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身份,不是逃避責任的理由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本報記者 李夢琳

不久前,網路上出現一則這樣的故事:一名騎電動車的老大爺因違規逆行,撞上了一輛正常行駛的黑色賓士,導致賓士汽車右前大燈破碎,保險杠凹陷。面對4萬元左右的定損,老大爺以家境不好為由要求交警把責任定給賓士車主。

故事令人啼笑皆非,卻真實地投射出社會上一部分以「弱身份」綁架大眾的扭曲價值觀。他們總是以「弱」為武器,向社會「巧取豪奪」。

道德高地上的弱者溫床

十堰柏和心理服務中心心理咨詢師曲鷂奇認為,在心理學的防禦機制理論中,有一種防禦叫「疲勞」,可以很好地解釋弱身份出現的社會原因。當事人明明身體健康,體力充沛,但還是不自覺地在親密的人面前表現出疲倦、勞累的樣子,這樣便可以通過示弱來誘導他人去承擔自己本該做的事情。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在放學路上還生龍活虎的學生,一到家就會癱軟在沙發上,連連喊累,家長便會心疼孩子上課勞累,即便成績有所下降也不忍斥責;又或者是一個結婚前獨立能乾的女生,在結婚後卻忽然「十指不沾陽春水」,變得笨手笨腳起來,示弱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於是丈夫在責任心的驅使下,就會逐漸承擔起更多的家庭責任,在這種情況下,雙方一般都不自知。

曲鷂奇說,在電動車老大爺逆行這一事件中,老大爺就利用自己的「弱者」身份來進行道德綁架,因為成為「弱者」,對當事人是「獲益」的。這種「獲益」可以逃避掉自己本該承擔的責任,無論是從金錢上還是道義上,都讓自己利益最大化。

雖然「弱者」這個詞從字面上理解,是一個不太令人接受的詞匯。談到弱者,人們便會不自覺地聯想到窮困弱小、意志薄弱、畏懼困難等負面詞匯。按照正常的邏輯,人們應該樂意自己被視為「強者」,因為強者往往包含著更多的社會認同和心理認同。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更喜歡把自己擺在「弱者」的位置上,究其原因,不外乎人們的同情心理和利益驅使提供了「以弱逞強」的溫床。

在公眾輿論中,社會普遍同情弱者。因為當弱者和強者發生爭端後,強者可以方便調動社會資源,而弱者可以調動的資源十分有限。此時,社會輿論向弱者傾斜,就是為弱者「吶喊助威」,讓雙方處於一種微妙的力量平衡狀態。

不過,雖然保護弱者是出於善意,但從社會整體上看,占有優勢資源的強者始終是少數,相對於少量強者,弱者則代表著普羅大眾。於是我們在輿論上看到爭端,便會不自覺地把自己代入到廣大弱者之中,為弱者發聲,就好像是為自己發聲。但這就會造成在一些事件中,人們不分青紅皂白地一邊倒向所謂「弱者」。如果事件的影響面足夠大,還會在社會上產生「從眾」現象,讓更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不分是非黑白的偏向「弱者」,「弱者身份」即是在這種環境下被催生出來。

「你弱你有理,你強你活該」,只要弱勢群體與強勢群體發生糾紛,不管真相事由如何、不管是非曲直如何,民意都喜歡條件反射地站到「弱勢」這方。只要想方設法把自己歸類到「弱勢群體」中,首先在輿論上就已經贏了。

因為「弱勢群體」是個最好的標籤——只要我是「弱勢群體」,我的所有訴求都應該被滿足,不管合不合理,如果你對我稍有怠慢,那你就是「欺負弱勢群體」,千萬網民看到只言片語便開始舉起「正義的大旗」;只要我是「弱勢群體」,哪怕我造謠、撒潑、鬧事,也是「情有可原的維權行動」;順便再打死打傷幾個城管、警察、醫生,那不叫違法犯罪、暴力抗法,而是叫「弱勢群體的血性」。這種根深蒂固的「道德綁架」,正成為弱身份橫行其道的現實土壤,讓更多人肆無忌憚地利用弱勢身份為所欲為。

「弱身份」不應成為絆腳石

中國《漢書》中寫道:「自建武、永平,民亦新免兵革之禍,人有樂生之慮,與高、惠之間同,而政在抑強扶弱……」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國內外的法律幾乎都有保護弱者的規定,可以說,「保護弱者」是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體現。

當前,各國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都是本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標而進行,這顯然是物質文明的進步。自然界的真理「優勝劣汰,弱肉強食」顯然不能套在人類身上。無論是強者對弱者的幫助與支持,還是弱者之間的相互幫扶,都是公民道德素養的提高。

而從家庭層面來說,這種弱者身份更加突出,特別在多子女家庭中,常見的觀念是:大的要讓著小的。這句話人們聽上去並沒什麼不妥。但在子女的相處中,這種養育可能會讓孩子受到創傷。排行較大的孩子被要求讓著小的,在物質和關愛上,小的會得到更多;在子女都犯錯的情況下,排行小的會被減少懲罰。這就讓大孩子內心里覺得:都是孩子,憑什麼父母對小的更好?如此引發的心理不平衡,在長大後的逆來順受,可能會引出更多的問題。

身份的特殊可以成為逃避責任後果的理由嗎?答案是否定的,但人們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正是因為這種觀念的存在,熊孩子才可以肆無忌憚地在公共場合搗亂、部分老人才會「為老不尊」公然搶座、一些民眾會在災難後習慣性逼捐明星富人。

另一方面,大眾層面上的教育方向,依然將「美德」看得很重。我們批判形形色色、各種各樣、以弱勢身份為擋箭牌的人,但在習慣下,最終總得「凡事看兩面」;我們總得「要看到多數人是善良的」,所以以後「遇到這種事,還是得上前幫一把」。這種教育合情合理,但說多了,弱勢群體自然會把「禮讓」作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整個社會輿論新聞媒體的導向、弱者仗勢凌人後的處罰和在大眾層面上的教育,都遠遠沒有跟上。

曲鷂奇說,對於弱者,我們要做的不是保護,而是關心與尊重,唯有這樣,才能使弱者能夠真正與強者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開展公平競爭。

弱者是暫時的,強者也不是永遠的,社會文明保護弱者,並不意味著可以保護行惡者。任何公共事件都離不開事實依據。很多幾乎是一邊倒的輿論,在事實真相揭露過程中,民眾也逐漸恢復到理性的判斷。

曾經轟動天涯論壇的「北大博士夫婦與鄉下父母因房產對簿公堂」的事件引起國內媒體的關注,廣大網民也曾認為是高學歷子女不孝敬老人,但隨著媒體對真相的挖掘,人們看到父母是為了給無業兒子辦婚事,而強占女兒及女婿私人房產。事實的還原得益於媒體對真相的重視以及信息的完整性。

時代總會進步,法制法規推進了道德的提升,道德不能妨礙法制法規的執行。在法規面前人人平等,不應區分所謂「弱者」「強者」。法律愈有力,那些「偽弱者」才會無可遁形,無機可乘。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