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孩子在公園玩上了癮,叫他回家就大哭大鬧;
馬上就要上課遲到了,還慢悠悠地玩玩具,你恨不得踹他一腳;
為了一包零食你們倆吵得面紅耳赤;
……
你和孩子好像總有一個在生氣,親情的小船總是說翻就翻,怎麼辦呢?
來看看愛貝睿家長教練趙昱鯤老師有什麼好辦法吧!
文|趙昱鯤 愛貝睿家長教練
圖|肉丸子
孩子愛生氣很正常,因為小孩子的情緒調節、衝動抑制還有理性決定能力就是很差。
這個時候可以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培養他們的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是人類最美好的能力之一,甚至有人把它稱為人類道德的基礎。讓孩子學著與他人共情,也就是讓他們能更好地理解別人。
畢竟,社交能力歸根到底是要靠孩子將來用真誠來打動別人,而不是僅僅靠一些說話做事的技巧,那麼共情就是最重要的能力。
我們可以分三步幫助孩子。
1. 接納孩子的情緒
比如說,有時候孩子在公園里玩得不想回家,我一拉他就鬧,我恨不得就要罵他:
有什麼好玩的?
都玩了一個下午了,還沒玩厭啊?
但這句話其實是我的視角,因為我帶他在這個公園玩了一下午,我已經帶厭了,但孩子確實沒有玩厭啊,所以我還是得首先肯定他的情緒,跟他說:「嗯,我知道你還想再玩會兒。我催你回家,你感到很煩是嗎?」
這樣做的好處是,當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緒被大人接納後,他就會慢慢平靜下來。
相反,如果你一味地命令或者壓制他的情緒,比如說「我不管你還想不想玩,現在就是得給我回家!」那他心里的對抗情緒就會更厲害,也就更難平靜下來。
2. 讓孩子知道我的情緒
孩子一被指責,就進入對抗狀態,沒有共情基礎了。
如果你實在心頭有火,可以把孩子的行為加到你的話去,告訴他你為什麼生氣,比如「你到了時間還不回家,讓我很生氣」,「奶奶燒好了飯你還不回去吃,會讓她失望」,就是只描述孩子的行為,不加指責地告訴孩子,他的行為對別人的影響。
這樣一來,他既知道了別人的感受,又不會太過對抗。
有些家長會有「保護孩子個性」的想法,結果就掉進了讓孩子無法無天的錯誤,一點也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這也就是所謂的熊孩子,沒有共情能力,是不可能受別人歡迎的。
3. 大家一起討論解決問題
我就問:「為什麼一要你回家,你就煩呢?」
他:「我還想再多玩一會兒。」
我:「可是我也擔心你再不回家,奶奶燒的飯就涼了,而且為了你一個人想在公園玩,大家都沒法按時吃飯,這讓我對你有點生氣。」
這時候他的回答特別可愛:「那我也沒辦法啊,我就是必須還要再玩一會兒的。」
我:「那這樣吧,我設個鬧鐘,你再玩一分鐘。」
他立刻抗議:「那不行,至少也要十分鐘……」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我們定在 5 分鐘,然後鬧鐘一響,他果然就乖乖地回家了。
這樣的一個談判過程,就是在教他如何用理性的討論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孩子用哭鬧來要挾大人,也不是大人用暴力來制服小孩。
在這個過程中,重要的不是誰說服誰,而是聽到對方的意見,感受到對方的感受。
父母也要多加注意,雖然說不要讓孩子進入對抗狀態,也別讓自己先進入對抗狀態。
你給孩子培養共情能力了嗎?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更多精彩文章請戳:
?陳小春的兒子也寫反字!bdpq 傻傻分不清楚,孩子是有讀寫障礙嗎?
?明天要上班,想想就心累?快用這 6 個活動給自己「喚醒」一下!
?除夕了,來張全家福吧!前方高顏值多圖預警
共情一下,給趙老師點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