個問題的,軟件就是TCU控制單元(變速箱電腦),通過對用車環境、車輛行駛狀況作出判斷,然後根據這些判斷來加以操作,「判斷」的越精細越準確,使用體驗就越好,我們常說的頓挫、不順暢等情況與TCU的判斷信息準確度息息相關,就說大家常說的變速箱的邏輯性和執行速度等因素。硬件就是優化離合壓盤和摩擦片,工程師們會讓它倆盡快結合,以減少摩擦、減少振動,從而減少頓挫感。提到頓挫感,可能部分朋友覺得「熱車」和「冷車」狀態下,車輛存在很大的區別,「冷車」的時候,頓挫感要比「熱車」狀態下來的大一些,其實這種現象不僅僅出現在雙離合車型上,連AT和CVT也無一幸免,因為它們都是通過油液系統來潤滑各部件的,「冷車」時難免潤滑不足,出現頓挫感也在情理之中。其實除了變速箱外,與發動機也有很大的關係,發動機的響應速度也是影響駕駛感受的重要因素之一,動力總成懸置設計也能對駕駛員的感知造成影響,所以說汽車動力系統的優化是一項比想像中更為複雜的工程。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大家常說的DCT發熱,因為DCT的換擋效率很高,大約2毫秒左右就能完成換擋動作,而且它有兩套離合器系統,並把這兩套系統放進同一個缸體內,結構很緊湊,部件間的間距也很小,發熱和異響也是在所難免,為了避免發熱和異響的產生,DCT便產生了兩種形式,一個是幹式雙離合,一個是濕式雙離合,區別就是冷卻系統不同,幹式是通過自然通風來達到降溫目的的,而濕式是把離合器總成侵泡在油液中來降溫和減少異響的,濕式的成本比幹式的要高許多。其實濕式和幹式的核心技術就是空心軸技術和雙離合模塊了,無論是大眾、別克等合資品牌還是國產品牌,想要生產雙離合變速箱就要購買雙離合模塊。

濕式雙離合模塊的專利掌握在博格華納(BorgWarner)公司手中,幹式雙離合模塊的專利掌握在舍弗勒(Schaeffler)集團手中,想要生產雙離合變速箱,就繞不開這兩家企業。過去的雙離合變速的確存在低速頓挫、發熱和異響等問題,現在由於技術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雙離合變速箱的提升很大,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關於雙離合的用戶反饋,也是一天好過一天,雙離合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但是由於缺失了液力變矩器,只是靠TCU控制的話,頓挫感雖然很輕微,但是依然存在,大眾為什麼不使用更加可靠、更加穩定的AT和CVT變速箱呢?

其實不單單是大眾,連奧迪也沒能幸免的使用了雙離合,大眾的雙離合叫DSG,而奧迪卻不這麼叫,它叫 S Tronic。大眾和其他合資品牌以及國產品牌大力推廣雙離合其實並不意外,雙離合的專利就是模塊,而AT和CVT的專利就多了,像CVT鏈條上的推條專利,就掌握在博世手中,AT的專利大部分被采埃孚、愛信和捷特可掌握,想要生產就繞不開這些專利,這些專利都有專利費,而且價值不菲,所以最穩健的做法就是向這些公司採購變速箱總成,比如BMW的6AT和8AT就是分別採購於愛信和采埃孚,捷豹路虎的8AT和9AT也是采埃孚提供的,三菱和日產的CVT是捷特可提供的,早的時候,賓士的7AT也是捷特可提供的,當一個車企產能大幅增加時,對變速箱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問題是別人並不一定會配合你,比如愛信是豐田旗下的,大眾大批量採購的話,豐田可能就會有不同的想法,結果就不用說了,所以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其他車企也是,所以雙離合的流行也在意料之中。

專利是花錢就能使用的嗎?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現在新能源汽車很流行,大部分的混動車型都是插電式混動,像奧迪、賓士、比亞迪等,它們推出的混動汽車都是插電式,而豐田和本田的就是非插電式,那麼這些德系、美系和國產車為什麼就不使用非插電式呢?也是同樣的道理,非插電式混動技術都被豐田掌握,專利也在豐田手中,這是豐田核心的技術,前一段時間,BMW要用自己的發動機技術交換豐田的非插電混動技術,結果被豐田拒絕了,說是BMW小看了自己的技術,不換!所以現在非插電混動車型只限日系,別無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