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潮哥
得人才者得天下!
劉邦之所以能戰勝項羽,蓋因其麾下齊聚了三個當時頂尖的人才,張良、蕭何、韓信。
深圳如何能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創造增速奇跡,並成長為超級城市?有人說是中央政策照顧,這個自然,但更關鍵在於,深圳敢闖敢乾的態度與海納百川的胸懷,吸引了大批內地人才前來。
海南也曾在1988年前後,上演了一波「10萬人才下海南」的盛況,但終因走錯了路子,在該工業化的時候,炒了房,最終沒能留住人才,耽誤了此後30年的發展。
正因為看到這一點,自2017年2月開始,以武漢、長沙為首的內陸省會城市點燃搶人大戰,之後成都、重慶、西安、鄭州、合肥等紛紛加入,你爭我奪降低落戶門檻。最終,2017年成都以36.4萬落戶人口「斬獲」第一。
進入2018年,西安進一步降低落戶門檻,優化落戶程序,收效非常明顯。西安市政府最新披露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11月20日,西安落戶人數已突破70萬,創紀錄。其中學歷落戶和人才引進占了66%。
在人口刺激下,西安房價上演了一波大牛走勢,兩年漲幅近70%。經濟表現也很搶眼,2018年前三季度GDP名義增速,西安高達16.5%,位居熱點城市第一位。
西安用數據再一次證明,人才或者說人口競爭力與經濟之間的關係。在此可以做個判斷,本號認為西安是未來幾年最值得看好的城市之一,潛力不錯。
作出這樣的判斷,不單是因為人口流入快,還因為在中央眼中,作為西北高地的西安,已越來越重要,不惜多個利好政策加身於西安,比如許多城市期盼而不可得的國家中心城市,比如國家級新區。
除了西安,一線北上廣深自不必說,成都、武漢、鄭州、濟南、長沙、杭州、南京也都在努力做大做強。這麼多城市,都值得看好,因為他們對人才的吸引力都不賴。
最近,有人針對國內C9高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外加武漢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共11所為樣本,總計95621人,梳理了人才流動情況。
11所大學中北京2所、上海2所、武漢、西安、南京、合肥、杭州、成都、哈爾濱各一所。一般來說,大學所在地留成比例不會太低,也就是說,以上城市占了地域便宜。
饒是如此,過去許多年,有高教中心之稱的武漢、西安,坐擁不少數量的高校,但卻沒能留住人才,只為他人做了嫁衣,大多都去了外地,流向廣東、北京、上海。
最近幾年,省會城市迅速崛起,尤其是第一財經排出了一個「新一線城市」榜單,大大增強了強二線城市人口競爭力,再者武漢、長沙等城市已經發起了百萬大學生留在本地的計劃,留成比例有所增加。
日前,湖北省長王曉東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2018年湖北高校畢業生留鄂比例超60%,留住了大學生40.6萬,計劃2019年還將有25萬大學生新增量。
成都也是如此,以坐標位於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來看,留川比例最近三年逐年增加。2016年留川比例為38.05%,2017年為40.48%、2018年為43.04%。其他去往外地的大學生,主要去了深圳、北京、廣州。
再看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留在當地人數占多數,但比例在下滑,2016年北大畢業生留京比例為46.2%,2017年下跌至41.68%,2018年只有39.47%。
與成都的電子科大一樣,北大生最喜歡去的外地城市,是深圳。從圖中可以看到,深圳僅次於北京,且遙遙領先其他城市。
再來看一張總的大學生流向圖。
Top10中,除了深圳,其他九個都是大學紮堆的城市。排名前7的城市中,除了深圳,北京、上海、武漢、南京、天津皆為科教重鎮。深圳能在這群城市中位列第四位,足見深圳的人才競爭能力首屈一指。
歷史厚度不夠,高等教育一直是深圳的短板,但深圳卻能吸引天下的人才為自己所用,這是深圳創造40年經濟奇跡,至今仍不失速的重要原因,更是深圳能在眾多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科創之都的重要原因。
高房價對深圳的人才擠出效應是有,但沒傳說中的那麼玄乎,來深圳就業的人仍絡繹不絕,深圳的人口競爭力依舊位居全國第一位。
圖片來源:百度地圖
得人才者得天下,以人口吸引力來看,深圳依然有巨大的想像空間。2017年深圳GDP超越廣州,位居廣東省第一位,2018年超越香港毫無懸念。
經濟、人口是房價最重要的兩個支撐,以此來看,深圳的樓市潛力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