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原標題:「雙12」戰場切換至線下? 中小商家進擊本地生活市場)
在雙十一的線上狂歡之後,平台的焦點又轉移到了線下。
12月12日,阿里本地生活服務旗下的口碑和餓了麼集體啟動新一輪促銷。此次雙12從12月1日上線,直到11日都在預熱中,而最大的優惠在12日才生效。口碑和餓了麼披露數據顯示,當日0點到12點,全國消費者用口碑APP點單和購買吃喝玩樂套餐的筆數超過800萬筆,較雙11增長近2成;同期餓了麼訂單數也增長近12%。
從地域上看,上海、北京和廣州成為線下吃喝玩樂消費最為火爆的城市。對於線下的商家來說,雙12可以看作引流和拉新的一次契機。
值得注意的是,美團點評、京東到家等O2O平台並沒有參與,而蘇寧易購率先推出了雙12專場。蘇寧大數據顯示,女性消費者占到了56%,而從年齡段看,80後、90後、00後消費者占比分別是30%、36%、3%,90後成為消費主力軍。這一趨勢直接導致,年輕用戶成為商家爭取的對象,尤其是在餐飲領域。
「我們希望打破消費者對傳統餐廳的印象,認為我們是緊跟潮流的品牌。」12日,連鎖餐飲品牌家有好面CEO徐偉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坦言,全國70多家餐廳都已經接入了手機點單。經過一個季度的嘗試,餐廳經營的人力成本節省了大約7%。
目前,在線外賣的銷售額已經占總體比例的20%。在他看來,互聯網對於線下商家來說,仍然是吸引客流的重要管道。
加碼線下補貼
12日上午11點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來到上海市近鐵城市廣場,作為口碑雙12的重點合作方,參加折扣的商家主要集中在餐飲領域,CoCo都可奶茶已經是第二年參與口碑雙十二活動,線上購券約為5折的優惠,手機點單滿20減5。
記者看到,不到10平米的店里,收銀台已經開始排隊。CoCo都可奶茶品牌總監徐宜寧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透露,去年是一個嘗試,只有1個品項和8個城市參與活動,而且還限制了搶購份數。今年是10個品項參與,且不限城市及份數。「今年10月,我們開始接入手機點單功能,全國門店都已陸續上線。在部分城市,手機點單上線一周,就達到了20%的滲透率,部分門店可達到50%-70%的滲透率。」
雙12開始後的前30分鐘,CoCo都可奶茶在口碑APP上賣出了20萬杯奶茶;前11小時賣出了近100萬杯,是平時全天線上銷售數量的近10倍。不過,線上優惠針對的主要是冬季特色飲品,例如青稞茶拿鐵、青稞紅豆牛奶、芒果歐蕾等。
對於品牌來說,這是推新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活動來推廣新品,也是目的之一。現在看來,有20-40%的用戶是新用戶,基本都是年輕的未來主力消費人群。」徐宜寧進一步補充。
不過,在這些餐廳內,活動基本都鎖定在當日,線上購券的使用期限也僅有一周左右。近鐵城市廣場副總經理江雪芬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雙12對商場的客流有很大的提升。按照往年的經驗,客流一般會有1.5倍到2倍的提升,商家的銷售額也會有明顯增長。今年雙12一個新的變化是,商場里很多商家接入了口碑APP點單,可以緩解高峰期商家的接待壓力。「這種排隊節省下來的時間顧客用來逛商場,也能間接帶動商場里服飾、休閒類、美容類的消費,對商場來說肯定是非常歡迎的。」
究其背後,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的補貼力度仍在持續。無論是消費體驗還是消費方式,都在隨之發生改變,消費結構正在變得多元化。
億歐網創始人黃淵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認為,活動對商家是否有引流,取決於優惠策略。這些促銷與其說是讓消費者得利,不如說是市場宣傳行為,肯定能起到一定的引流效果。「從市場定位來說,短期來講肯定是有明顯的提升競爭力的作用。它普及教育了用戶,讓用戶去接受品牌的服務。外賣目前還是存量市場,增量是有限的。要注意的是,用戶一般很難通過廣告和補貼,形成忠誠度,更重要的是持續的服務和影響力。」
O2O場景擴張
此前,21世紀經濟研究院聯合阿里巴巴最近共同發布的《2018「花開新零售」》報告顯示,2017年O2O市場整體規模達9992.1億元,較去年增長71.5%,增速顯著。其中到店O2O市場規模為7611.9億,占比76.2%,外賣業務迎來強勁增長,整個餐飲市場同比上年增長10.74%,增速平穩。
除了餐飲以外,用戶的參與熱度,還體現在其他本地生活場景。口碑APP數據顯示,近半年,洗浴按摩、美容美髮、K歌等休閒娛樂場景的消費熱度呈現持續上漲的趨勢。雙12的前12個小時里,口碑APP里這些場景的套餐購買筆數漲幅也最高。餓了麼的數據同時顯示,鮮花綠植、果蔬生鮮、醫藥健康以及商店超市等類型的外賣訂單同比增長了21%。
無獨有偶,京東到家也將雙12的促銷重點,放在了個人護理和美妝品類上,同時涵蓋商超生鮮、水果蔬菜、零食飲料、醫藥美妝、家居鮮花等全品類商品。但是,該公司相關人士並沒有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詳細的銷售數據。
O2O和新零售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對於線下商家來說,互聯網不僅能改善消費者的體驗,還能降低經營成本。徐偉剛透露,參與互聯網行銷的目的是展示品牌、管道補充和引流。在用戶體驗和服務數據方面,大眾點評在上海區域的優勢更加明顯。「這幾年行銷方式朝線上轉移的趨勢很明顯,基本上我們每年營業額的3%-5%會用來做廣告投放。行業里的網紅店行銷成本更高,可能50%的營收都拿來做互聯網投放。」
只不過,美團點評已經不再參與到補貼大戰中。黃淵普認為,從目前的市場份額來看,美團點評會大一點。但是,口碑加餓了麼,再加上整個阿里巴巴的資源,與前者形成了錯位競爭。「餓了麼和口碑是追趕者,要去追前面的人,還要把市場份額拿下,可能需要投入的更多。從效率上來講,還存在一個問題。阿里巴巴仍然會在這個領域持續發力,市場很難形成壟斷格局。」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指出,總體來看,巨頭們已然跳出「餐飲外賣」這一局限,更加著眼於生態能力、商戶數字化、配送物流網路等多方面的布局。本地生活服務領域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無論是到店、外賣還是商家的系統升級,都還僅僅只是開始,平台面臨來自技術、流量、差異化等各方面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