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位於歐洲中心的瑞士
一、德國容許瑞士中立
瑞士位於西歐中心地帶,周邊大國林立,東為奧地利,南鄰義大利,西接法國,北連德國,是歐洲東西南北交流的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瑞士又是一個地形複雜的山國,阿爾卑斯山占全國面積的60%,其重要山口聖哥大、聖伯納德等都是歐洲具有戰略意義的通道。這樣的地理條件,使瑞士成為一個兵家必爭之地。每當周邊國家戰火蔓延之時,瑞士勢必會首當其沖,受害匪淺。從中世紀以來,歐洲許多國家(比如法國、哈布斯堡)就力圖控制這塊戰略要地。這樣處於強國夾縫之中的瑞士,採取了高明的外交政策——恪守中立、中庸自保。
1938年,德國吞並了奧地利。1940年6月,法國被德國占領,義大利是德國的盟國。這意味著——瑞士被軸心國集團包圍了。在這種情況下,瑞士成功的保持住了中立國地位。希特勒也曾經考慮過入侵瑞士,但後來覺得保持瑞士的中立對德國更為有利。
瑞士
二戰初期,希特勒曾經得到一個重要情報:如果德軍入侵瑞士,瑞士將做最壞的打算,在全國重要的交通要道、橋梁、隧道、山口等都安放了炸藥,隨時引爆。因為任何入侵都只能導致瑞士人的頑強抵抗,將通往義大利的戰略通道——辛普朗隧道和聖哥達隧道會被炸掉,那麼進攻瑞士就得不償失了。如果保持瑞士的中立,瑞士就有可能跟德國合作,將會更有利於德國。事實也確實如此,二戰時瑞士一直將阿爾卑斯山脈中具有戰略意義通道對德國和義大利開放。滿載戰略物資的火車不斷穿過瑞士往來於兩國之中。
最終,瑞士堅持武裝中立原則,以及及時對軸心國妥協,最終保住了自身的安全。
二、碩果僅存的英國
1940年法國戰敗後,德占領了除英國外的整個西歐和除蘇聯外的整個東歐。但是德軍的勝利,僅僅是陸上的勝利,德國固然占據了整個西歐,但對於他真正的對手英國則無可奈何。英國對德國,依舊有壓倒的海空優勢,從敦克爾克大撤退中就可以看出。後來英國又成功地從希臘克裡特島撤出近五萬名被圍困的英軍,這充分說明,敦克爾克大撤退不是偶然的。與此同時,當時無論德國還是日本、義大利,都不具備這種大規模的海軍力量,能夠在戰役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將被圍的軍隊完整地救出,這一點,在未來的北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就能得到具體的證實。
憑借著強大的海空優勢和制海權,英國占據著整個大西洋,控制著直布羅陀和馬耳他,控制著埃及與蘇伊士運河進而控制著中東,德國雖然占據著整個歐洲大陸,卻無奈地處於英國的包圍之中,英國處於外線,攻、守、退可自如選擇,德國位於內線,如果無法突破英國外線的封鎖,則根本無法取得戰爭的根本勝利。
但在整個二戰中,德國始終無法打破英國對它的海上封鎖,英國海軍可以隨心所欲地對軸心國軍隊進行打擊,包括對義大利海軍在地中海的毀滅性打擊,以馬耳他為中心對地中海德國和義大利運輸船隊的打擊。這些從來沒有停止過,而且使德國面臨越來越大的物資危機。同為法西斯的西班牙佛郎哥政權,與希特勒貌合神離,一直不出兵占領地中海的咽喉要地——直布羅陀海峽,盡管希特勒一再要求西班牙進攻直布羅陀,而佛朗哥也曾經明確答應,但在整個二戰中,西班牙始終沒有採取軍事行動。
面對英國強大的海空優勢,擊敗英國事實上已經不可能,雖然德國海軍竭盡全力發動了潛艇作戰,也擊沉了數量巨大的英國艦船,但從根本上說,這種戰術是襲擾式的,只能動皮毛而不能傷筋骨,在不列顛戰役失敗後,德國占領英國已無可能,而在北非的軍事冒險也處於相持階段,無法做到其打通亞非大陸的戰略企圖。關鍵的一點是地中海依舊被英國控制,無論是德國海軍還是義大利海軍,都無力為海上登陸部隊護航,大量的軍需設備戰略物質無法安全運抵北非。
敦刻爾克
與此同時,英國對德國不間斷的轟炸使德國的工業生產處於不安全狀態,而且只要需要,英國可以轟炸德占區的任何一個城市。歸根結底,英國把海空軍當作真正生死枚關的軍事力量並完全依靠海空優勢和整個歐洲大陸周旋,而德國是重視陸地的思維,注重陸軍和陸權,那麼就沒有足夠的資源投入到海軍和海權中,這是德國未能擊敗英國的原因。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為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