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由行 / 溜筒江渡口考察記(《西行茶馬古道》節選)(文圖曲)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昨天發了2017年重返卡瓦格博神山下的茶馬古道古渡口溜筒江及其鐵索橋的一文,這里發一篇1997年進行田野調查後寫的文,是拙作《西行茶馬古道》(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節選。上海「美民」公號也曾發過此文。

台灣自由行 / 溜筒江渡口考察記(《西行茶馬古道》節選)(文圖曲) 旅行 第1張

迪慶州德欽縣境內瀾滄江上的溜筒江渡口和鐵索橋(1997年 攝)  在「茶馬古道」上,我多次走進與麗江緊鄰的迪慶藏區的高山大峽,探索這片神奇土地上的納西和藏文化之謎,探索神話中稱為兩兄弟的這兩個民族在歷史上的文化、宗教和商貿上的交流。納西「木天王」1在藏區的不少歷史遺跡亦一一奔來眼底,真是滿目青山,亦滿眼滄桑。

  洶湧澎湃的瀾滄江上,雖已有橋梁,但仍供不應求,江上仍然高懸著滇西北古老的交通工具──溜索,當地百姓過溜索如家常便飯。1991年,我目睹了當地婦女身背竹籃,鎮定自若地從這邊從容過溜,風馳電掣般滑向對面西藏芒康地界去趕街的情景。

  德欽縣佛山鄉境內人稱溜筒江的瀾滄江過溜索處是「茶馬古道」上著名的險關要隘和軍事重地,史書中有「溜筒鎖鑰」,「三瀆南流,溜筒以濟」之說,清康熙五十九年隨雲貴總督蔣陳錫進藏平亂的杜昌丁撰寫了《藏行紀程》一書,其中說:溜筒江「入出口貨物均集於此,乃是康藏入滇的門戶,滇藏貿易的中心。

  1997年9月,我與幾個同事去位於瀾滄江西岸的德欽縣佛山鄉溜筒江村調查,溜筒江村村的老人魯茸告訴我們,從芒康的鹽井鄉到這里,總共有7個溜索,現在的溜索是鋼絲擰的,而過去,村民是從附近的山上看來竹子做溜索,將一根竹子一剖成四,擰成竹繩,360根竹子可擰成一大股溜索。這些編溜索的活都是溜筒江的村民乾的,工錢一年大約可得200大洋。過去,3個月就要換一次溜索,有時過往的商旅多,也有20多天就要換一次的時候。過溜索時,人掉下去的倒是不多,但有時馬掉下江里的事會發生,一年可能有一二匹。而滿載貨物的馱架掉下江里的事到常常發生。

  我記起常年在滇西北探險的西方學者洛克在他的一本書里曾經描述過過溜索對這些可憐的馬匹的折磨,它們對過溜索是那樣驚恐萬狀,以至於溜到對岸後,有的馬匹癱成一團,要休息好長時間才能繼續馱東西趕路。

  據魯茸老人講,過去,每個月經過溜筒江來回的騾馬有1000多匹,少時也有800多匹。馬幫經過溜筒江的溜索運到西藏去的物質主要有紅糖、茶、粉絲、木碗、瓷碗、布料、綢子等,大老板還運白銀、鐵等物;而從西藏、康區的芒康、茶瓦龍等藏區運下來的物質有蟲草、羊皮衣、綿羊毛、麝香、絲綢等。過去,溜筒江的溜索還有從德欽派來的士兵守著。

  溜筒江渡口還是留下納西族著名土司「木天王」在「改土歸流」前最後以麗江知府身份效忠國家,維護祖國統一實績的一個著名要塞。過去,這里是「茶馬古道」上著名的險關要隘和軍事重地,史書中有「溜筒鎖鑰」,「三瀆南流,溜筒以濟」之說,清康熙五十九年隨雲貴總督蔣陳錫進藏平亂的杜昌丁撰寫《藏行紀程》一書,其中說:溜筒江「入出口貨物均集於此,乃是康藏入滇的門戶,滇藏貿易的中心。」康熙五十九年(公元一七二零年),為平息新疆伊犁蒙古兵準噶爾部在西藏引起的動亂,安定西藏地方,朝廷命川滇同時出兵西藏。麗江土知府木興奉命「親領土兵五百名,」與其子木崇一起「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由於朝廷軍隊的都統五哥、副都統吳納哈等多是皇親國戚,過金沙江不敢過豬槽船,過溜筒江又不敢過溜索。五百納西將士在木興父子的統領下,在金沙江、溜筒江上架浮橋。溜筒江中,礁石密布,亂流洶湧,納西將士死傷不下百人。從《藏行紀程》的有關記載中也可看出納西將士在架設溜筒江浮橋中死傷的情況:「土人系竹索於兩岸,以木為溜,穿坯條縛腰間,一溜而過,所謂懸渡也。俗名溜筒江,時畏竹索之險,故俟橋成。是日巳刻,水高橋二尺餘,波浪衝擊……過片刻,橋即沖斷,…死者系麗江麼些兵造橋工匠役也。」

  納西土司木興父子在這次參與進藏用兵的過程中,因想借助雲貴總督蔣陳錫、巡撫甘國璧之力將中甸、德欽、巴塘、里塘諸地從四川總督年羹堯的勢力範圍中重新劃歸雲南,按舊制置於木氏土司的勢力範圍,因此陷入了與年羹堯的矛盾紛爭中,又因無意中殺了「耽閣公文,攔截軍餉」的年羹堯心腹巴松,最後被年羹堯誣告於朝,木興「驚悸成疾,食不下咽」,於康熙五十九年(一七二零年)十月從軍旅中掙扎回到家中,十一月初九病死。其子木崇充當隨營欽差都統伍哥的開路先鋒,「臥雪餐霜,復染寒濕,遂成浮腫症」,等到班師回麗,請醫調治而不愈,也於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年)二月三十日病故。(參看《木氏宦譜》)

  翌年(即雍正元年),清廷就在麗江實施「改土歸流」,宣告了歷經元明清三朝,有四百七十年歷史的「木天王」土司統治時期的結束,木興與木崇父子間隔很短地先後亡故,這無異於是奏響了木氏衰落的喪鐘,是木氏土司統治覆滅的徵兆。

  橫越瀾滄天險的溜筒江古渡,記錄了納西土司在元明清三朝一直效忠朝廷東征西伐歷史中最後一曲悲壯而淒愴之歌。夕照中,我站在這江濤洶湧的大江邊,心中有一種歷史繼替人事變更無常的滄桑之感,禁不住悵然凝望濁流洶湧的江水,憑吊那些數百年前在此化為孤魂野魄的納西兒郎。

  納西土司當年奏末世之音於此寒涼古渡,而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一代納西商業巨子則在「茶馬古道」大顯身手,大振雄風,浩蕩馬幫入康巴,走西藏,闖印度,為抗日戰爭和滇西北商貿的繁榮寫下了輝煌的篇章。1948,納西著名商人賴耀彩、藏族著名商人馬鑄才等和德國工程師安神父齊心合力,在這過去留下納西將士斑斑血淚和旅人傷心史的溜筒古渡,修築成了被人稱為「普渡橋」的鐵索橋,這一跨民族跨國家完成的壯舉,徹底結束了旅人和朝聖轉山者在這「茶馬古道」要塞冒險靠溜索渡江的歷史,至今鐵索橋邊尚有一座記載著賴耀彩行這大功德的石碑,由著名的麗江文人,清末進士、曾任清兵部主事的和庚吉撰寫碑文。

  黃舉安寫於20世紀40 年代的《雲南德欽設治局社會調查報告》中寫道:「本年,經由麗江富商仁和昌老東家賴耀彩先生的倡導,修建滇藏交通必經的孔道──溜筒江,旋得各方善男信女的響應。賴先生以年愈古稀的人,竟然率領工匠十餘人,由麗江到距德欽以北七十餘華里的溜筒江邊修建一座近代化的偉大橋梁,橋身計用直徑一寸粗的鐵繩十根,並有扶手四條,系於兩岸堅固石崖,由本年(民國三十七年,即1948年)四月開工,至十月完竣。橋上可以同行三十匹負有貨物的騾馬。在邊區說來,這是件偉大工程。」(載《德欽志訊》,1988年第2期)。

  當我走在這有點晃蕩的鐵索橋,走向江對面的溜筒江村去進行我的田野考察時,我心中油然升起的是對這些造福於後人的先輩們深深的敬意和欽佩之情,淡忘了納西王室的興衰故事和在此喪生的納西人在我心頭留下的陰影。

1 「木天王」是康巴藏區民眾過去對納西族木增等幾個著名的木氏土司的稱呼。

扉頁(本教祖師辛饒米沃的像)

扉頁插圖之一:離東竹林寺不遠的路上所看的金沙江灣。(攝於2002年)

扉頁插圖之二:在西藏類烏齊大寺觀看格薩爾「羌姆」,僧人們裝扮成30多個格薩爾手下的戰將,他們穿著錦繡彩袍,身披威武的甲胄,戴著碩大華麗各種形狀的面具,魚貫列隊而出。(攝於2002年)

扉頁插圖之三:位於西藏丁青縣寧瑪派(紅教)寺廟——絨通寺里號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瑪尼堆「乃查姆瑪尼堆」。(攝於2002年)

封底:西藏類烏齊縣卡瑪多鄉的塔林,大雪紛紛,塔林靜臥於白雪中,一個旅人走過。(攝於2002年)

台灣自由行 / 溜筒江渡口考察記(《西行茶馬古道》節選)(文圖曲) 旅行 第8張

延伸閱讀

再到溜筒古渡口感懷(文、圖、曲)

奔子欄夜聞金沙江波濤(文、圖、曲)

2018麗江洪水之殤(文、圖、曲)

又見玉龍十三峰(文、圖、曲)

登麗江石鼓石門關(詩、圖、曲)

台灣拍系列紀錄片《納西印象》前言(文、圖、曲)

紀錄片 《樂土•古樂》觀感(文、圖、曲)

碧塔海與木增(《忠臣雅士—木增》節選,文、圖、曲)

走訪古城堡遺址(《忠臣雅士——木增》節選,文、曲)

五月迪慶行(詩、歌、圖)

深秋重遊普達措國家公園(文、圖、曲)

麗江市和迪慶州旅遊與文化互動發展研究(封面、後記、目錄)

茶馬古道:一條寫滿歷史的高原古文明之路

在雨崩村——梅里雪山詩抄一(詩、歌、圖)

在雨崩神瀑前——梅里雪山詩抄二(詩、歌、圖

在明永冰川下(梅里雪山詩抄三)(文、歌、圖)

在崗仁波齊神山下(西藏行片段)(文、圖、曲)

再到納木措(詩、圖)

雅魯藏布的憂思(西藏行片段)(文、圖、曲)

黃昏在布達拉宮廣場(西藏行片段)(文、圖、曲)

在大昭寺前(西藏行片段)(文、圖、曲)

八廓街(西藏行片段)(文、圖、曲)

飛向拉薩(西藏行片段)(文、圖、曲)

觀舞青藏高原(文、圖)

寂靜喇嘛嶺(西藏行片段)(文、圖、曲)

經幡之靈(西藏行片段)(文、圖、曲)

靜對巴松措湖(西藏行片段)(文、圖、曲)

重返藏北那曲草原(西藏行片段)(文、圖、曲)

與尼洋河同行(西藏行片段)(文、圖、曲)

南迦巴瓦雪山下(西藏行片段)(詩、圖、曲)

在西藏的山中(青藏行片段)(詩、圖、曲)

阿里原野行(詩、圖)

詠唐古拉山雪原(詩、圖)

《遠去的背影——雲南民族記憶1949-2009》編撰札記(文、圖)

《東巴教通論》(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後記、封面、目錄等

加拿大著名攝影家烏莉眼中的納西人(系列圖)

塵緣片羽識周霖(文、詩、圖)

沉靜的藝海探索者——木基新和他的作品(文、圖、曲)

丹青繪玉龍,神韻在筆底——觀楊禮吉畫冊感言(文、圖、曲)

再訪納西著名民間歌手和耀淑(文、圖、曲)

李霖燦埋發玉龍雪山(文、圖)

沈從文留在玉龍雪山的惆悵(文、圖)

吳冠中月夜畫玉龍(文、圖)

《聽「雲之南」的故事—雲南民間故事中小學讀本》序言、後記(文、圖、曲)

《雲南名鎮名村的保護和發展研究》後記、封面、目錄

《納西民族志田野調查實錄》前 言(封面、照片)

《納西族文化史論》目錄和封面

《麗江玉龍山區域村寨發展與生態調查》前 言

洛克著《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校譯後記(文、圖)

《李霖燦讀畫四十年》(《藝術欣賞與人生》簡體字版序二(文、圖、曲)

綠雪歌者──李霖燦與東巴文化(引言、目錄、圖、曲)

李在中《朵雲封事》(述往)印象(文、圖、曲)

舊著《生命神與生命觀》(引言、封面、目錄)

台灣版《尋找祖先的靈魂——重返納西古王國》(田野紀實)(封面、扉頁、目錄、後記等)

《新定位大團結——雲南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紀實》(後記、目錄、封面)

中華民族文化大系《玉龍彩雲.納西族》前言、封面、目錄

拙著《灶神研究》四種版本(封面、目錄、後記)

《當代雲南納西族簡史》簡介(文圖、後記、目錄、曲)

關於納西、摩梭與納族群 ——《納西、摩梭民族志——親屬制、儀式、象形文字》中譯本後記

拙著《玉龍情殤——納西族的殉情研究》(目錄封面附錄)

舊著《納西古王國的東巴教》後記(封面、目錄)

走訪古城堡遺址(《忠臣雅士——木增》節選,文、曲)

麗江市和迪慶州旅遊與文化互動發展研究(封面、後記、目錄)

《策劃麗江——旅遊與文化篇》(前言、目錄)

《麗江玉龍山區域村寨發展與生態調查》前 言

作者心語:我心依舊(《象形文里寫春秋》選載

讀故土(《尋找麗江之魂》前言)

聖山,靈山與情山—一個納西學人對玉龍雪山的解讀(序曲、封面、目錄和圖)

古國生死曲(《生死繹影·魂路》前言)(文、圖)

《西行茶馬古道》選載:前言:古道序曲(文、圖)

舊著《生命神與生命觀》(引言、封面、目錄)

》台灣旅館推薦 / Roaders路徒行旅

》台灣旅館推薦 / Cest La Vie小迷鹿

》台灣旅館推薦 / Finders路境行旅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