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團隊戰鬥力,關鍵就這2個字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提升團隊戰鬥力,關鍵就這2個字 職場 第1張

01

工作的日常:一心二用

有項調查顯示,職員的實際有效工作時間不足50%。

也就是說,8小時中你可能真正在工作的時間不到4小時,剩下4個小時:

你可能去開了個冗長無聊且毫無收獲的會,你可能去抽了根煙、和同事聊了點家常,或者,你也不知道時間跑去哪了,反正就是這 個結果。人力資源和老板可能會以此為由,覺得我付給你的薪水其實並沒有那麼壓榨你,但是他們心里也並不高興。

因為這調查結果就意味著許多員工「掛羊頭賣狗肉」,公司想要的核心競爭力並沒有提高,「團隊協作」、「高效產出」都是漂亮好看的詞,而不是事實。專心工作這麼難嗎?不如我們先說說「專注度」這件事。

02

實驗+定律:一心一意最快樂

先說一個心理學實驗:研究人員找到來自83個國家的5000多名志願者,請他們記錄自己不同時間段的思緒,然後回答——

「你心情如何?」

「你想的事情是正在做的事情嗎?」

「如果不是,你想的事是愉快的、不快的、還是無所謂愉快不愉快的?」

結果發現,人們在醒著的時候,腦袋里想的常常不是他們正在做的事,而是大約有接近一半的時間回憶過去或是計劃未來。

這些幻想會產生情緒上的波動,極大地削弱認真做事情的專注力。同時,當人們心里想的事跟做的事一致的時候,感受最快樂。再說一個定律:聽過「熵增定律」嗎?熵增定律是克勞修斯提出的熱力學定律——熱量從高溫物體流向低溫物體是不可逆的。

我們所在的世界就是遵循這個定律運行的:從高溫向低溫是自發,從有序向無序也是自發。所以,當我們的意識變得混雜,原本的有序就會自發沖向無序。

這時候,你感覺不到掌控感,懈怠、不安、惶恐、焦躁隨之而來,有時還伴有憤怒。這時候你能快樂嗎,難吧。那拿回掌控感?恐怕要從投入地做事開始,只有一件件小事積累的確定感、穩定感,才能幫你拿回主動權。怎麼投入,從專注開始。讓「心里想的事」和「當下做的事」一致,從而感受更多的快樂。

提升團隊戰鬥力,關鍵就這2個字 職場 第2張

03

對抗焦慮,提高團隊戰鬥力

一心二用是所有焦慮的源頭,但專注可以對抗焦慮。首先,專注可以幫你更快地完成任務、獲得更多成就感,日積月累,人更自信。

這種一步一腳印得來的、紮紮實實的自信和空穴來風、自以為是的偽自信相比,前者讓你更有幸福感。第二,因為很專注,於是在特定時間高效完成任務的狀態,會讓你看起來更專業,從而可能獲得同事和老板的讚許。因為你完成的任務,可能是推動了項目的進度、分擔了團隊的壓力,也可能是推進了個人KPI。

在這基礎上獲得他人的認可和信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這是你的口碑,也就是個人品牌,讓你看起來更靠譜。第三,你比別人專注,你單位時間的產量就可能更高,你由此獲得的能力,就是你尋求更多可能性的基礎。

有了這個基礎,你才可能走入職場快車道,比別人更快更穩。總之,專注且高效做事的能力,是我們在職場和生活中,賴以生存的基石。

因為具備這樣的能力,你逐漸變得更自信、專業、靠譜,你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這些還幫你對抗了焦慮。企業由每一個個體組成,幫助員工提高專注度,本質上是在幫助企業提高戰鬥力。

04

如何幫助知識型員工提升「專注力」?

知識型員工在現代職場的比例非常高,你在寫字樓里,幾乎找不到幾個不靠腦力吃飯的人。

缺乏專注力又是現代職場的一個通病,這是大背景,問題是:大部分國內企業,要麼利潤回報率不足,不願意、或者說沒能力去提供相應的軟硬件支持;

要麼對提升員工專注力的認識不足,有時候還可能是用破壞的方式,自以為是地做所謂「挖掘」專注度、創造力的事,最後得不償失。還有管理者認為,專注度不需要去關注,因為無從關注。

提升團隊戰鬥力,關鍵就這2個字 職場 第3張

1. 認知引導

專注度很難界定,沒有統一標準、無法量化,更多時候停留在感受層面,從管理角度很難有所作為。但是,這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推卸責任。

相比之下,許多美國、歐洲和日本公司早就著手「提升員工專注度」的工作:Google、臉書、推特,選擇提供多元辦公環境、實行彈性工作制、提供可以選擇的專注力訓練課程,給員工極大的自由度、從而提升工作時的專注度、創造力和產出比。以Google為例,從2011年開始便進行每月一次的「專注力午餐(又叫正念午餐)」。

不僅如此,Google還在公司內搭建了類似「迷宮」的區域,供員工進行提升專注力的行走練習。認知引領行為,比起具體做法,提高認識水平和重視程度,是許多的管理者首先要改變的地方,這是第1個建議。

2.個性化管理

開篇的數據(8小時中有效工作時間不到4小時),是幾乎所有企業都要面對的問題。

作為管理者,你不知道你的員工是在發呆還是在思考,這也是管理的一大痛點,而這個問題其實反映出,你對員工不夠了解。如何了解呢,可以從問這個問題開始:這位員工的性格特質,主要是內傾型還是外傾型?這里需要用一些心理學的方法,但不是做心理測試,是想讓你看清楚每個員工的心理能量的補給方式,以便分析哪些因素最影響他的專注度,相應的,你可以做個性化的處理。先說獲取心理能量的方式,這是心理學家榮格在1921年提出的,區分內外傾特質的人的標準。大部分人認知里的「內、外向」,主要是看這個人的外在表現形式,活潑開朗的多為外向,寡言少語的多為內向,其實這種分法太過表面,並不被學界認可。根據榮格的理論,外傾的人,心理能量來自外部,比如社交。內傾的人,心理能量來自自身,比如獨處。

提升團隊戰鬥力,關鍵就這2個字 職場 第4張

蔡康永有一段關於榮格理論的解釋:

「一個所謂內向的人,他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辦公室,他可以是一個活潑開朗,很會社交的人。

只不過,在度過忙碌的一天之後,他會覺得精神消耗,有點累。他想說‘我現在需要一個人回到家里面,一個人靜一靜’,只有這樣靜一靜,才能夠恢復他所消耗掉的能量。 而相對的,一個所謂外向的人,他在必要的時候,也能夠一個人長時間地獨處,好好地思考事情。

只不過,在這樣忙完一天之後,他會覺得很累,他想說‘我現在需要找朋友出來聚一聚,感受那種熱鬧’。他可以在跟別人相處的過程當中恢復他的能量。」

針對榮格的區分標準,心理學家弗納姆做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用來測試的是:社交行為的強度,對於內、外傾者是否有不一樣的影響?弗納姆召集了兩組分別具有內外傾特質的學生,來完成一系列小測驗。在準備測驗的過程中,弗納姆故意播放了一些干擾的聲音,類似於派對上的人發出來的聲音和音樂的聲音。每完成一場小考試,干擾聲量就會加大。結果弗納姆發現,隨著音量的加強,內傾的人考試成績越來越差,而外傾的人卻越來越好。但起初,這兩組人的成績是差不多的。

究其原因,嘈雜的聲音所代表的社交氣氛,會讓內傾的人能量越來越低,外傾的人則相反。

提升團隊戰鬥力,關鍵就這2個字 職場 第5張

這一系列結論用在管理中,就要求管理者要在深入了解每一個員工真正的個性特質後,做不同的處理:當你認識到這個人是外傾特質占主導時,你該意識到,社交本身就能夠為他補充能量,即便這個過程他並沒有獲得額外的東西。

所以,適當地給予社交支援,來幫助他找到更多能量,從而提升他的專注力,就是相對正確的做法。比如面對面溝通、開頭腦會議等方式。而當你意識到這個人是一個內傾特質主導的人,社交對於他們來說是損耗,而你要做的,就是減少他們的無謂消耗:

盡量不要去打擾他的工作,讓他盡可能安靜地獨自完成一些需要專注力的事情。這是第2個建議,根據員工的能量補給方式,做個性化管理。

3.提供不被打斷的環境

「孟母三遷」的故事對中國的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在現在職場,環境也尤為重要。清華大學的寧向東老師在管理學課上就建議,「盡量為員工創造一個不經常被打斷的工作環境。」他認為,每個人的工作狀態,是需要一個啟動過程的,一開始可能是低效的,慢慢地達到一個比較高、比較好的狀態,這個狀態維持一段時間後,員工會累,慢慢效率就降低。

但是這個過程被打斷,就需要不斷重新啟動。所以,一個不經常被打斷的工作環境是必要的。試想一下,啟動過程反反復復,「人的心力使用效率,就會像一個鋸齒狀一樣忽上忽下,而不是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這就有點像堵車時候的汽車,一腳油門一腳剎車,實際上是最費油的。」注意,這一點和建議2中的外向型特質的「社交補給」並不衝突,前者說的是大環境,後者說的是個性化管理。比如說,作為管理者,你是要給員工授權和信任的,這體現在大部分時間里,不打擾他們完成工作。

但是,你明明知道一些員工需要社交補給來補充心理能量的時候,你就應該適當介入。那麼,第3個建議,盡可能提供一個不經常被打斷的工作環境。

提升團隊戰鬥力,關鍵就這2個字 職場 第6張

4. 進行正念訓練

前面提到了一些美國公司,提供一些專門的課程,幫助員工提升注意力,其中最有名的是「正念訓練」。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的作者喬·卡巴金是麻省大學醫學教授,他在1979年開始運用禪修的辦法幫助人們治療慢性疼痛。

後來這種方法逐漸演變成「正念減壓療法」,又叫正念訓練。「正念」指向專注,是排除雜念、專注當下的能力。卡巴金認為,「正念」是心理配置的最佳狀態。

一個人如果處於正念的狀態,就意味著他集中心力專注於一件事,而不是做著這一件事,又想另外一件事

在Google、臉書、Ins、蘋果這些矽谷互聯網巨頭企業,正念訓練已經成為人們做到身心健康的主要途徑之一,喬布斯就是多年禪修的踐行者。研究發現,長期進行減壓訓練的人,腦部結構確實會發生變化,專注力也確實會得到提升,而實踐也證明,這種方法確實提高了員工的職場表現。不是說管理者要馬上開始全員「正念訓練」,而是說,這是一種培訓方式,將好的理念傳達出去,更為重要。我們傳統的培訓總是教員工專業的技能、知識,而不是如何以輕鬆而專注的狀態面對工作,這一塊確實需要向國外學習。當然,一些培訓是必要的。有些員工無法專注的理由其實是遇到了「難啃的骨頭」。我的一位擁有25年職場生涯的主管就說過,據他觀察,很多員工效率低、左顧右盼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工作難度較高。這時候有經驗的管理者就會適當地「授之以漁」,具體給出一些拆解方法:

幫他梳理思路、確定小目標,甚至是給一些明確、直接、簡單的指令,調整員工的工作節奏,讓他更快地投入戰鬥。這是第4個建議,提供多元的培訓方式,可以是國外類似減壓訓練的方式,也可以具體地「授之以漁」。

提升團隊戰鬥力,關鍵就這2個字 職場 第7張

04

2個小建議

除了以上4個解決方案還有兩個小建議:

1.建議老板們盡可能「求之於勢、不責於人」。盡可能向外部尋求資源,提高整個企業的勢能,為員工提供更好的待遇。

因為很多時候,員工不夠專注,也是因為「不值得」心態導致的。任正非說過,「錢給夠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這句話從某個側面反映的是,較好的物質回報具有巨大的激勵作用。

2.不要提倡無謂的加班文化西方大部分企業到點下班,勞力法是一方面的原因,還有一方面是認知——

管理者普遍認為高效專注地工作和到點下班並不衝突。但這一點在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卻很難實行。有一些公司把7點後的免費晚飯、休閒區的蔬果作為鼓勵加班的元素,希望員工盡可能多呆在辦公室加長工作時間,但卻忽視了這樣做的弊端——「窄化效應」

讓員工在過長時間里,面對讓自己集中不了精神的工作,其實是資源的浪費,還容易造成離職率上升,得不償失。當然,有些企業要搶市場、拼速度,加班難免,但這時候,請給員工足夠高的回報,否則,沒人願意虛耗光陰。最後,對於企業來說,當員工因專注而感受到更多幸福感的時候,企業的競爭力也必然在水漲船高。

而幫助員工獲得專注力,則是企業軟實力的體現。「專心於事,事就不會太難做;專心於路,路就不會多難走。

推薦:美容院長,一個專門為美容院管理層提供管理資訊的平台!適合人群:美容院長、店長、顧問

提升團隊戰鬥力,關鍵就這2個字 職場 第8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