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他曾是三島由紀夫的同性夥伴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原標題:年輕時,他曾是三島由紀夫的同性夥伴

12月16日夜,在廣州國際文學周「花城國際詩歌之夜」活動上,81歲的日本詩人高橋睦郎第一個上台,朗誦了一首自己的作品《信》:

寫信

給你寫信

可是,在我寫信的時候

明天讀信的你

還尚未存在

你讀信時

今天寫了信的我

業已不復存在

在尚未存在的人和業已不復存在的人之間

的信函存在嗎?

(節選)

 

年輕時,他曾是三島由紀夫的同性夥伴 新聞 第1張

(日本詩人高橋睦郎出席廣州國際文學周暨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盛典,活動由中國作家協會指導、廣州市委宣傳部主辦)

 

這是高橋睦郎在中國流傳度最廣的一首詩。高橋睦郎1937年生於日本九州福岡縣,是日本戰後詩壇的代表人物之一。高橋睦郎的中文譯者、日本城西國際大學教授田原在今年出的《讓我們繼續沉默的旅行:高橋睦郎詩選》序言寫道:他是現代詩、短歌、俳句、評論、歌舞劇本和小說寫作的多面手,在日本戰前和戰後一百幾十年的詩歌歷史中,像他這樣的詩人是不多見的。

在翻譯高橋睦郎的過程中,田原發現他的詩歌在戰後的日本詩人中帶有少見的深沉元素和悲劇意識。就像《信》這首詩一樣,高橋睦郎的詩裡也經常涉及死亡和存在的問題,而且他的日常生活中,幽靈是時刻在場的。高橋睦郎在日本的家是用別處老房子拆下來的木料做的,有上百年的歷史。別人問他為什麼這麼舊,他就說「因為新家幽靈不會來的。」他還形容寫作這件事就像分發死者的禮物,我們的存在本身又正是「死者的禮物」。盡管動輒把死亡和幽靈掛在嘴邊,但高橋睦郎對生活有充沛的熱情和愛,他覺得盡管活著有各種各樣的不安,但活著還是太美好了。

 

年輕時,他曾是三島由紀夫的同性夥伴 新聞 第2張

《讓我們繼續沉默的旅行:高橋睦郎詩選》

 [日]高橋睦郎

譯者:田原/劉沐暘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8年3月

高橋睦郎年輕時上過10年班,後來辭職專職寫作,但在日本,他的書並不暢銷。他只能靠演講、寫稿和版稅生活,還得養活一個比他小近40歲的同性伴侶。

談高橋睦郎,不能不談三島由紀夫。高橋睦郎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他在1964年12月到1970年11月這近六年時間裡,是三島由紀夫的同性伴侶之一。當然,二人也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很難定義的關係。在一篇題為《亦真亦幻的三島由紀夫》的演講文稿裡,高橋睦郎回憶了自己與三島由紀夫的交往。

三島由紀夫自殺前一晚,還和高橋睦郎上了床。這是高橋睦郎私底下和田原說的。他倆相識那年,高橋睦郎27歲。初見時,三島那天穿一條緊繃的便褲,套一件低胸T恤。壯碩的胳膊從短袖口伸出,胸肌和體毛一覽無餘。

「這身行頭實在是修飾過度,十分刺眼」,就外觀來看,其實三島由紀夫絲毫無法引起高橋睦郎的好感。他覺得世人見過的相冊裡那個少年三島由紀夫還像美少年,但成年後,三島的相貌則顯出一種異相。高橋認為,三島熱衷於健身是想克服肉體上的自卑。

高橋睦郎並不是三島由紀夫唯一的同性伴侶,在他記憶中,三島同時和很多人保持著性關係,多數是年紀比他小許多的青年。三島由紀夫基本上是一個少年愛者,就像托馬斯·曼《威尼斯之死》中的作曲家愛上美少年。

年輕時,他曾是三島由紀夫的同性夥伴 新聞 第3張

根據托馬斯·曼小說《威尼斯之死》改編的電影《魂斷威尼斯》中的美少年。

談到三島由紀夫,高橋睦郎一直認為他生前受兩種欲望所苦,一種是想得到世人的認可,不論是健身還是劍道,都是三島通往完美肉體的第一階段。而作為一個同性戀者的三島,進入異性戀婚姻則是他通往世人認定的完美小說家的第一步。

有一次高橋睦郎告訴田原,他問過三島由紀夫這樣一個問題:你是一個同性戀,怎麼還有兩個孩子?三島由紀夫回答:那兩個孩子都是在我晨勃的時候不小心懷上的。

「不結婚,無法獲得世人認可,也無法獲得諾貝爾獎」,聽到三島由紀夫這番言論,高橋睦郎很不以為然:不被人認可又如何?得不到諾獎又如何?比起這些,誠懇地活著豈不是更加健康嗎?

在和高橋睦郎這一天的短暫接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個81歲的老先生在性這樣的問題上有著比許多年輕人開放得多的態度,他絲毫不避諱自己的性取向,也會拿自己五彩斑斕的性史自嘲,當他對我說出「不做愛的做愛也是做愛」的時候,我搞不清他是故弄玄虛,還是真的意在言表。

年輕時,他曾是三島由紀夫的同性夥伴 新聞 第4張

谷川俊太郎、田原與高橋睦郎合影

 

田原旅日多年,在他看來,日本人開放透明,懂得解放自己,沒有把性看得很神秘。而且,日本人盡管開放,但是自律,不是胡來,是自律的框架內的開放。「我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他兒子當時是高三,十七八歲。他問兒子,那個解決了沒有,就是你的童貞。沒解決的話,趕緊去解決掉。中國父親敢和兒子這麼說嗎?我問他,你怎麼敢和兒子說這個。他說,很正常啊,這是日本的傳統啊。一直沒有破處就是長不大的孩子。」吃早餐時,田原和我們閒聊。

走在路上,女詩人呂約對另一位女詩人巫昂看著走在前面步伐矯健的高橋睦郎說:「高橋睦郎81歲了,你相信嗎?看他多潮,還卷褲腿。」

雖然已經81歲,高橋睦郎身上也見不到一絲暮氣。就在採訪當天,一大早在房間,高橋睦郎還起來寫了20首俳句。在田原印象中,高橋睦郎和谷川俊太郎都有一個共性,他們都是惜時如金的那種人,抓住一切時間閱讀。

年輕時,他曾是三島由紀夫的同性夥伴 新聞 第5張

 背潮包、卷褲腿的高橋睦郎。攝影:巫昂

聽了這一籮筐關於高橋睦郎的八卦後,我和高橋睦郎的採訪很自然而然地轉向了性的話題,當然,我們還聊到了三島由紀夫。

 

日本人開始對性愛有偏見,是從明治維新時開始的

新京報:你覺得人和人之間,能通過性交來達成溝通和理解嗎?

高橋睦郎:如果說真的話,是不可能的。但是錯覺會讓你覺得,得到了交流,但真正的交流是無法獲得的。

新京報:但如果這種性交非常愉悅的話,也不能嗎?

高橋睦郎:盡管雙方都很和諧美滿,但不見得雙方都是很一致的,也許對方的孤獨和這方的孤獨,偶然發生了一致性,這也不能否定,但這不是幸福。

新京報:你已經81歲了,在你人生中,有沒有哪一刻或哪一個階段,你會覺得,自己不再對性有需求了?

高橋睦郎:對我來說,連一瞬間都沒有,一直都很強烈。等你到八十一的時候,你也可能會達到高潮的。

新京報:可是81歲時對於性欲的理解和你年輕時對性欲的理解,會不一樣嗎?

高橋睦郎:當然不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性和性交越來越變得深度。性欲裡包括了不可能性,就是陽具無法勃起了,但還有精神的一面,不要忽略。

新京報:精神性的一面是怎樣的呢?

高橋睦郎:應該是超越肉體的有深度的性愛。戰後日本經濟界有個巨人,80歲的時候,骨瘦如柴了,叫了一個十五歲的姑娘,裸體讓她鑽進被窩裡,感受她的體溫,對他來說這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新京報:有報導說日本年輕人越來越性冷淡了。你怎麼看?

高橋睦郎:這樣的事情也是正常的,男女兩個人共同生活,也不是為了性交,還有很多要生活的事情。不做愛的做愛,也是一種做愛。

新京報:但也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生活壓力太大才導致年輕人越來越性冷淡。

高橋睦郎:也許有這種原因吧。

新京報:你覺得,從你年輕時到今天,日本人的性觀念有很大的變化嗎?

高橋睦郎:基本上,從古代到現在,日本人對性愛沒有什麼偏見。帶著偏見的性,是明治維新的時候,日本「脫亞入歐」,西方觀念進入日本之後才開始的。以前西方人覺得日本人很野蠻,江戶時代,男女在一個池子裡洗澡都很正常,日本人覺得不要穿著衣服把身體包裝起來,性沒有什麼可神秘的。

年輕時,他曾是三島由紀夫的同性夥伴 新聞 第6張

20世紀中葉的日本公共浴室的男女混浴舊照。

最開始日本人對性有約束,是佛教進入日本之後,在這之前,日本人在性這方面更開放更狂野。在古代,日本佛教和尚都是不結婚的,在青春期的時候,就是男和尚和男和尚做愛。也有結婚的和尚把自己的太太藏在寺院裡。基督教進入日本後,由於基督教反感婚前性行為,才導致日本人對性有了偏見。

江戶時代,即使結婚,一個男的和無數女性發生性關係也是很正常的。戰前日本眾議院的議長被反對派議員發現有兩個情人,他舉手了,說,你說錯了,我們三個人,我們和平相處,非常和諧。台下掌聲如雷,但現在肯定不行了。那時還能被原諒。

 

如果三島由紀夫拿了諾獎,可能死得更燦爛

新京報:在你的成長年代,有因為自己的性取向遭受到周圍人的歧視嗎?

高橋睦郎:太多了,現在還有。中國沒有嗎?但是我從來沒有隱藏過。

有一次在東京國際電影節期間,我和陳凱歌喝過一次酒,他坐我旁邊,我問他,陳凱歌,你是不是同性戀啊。他說,不是同性戀的中國人有嗎?所有的中國人都是同性戀。人不是單面的,要多面地看待人生。比如說,你出生時很喜歡女性,但在某個階段,可能會發生變化。比如讓我回到15歲,也許我會喜歡女性和女性結婚,也有可能。全是偶然。

年輕時,他曾是三島由紀夫的同性夥伴 新聞 第7張

在關錦鵬的紀錄片《男生女相:華語電影之性別》裡,陳凱歌談《霸王別姬》。

新京報:所以你覺得三島由紀夫到底是同志還是雙性戀者?

高橋睦郎:他是純粹的同性戀。他選擇結婚完全是一個錯誤的選擇。自己不幸,還把不幸帶給了別人。

新京報:當時對你來說,除了他卓越的才華,他身上還有別的地方特別吸引你嗎?

高橋睦郎:他是一個特別親切的人,很善良,盡管自己活得充滿矛盾。但對我來說,他的肉體依然沒有任何美感。尤其他健身之後,我覺得他的肉體變得更醜了。為什麼醜呢?因為那是人工的,不是自然的。

年輕時,他曾是三島由紀夫的同性夥伴 新聞 第8張

(健身後身材健壯的三島由紀夫)

 

新京報:你倆在一起時,聊什麼呢?文學嗎?

高橋睦郎:也聊文學,但一般是聊日常瑣事。怎麼活下去,怎麼活著,他教會了我很多這方面的人生經驗。

新京報:你有沒有覺得他太受想拿諾貝爾文學獎的渴望所累?

  

高橋睦郎:他非常想拿諾貝爾獎。後來我就覺得,為什麼那麼想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呢?他會想,每年都有一個人得到,覺得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一百年一百個人能得到,為什麼我不是那其中一個?

新京報:他會認為自己比川端康成更優秀嗎?

高橋睦郎:是的。川端先生得獎的時候,雖然他飛奔到恩師川端先生身邊獻上祝賀,可那不過是表面現象。他背後曾對我說,這回讓川端拿到了獎,如果不是川端而是我得獎,日本的年功序列制(日本企業按職工年齡、企業工齡、學歷等條件,逐年給職工增加薪水的一種薪水制度——記者註)可能也要搖搖欲墜了。三島先生居然能說出「年功序列」這種滿是世俗氣息的詞,可見他想要得獎的心情就是如此強烈。

年輕時,他曾是三島由紀夫的同性夥伴 新聞 第9張

高橋睦郎出版的研究三島由紀夫的專著

新京報:假如拿到諾獎,他是不是就不會自殺了?

高橋睦郎:那不一定,可能死得更燦爛。他一直想死。他從二十幾歲就開始研究切腹,他要追求一個豪華的死法。如果不死的話,能拿到諾獎,然後他再想一想的話,也許會產生更強烈的快感吧。

新京報:你剛才說三島由紀夫生前過得特別矛盾糾結,自殺對他來說是解脫嗎?

高橋睦郎:是的,他寫小說和寫劇本一樣,先把結果寫出來,然後按照結果的紋路寫下來,他的人生也是一樣,結局他都想好了。

新京報:有人說他是為了自己的美學理想而死,不是因為軍國主義,你怎麼看?

高橋睦郎:是的,他從來不相信右翼,也不相信天皇。

新京報:你現在還會經常想起他嗎?

高橋睦郎:經常浮現在腦中。像他那樣不幸的人很少了。

新京報:你很多詩裡會處理死亡的問題,平時你也總喜歡把死亡、幽靈這樣的字眼掛在嘴邊,你人生中最接近死亡的一刻是什麼時候?

高橋睦郎:可能是臨終的瞬間吧。

 

(感謝旅日詩人田原提供翻譯幫助)

 

作者:新京報記者 沈河西

編輯 沈河西  校對 吳興發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