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韓延
感言
感謝主辦方,這是一個鼓勵,感謝主創,我會努力專業下去。
《動物世界》在華語電影商業類型探索和工業化落地方面,令人眼前一亮———它成功構築起了類似《饑餓遊戲》、《哈利·波特》等好萊塢大片的宏大世界觀,漫改打破了次元壁且一幀一幀切實落地,技術和畫面上也足夠高級和用心,還有「流量小生」的突破表演,可以說導演韓延成功拍出了一部與眾不同的國產電影。不難看出,這部被韓延定義為「混合類型」的電影,盡管在票房方面表現溫吞,並沒有達成「抓住最廣泛受眾」的野心,甚至韓延亦曾在微博上自認「嘗試失敗」、難掩失落,但它刷新了國產電影在密閉空間中的花樣,貢獻出了許多新意和巧思,所以在很多人眼里,韓延和他的《動物世界》其實不曾失敗。現在,韓延早已經重新踏上征程,「順風不浪,逆風不慫」,他會繼續精進。
采寫:南都記者 劉平安 實習生 郭東華
回看《動物世界》的院線之路,因為票房的平庸,韓延最終以「失敗者」自稱,在微博宣布「閉關」:「它從側面印證了我的自以為是和異想天開」,他感謝制片人、主演李易峰及觀眾可以讓他在三十五歲有這麼一部「任性的作品」,但接下來他會「閉門思過」,並承諾在「開悟之時,江湖再見」。
問及當時的狀態心情,韓延坦言:「這個項目,當時的投資方和合作夥伴都給了我很多支持,但市場卻沒有給到直接的回饋,是我對題材和市場的判斷失誤了。」
「從路演到上映的全過程,我發覺自己對市場和題材的判斷是有偏差的。我生活在一線城市,所以平時也接觸一線城市的觀眾比較多,但其實中國的市場是非常大的,文化差異也很大。盡管各地的年輕人都會上網、都看電影,但整個市場其實並不是‘拉平’的狀態。年齡層也同樣,我本以為年輕觀眾會對這個題材感興趣,但後來發現,反而是年齡和我相仿的80後、或者小一點點的觀眾會更感興趣。」
「覺得晚一點拍會更合適?」我問他。「晚三年吧,觀眾的觀影習慣和心理都會慢慢趨於平均的狀態。」
盡管票房的失利令韓延失落,但他卻從未消沉止步。在《動物世界》結束後,他就馬不停蹄地飛到美國,為下一個項目的孵化落地做調研、了解技術。韓延是一個癡迷技術的導演,對於拍攝他亦從來不打無準備的仗:「拍電影的時候,我想做到無論拍什麼,技術都不會是我的障礙。不然的話,從寫劇本到表演,我很容易被束手束腳。」韓延如是說。關於新作,韓延表示盡管也想盡快和觀眾見面,但項目的孵化著急不得,只能耐心等待和打磨。我們不妨靜候佳音、耐心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