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稱中俄製造「美國噩夢」,崔天凱當場化解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文/觀察者網 徐蕾】

在美國的一些學者眼中,缺乏「戰略性系統思維」的華盛頓,將中國與俄羅斯當成敵人對待,卻促進了中俄之間的友好關係,這是美國的「噩夢」。

據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The National Interest)當地時間1月12日報導,10日,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教授格雷漢姆·艾利森(Graham T. Allison)和國家利益中心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迪米特里·西梅斯(Dimitri K. Simes)在一場會議上討論了他們最近為《國家利益》雜誌撰寫的封面報導:「(中國和俄羅斯)新的好朋友?」

雜誌主編雅各布·海爾布倫(Jacob Heilbrunn)擔任主持人。出席會議的知名人士包括俄羅斯和中國的知名學者、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等外交官以及美國政府官員。

美學者稱中俄製造「美國噩夢」,崔天凱當場化解 國際 第1張

圖源:《國家利益》網站

艾利森和西梅斯都在會議上表示,中國與俄羅斯日益密切的合作,是美國的一個主要戰略挑戰。而華盛頓方面沒能夠作出戰略調整,使中俄關係日益緊密,這在兩位學者看來,是正在犯的嚴重錯誤。

不過,同樣出席此次會議的崔天凱,對《國家利益》雜誌新一期封面的評價,或許是對這兩位學者口中「美國噩夢」最好的回應。

崔天凱在評論封面時表示,如果看到特朗普的笑臉出現在中俄兩國主管人的旁邊,那該多好啊。

這句話突顯出,中國更感興趣的是與俄羅斯及其他夥伴合作,加速一個多級的、後美國世界的崛起,而不是陷入俄羅斯與美國之間永久的兩級鬥爭。

的確,世界早已不是冷戰時期那個兩級世界了,但美國卻還在做著單極世界的夢。

美學者稱中俄製造「美國噩夢」,崔天凱當場化解 國際 第2張

《國家利益》雜誌1-2月刊雜誌封面

「美國意識到布熱津斯基的噩夢了嗎?」

艾利森回憶說,美國前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在2017年去世前不久曾說:「分析對美國利益的威脅,最危險的情況是中國和俄羅斯的‘大聯盟’,兩者不是因為意識形態而聯合,而是因為互補的不忿(complementary grievances)。」

艾利森表示,他的文章就是在問這樣一個問題:「美國意識到布熱津斯基的噩夢了嗎?」

通過對比分析美國對中俄的強硬言辭,艾利森認為,中俄的「威脅感知」是相同的:「他們看到的幽靈是美國。」而中國和俄羅斯的合作正在進一步加深,「誰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誰是俄羅斯原油最大的買家?中國。」

他表示,中國與俄羅斯建立友好關係的做法是聰明的。因為外交策略中最智慧的辦法就是,和你的對手處好關係,而不是讓你的對手們變得關係親密。

另一位作者西梅斯則指出,與中國的關係給了俄羅斯「一種鼓勵,讓他們變得更堅強、更大膽」,相信自己在沒有與美國進行有意義合作的情況下,能夠生存下去。而一些關鍵的事態發展,有助於形成俄羅斯的這種決心。

首先,俄羅斯不再把中國視為軍事威脅。而隨著雙方越來越多的聯合軍演和訓練,兩軍合作不斷深化。西梅斯指出,俄羅斯在武器銷售問題上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俄羅斯武器製造商不再回避向中國出售最先進的軍事裝備。

長期以來,美國的分析人士一直懷疑,由於長期的利益競爭、歷史原因、缺乏共同的價值觀,中國和俄羅斯能否發展出更深層次的合作。然而這次,西梅斯表示,就地緣政治而言,直接的共同利益和威脅感知,勝過共同的價值觀。

美學者稱中俄製造「美國噩夢」,崔天凱當場化解 國際 第3張

艾利森(左1)西梅斯(左3) 圖源:視頻截圖

「讓中國接受華盛頓的處方,不可能做到」

而在會議上,聽眾反復提出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美國對不斷擴大的中俄合作不重視?甚至做出一些推動兩國走到一起的舉動?

西梅斯這樣回答:「我認為,我們不這麼做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因為這不是一個愉快的話題……如果你開始討論(中俄合作),你將不得不考慮意想不到的後果。」他指出,美國在處理與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時,不得不在外交政策上採取更大的克制,否則,美國可能希望在這兩個國家採取行動。

對艾利森來說,美國應該如何應對中俄日益密切的合作,是「最難的問題」。他斷言,美國需要「對因果關係有更現實的認識」。他說,華盛頓喜歡談論自己的戰略目標,但全球政治「關乎後果,而非意圖」。

他說,美國的目標是讓中國和俄羅斯在美國主管的國際秩序中,接受作為美國利益相關者的從屬角色。但不管這目標有多真誠,艾利森認為,華盛頓目前的思維方式與基本的「國際關係法則」背道而馳,現實主義視角下國際關係遵循的不是「應該」或「權利」這樣的規則,而是「是」、「利益」和「權力」。

帶著現實主義所強調的「利益」、「權力」來理解國際關係,艾利森對華盛頓目前的戰略並不滿意,他說,華盛頓通過確定目標來制定戰略,但未能「協調可調動的手段以做到目標」,並建議美國重新調整對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目標。

艾利森指出了華盛頓十分自大的目標,即「打敗俄羅斯」、「讓中國接受華盛頓的處方,變得更像美國」。但是,他馬上明確表示,這樣的目標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

他借用已故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話說,「中國將堅持做中國,而不是西方的榮譽成員。」

艾利森的結論是,與其追求改變中國這種不切實際的目標,美國的戰略應該是「尋求建立一個聯合力量,至少平衡我們認為不合理的願望」。原則上,俄羅斯應該成為這個聯合力量的一部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艾利森和西梅斯都認為,美國向俄羅斯開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美學者稱中俄製造「美國噩夢」,崔天凱當場化解 國際 第4張

艾利森 圖源:哈佛大學

目前,美俄關係被認為是冷戰後的最低點。

在討論開始前,主持人海爾布倫就說:「今天,一家主流報紙把特朗普描述成‘一個頭腦不穩定的嬰兒自戀狂,是混亂的引爆器’。」而這家媒體並不是《華盛頓郵報》或《紐約時報》,而是莫斯科的一家報紙。他說,「美俄關係正處於冷戰後的最低點」。

報導稱,由於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發表了非正統的外交政策言論,有人猜測他可能會將美國外交政策重新定位於更現實的方向,優先考慮與美國最大的兩個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然而,在特朗普執政兩年後,現實與此前的猜測不符。

西梅斯表示,盡管特朗普作為總統候選人表現出一些「現實主義衝動」,但他對「系統性戰略思維」不感興趣,像他的前任一樣,他回避嚴肅的戰略分析。而美國無法進行戰略思考的代價,其中最重要的是中俄之間的日益緊密。

在1月6日舉辦的第126-3期文匯講堂《中俄關係:中美膠著下的新走向》上,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馮紹雷分析了中美俄如何「演義」。

他認為,中美俄三方確實非常微妙、甚至引人關注地相互作用。無論中美俄之間的互動若即若離、時深時淺、有厭有喜,但對當下和今後國際大局都產生著深刻影響。

他提出,國際變局之下,各方尋求大國間力量均衡,會是常態。我們既不為高速發展帶來的榮耀所動,也不為縱橫捭闔中的關係轉換而感到意外;應從容應對,理性務實地經受國際變局的考驗。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