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等於「無限可能性」? 有種成長哲學叫「平安」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折疊時間,超越空間……無界的極致金融服務與科技賦能,就像新時代商業世界平穩運行的毛細血管,為個體、機構諸多生活與工作方式提供全新的選擇;且總能在逆境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增長模式、以及驅動因子。

這是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正在做的事情,也是其被市場致敬的原因。平安並非唯一被致敬的新時代企業。12月11日,站上領獎台的還將有阿里集團、海爾金控等,但此前連續十六年榮膺中國最受尊敬的企業,唯有平安。

從16年最受尊敬的企業到2018年被致敬的新時代企業,盡管這17年來的經濟周期更迭,經濟運行穩中有變;但穿越周期的平安一直在成長、進擊、賦能。

按照平安創始人、董事長馬明哲的話說,平安永遠在創業。而企業對於國家和社會,就像是一滴水和大海一樣,只有融於大海,才能夠生存和發展。

當企業發展與國家命運結合起來時,企業便會被賦予時代使命;當一家企業用「創新之心」去懂她所處的經濟社會與環境時,其走過的路便有了啟示意義,因為它的成功亦刺激或帶動了其所在行業甚至生態的發展。每十年上一個新台階的平安,已然成為中國金融體系制度創新之典範。

「平安的成長壯大得益於深圳特區這片沃土的經濟活力和機制的解放,也得益於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安資深副董事長孫建一表示。

就在最近由史丹佛大學發起的機器閱讀理解競賽SQuAD中,中國平安旗下金融壹帳通GammaLab憑借其機器閱讀理解技術成功超過Google、微軟亞研院、阿里達摩院等優秀競爭者位列榜單第一位。

另一廂,「詩從歌中來,讓冬夜‘健’暖」、平安百億「三村工程」致力精準扶貧國家大計等,又無不散發出平安作為企業公民反哺社會,奉獻財富的熱情。

「30+40」等於「無限可能性」?  有種成長哲學叫「平安」 未分類 第1張

這個融「狼性」與「羊性」於一體、集保險、銀行、投資及科技於一身的巨型金融航母,站在三十而立與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交匯節點上,回望與展望,目光深遂,堅定且溫暖。透視其成長哲學,也許可以發現平安何以平安成長的公式。

「30+40」的成長公式

一個30,一個40;前者是而立之年的中國平安,後者為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交匯於2018的它們擦出了若干「火花」,或是國家榮譽,或是落地成果,或是好看的財報。

諸如,中國平安副首席執行官兼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4月獲選「改革開放40周年40位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另,2018上半年,平安金融科技板塊貢獻利潤42億元,同比做到9倍增長。

現實而言,用更短的時間、更高的效率達成目標;打破物理空間的束縛,用雲技術彌合不同之邊界;所謂折疊時間、超越空間;平安欲重塑數據商業文明。

「平安既擁有科技能力,亦擁有金融場景和數據優勢,因此能為行業提供最精準和最具貼合度的解決方案,從而在金融科技競爭中形成自身差異化的優勢。」孫建一稱。如此優勢或許能讓平安在金融科技跑馬圈地中,略勝一籌。正如,今日中國平安一系列「AI懂你」解決方案已開啟智能時代的商戰新篇。

為什麼是平安?在猝不及防的困境或逆境面前,平安還是那個平安;在不小心步入的智能技術時代,平安已然迭代——基因突變的她,不再是那個傳統金融的平安。

「競爭中求生存,創新中求發展。」這12個字讓平安從1988年的那個春天,從13人的小舢板「長成」180萬人的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巨輪;躋身《財富》世界500強第29位,《福布斯》全球2000強第10位,市值及品牌居全球保險集團第1位。

「平安的誕生,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保險市場,打破了建國幾十年來中國保險市場獨家壟斷的局面,在中國保險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孫建一說。

從出生那天開始,平安就知道——「要成為改革的產物而非改革的對象」。這是她懂「你」、懂市場、懂科技趨勢的前提;十年一大步,三十年三大步,步步為營。

「探索現代保險、搭建機制平台」是第一個十年的主題。1994年,中國平安率先引入個人壽險行銷體系,開創中國個人壽險業務先河;引進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兩家外資股東,成為國內首家引進外資的金融機構。

第二個十年,是平安「專注保險經營、探索綜合金融」的階段。這其中標誌事件包括2003年集團的成立和2006年後援中心的經營,成為亞洲最大的集中經營平台等。

「強化綜合金融,實踐、探索‘金融+科技’」則是平安第三個十年的關鍵詞。其典型事件如,2012年陸金所成立;2017年中國市值破萬億;2018年平安好醫生H股上市等。

孫建一說,30年來,平安與中國經濟共同成長,平安每一次進步都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平安無疑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沒有中國的體制改革,也不可能有平安。平安的發展與國家的政策休戚相關。」

業界人士亦評價,或許平安就是一個被挑選出來的、建立了良好「現代企業制度」的樣板:產權清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

縱觀平安30年的歷程,按照中國平安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的話說,每一個階段的發展戰略都非常清晰。目前平安正處於從資本驅動型公司向「資本+科技」驅動型公司的轉型階段。

在這一階段,盛瑞生說,一切商業模式均面臨「互聯網+」的挑戰,大批基於「互聯網+」的新型業態相繼誕生。2013年,馬明哲提出「科技引領金融」。5年間,具尖端科技能力的平安,孵化了陸金所控股、平安好醫生等多個互聯網子公司。如此平安,甚至被業界稱為「獨角獸的樂園」。

究其動因,誠如孫建一直言,由危機感驅動的創新意識是平安孵化獨角獸的文化土壤。平安的創新,來自於面對市場瞬息萬變、優勝劣汰的深刻危機感。30年來,強烈的危機感已成為平安文化的DNA,迫使平安不斷挑戰自我;不斷應對來自市場、技術、客戶和行業的急速變化。

透視平安發展創新之路,可以用三個關鍵詞概括,即:體制機制、文化人才、戰略執行。此外,還有「兩把魔尺」:績效導向與集團價值最大化。

以戰略執行為例,孫建一說,平安一直堅持戰略先行,戰術突破;做到「三多一執行」:「三多」即同時下多盤棋,比對手多看幾步棋,多平台、多團隊。平安一直注重自己的執行力,寧可要二流的戰略,也要一流的執行。

似乎「三個關鍵詞」與「兩把尺子」讓平安自出生之日起,就具備了大象轉型的基因與動能;科技創新就融入其發展因子、生存之道。這其中的某些「要素」可能是同時期大型企業集團或公司的先天性「短板」。

馬明哲曾說,平安以改革試驗者的身份,先天所承擔的使命就是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提升中國金融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也因此,平安的「30+40」成長公式內涵可謂:3+2+DNA(創新與危機感)=N,即無限的可能性。正如有人感嘆:如果你想知道金融科技領域中,未來會發生什麼,就去看看平安在做什麼;馬明哲甚至被貼上「將來時」的標籤。

看,大象起舞的平安30年來,一邊奔跑、糾偏,一邊變革,尤其後半階段。如過去15年,平安的總資產、淨利潤做到近30%的復合增長率;2018年上半年,平安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580.95億元,同比增33.8%;日賺逾3億淨利。

還因為銘記來時之路,一路疾行的平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忘初心。

新世代:科技平安

如此態度與實力……愈發讓中國平安成為恍如新世代的科技型公司。這可能是她三十而立之後的模樣。

12月3日,央視新聞報導全國四省三市電子社保卡首批試點情況。平安醫保科技旗下「城市一帳通」App助力江西全省、青島市、福州市、成都市落地首批全國電子社保卡。

是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5月27日,馬明哲在三十周年司慶致辭中說,不忘記為什麼出發,是平安司慶儀式最重要的主題。

「智能科技時代,平安將不忘初心,積極參與智慧城市建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4月,在平安與深圳市公安局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上,馬明哲如是說。

可以圈點的是,這之後,多次有關與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合作項目,馬明哲均親自帶隊——罕見頻繁為此「站台」;其推銷「智慧城市」的底氣在於數據與技術。

諸如,平安擁有1.82億金融客戶及超5億互聯網用戶;過去十年中,平安在核心技術研發中持續投入近500億元,現已擁有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等國際領先的核心科技。

據孫建一透露,截至2018年6月30日,平安的科技專利申請數量累計6121項。多項科技實力於全球領先,人臉識別精準度達到99.84%等。

智慧城市,對平安而言,意味著「金融+科技+生態」的連接,即智慧城市通過「1+N」平台體系,即一套智慧信息平台,集成平安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等創新科技,以此來支撐N個智慧城市板塊,將所有的應用場景都串聯起來。

「智慧城市是我們之前許多投入和努力的集中體現,平安提供許多板塊和服務,將政府作為其中的一環,如智慧財政、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提供智慧、智理、智效的智慧城市一體化解決方案。」平安副首席執行官、COO陳心穎說。

原來,平安借其科技平台對外賦能,形成涵蓋「金融、醫療、房產、汽車、智慧城市」的五大生態圈,這些生態圈亦是平安當下「金融+生態」戰略的具體詮釋;將其不斷升級完善是平安下一步工作的重頭戲。

五大生態圈其實也是平安「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選擇。如馬明哲強調,平安遵循「入口、門檻、規模、價值、可復制」五大原則選擇和建立新生態。亦是因果相循,天道酬勤。而立之年的平安,迎來技術落地應用之「果」,正是其七年前前瞻性布局科技種下的因。如果拉長時間看,這個「果」甚至得益於30年前的「因」,以及改革開放40年的「因」。

有人說,因改革開放而生而興的平安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亦是制度改革與思想解放的成果;其創立初期,無甚資源,靠市場,靠創新不斷發展的同時,洞悉時代潮流,敏銳抓住各種關鍵節點的歷史時機;諸多因素成就了今日唯一的平安,使之成為國之「重器」——像納入全球系統性重要保險公司。

看今日平安,中歐商業評論認為,其正在從「金融龍頭」向「金融科技龍頭」加速轉型。生態化賦能將成關鍵詞。「平安成為金融正規軍領域為數不多可以抗衡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成功典範。」

平安總經理任匯川亦坦言,作為金融科技集團,平安的對標對象不僅僅是匯豐、花旗等優秀的金融企業,還包括亞馬遜和Google等頂尖的科技公司。

或許,平安成長史就是一部創新史,其經營哲學在於「打破與重構,進擊與賦能」……在新的歷史代際中,類似平安這樣領先企業的定位方式,更多是基於對社會全局的價值貢獻!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看到了商業對於推動經濟和社會進步的更多可能性;這是我們向其致敬的理由。

歐陽曉紅/文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