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話:比亞迪宋MAX中保研側碰B柱斷了,B柱真的斷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最近,C-IASI第二批車型測試結果正式公布,成績要說不意外也確實不意外,去年凱美瑞獲得全G(優秀)的成績,今年豐田系奕澤IZOA除去耐撞性與經濟維修性也都獲得了全G(優秀)成績。

要說意外呢,也意外,耐撞性與經濟維修性包括合資品牌、自主品牌幾乎全部淪陷,而去年公布的車型中B柱出現折斷現象,本以為會引起車企重視,可沒想到第二批車型仍然出現該情況。

「公路坦克」精髓未入MPV,宋MAX碰撞成績大幅「飄紅」

從公布的結果來看,旗下SUV素有「公路坦克」之稱的比亞迪成績幾乎墊底,MPV宋MAX在測試中,耐撞性與經濟維修性指數得到P(較差)成績,車內乘員安全指數得到(P較差)成績,車外行人安全指數得到G(優秀)成績,由於2016款、2017款、2018款全系29款車型均為配備AEB、FCW配置,成績為空缺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在車內乘員安全方面,宋MAX著實堪憂,正面25%偏置碰撞獲得P(較差)成績,側面碰撞獲得P(較差)成績,特別是側面碰撞,情況極其令人意外!

B柱底部完全撕裂「致敬」側碰,距離僅1CM

從側面碰撞來看,移動碰撞車輛以50km/h±1km/h的速度撞向比亞迪宋MAX側面,我們可以看到車身側面發生嚴重向內凹陷,兩個車窗玻璃完全震碎,特別是後車門,已經向外翹起。

從結果來看,整個車身左側嚴重內陷,車頂由於受力向上拱起,車門撕裂,值得注意的是B柱底部完全撕裂,整個車身姿態十分不堪。在此也想喊話比亞迪:宋MAX中保研側碰B柱斷了,B柱真的斷了!

B柱強度高不高,主要從B柱與駕駛員座椅中線之間的距離來判斷,距離越遠則說明強度更高,距離過近則說明強度更低。在第一批車型中,最差勁的是寶駿510,距離僅2.5CM,而今年公布的成績,最差的是宋MAX,僅1CM。

PS:可能有些朋友要開始杠了,「像奕澤這種最低配都超過14.98萬的車能得到最好評價,宋MAX才幾萬塊錢,這樣的成績也正常,畢竟價格不同」。筆者想說的是,艾瑞澤是不是要比宋MAX便宜些?艾瑞澤就能良好,有10.5CM,為什麼宋MAX價格更高還差勁呢?測評結果與價格無太大關係。

3H超高強度全方位碰撞吸收安全車身,作用在哪?

從官方宣傳來看,比亞迪宋MAX採用3H超高強度全方位碰撞吸收安全車身,整個車身如鳥籠般一般設計,在某一個位置發生碰撞都會擴散整個車身吸收碰撞能量釋放開來,從而保護車內人員安全。但是從碰撞實際表現來看,並沒有保護好車內乘員安全。

同樣是MVP,幾乎完全相同的測試規程,豐田Sienna在IIHS測試中,小偏置拿到A(良好)成績,側碰拿到G(優秀)的成績車頂強度同樣是G(優秀)成績,雖然說在碰撞後車體已經損壞嚴重,但是由於車內配備了大量的安全氣囊,很好的保護了車內乘員,降低危險系數

一般來說,B柱除了起到門框的作用,最主要的還是起到支撐的作用,對車內乘員形成一個保護,特別是在側面發生碰撞的時候,B柱是門的支撐,當受力是,B柱要給予一個強大的支撐,作為側面碰撞第一道防線也是最後一道方向,幾乎是不允許有任何妥協的餘地,否則將會對車內乘員造成較大的傷害。

車身結構問題嚴重,車內氣囊配備不完善

發生碰撞時,車內配備的氣囊顯得非常重要,包括前後排側氣囊、氣簾等,對車內乘員腰部、胸部以及頭部形成一個軟層保護,但是比亞迪宋MAX全系未配備後排側氣囊,部分車型甚至連前排側氣囊都未配備,而頭部側氣簾僅少數幾款車型有配備,車身結構硬度不過關,車內氣囊配備還不足,也使得後排乘客危險系數增大。

相比起來,比亞迪宋MAX的表現就要差很多,高速碰撞後學到了「不保車」,但是沒學到「保人」,側面碰撞B柱斷裂,對後排乘客甚至是前排乘客都造成極大程度的傷害,且沒有完善的安全氣囊,碰撞時頭部直接與門框接觸,力度可想而知!

筆者有話說:

作為一個家用MPV的標桿車型,比亞迪宋MAX在安全方面實在不敢恭維,多項測試大幅「飄紅」,頂配近13萬的車型,AEB、FCW還需要選裝,全系未配備實在有些說不過。

最令人昨舌還是車身結構,A柱嚴重變形、B柱底部完全撕裂…

要知道,今年3月19日工信部剛公布的《關於2016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的公示》中,比亞迪憑借其較高的單車價格,領取補貼26.89億元,占比超五分之一,拿這麼多的錢為什麼沒在安全上多用一點心?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