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內捲」不用支語怎麼講?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Re: [問卦] 「內捲」不用支語怎麼講? 未分類 第1張

※ 引述 《Subscript9 (小火車過客)》 之銘言:
:  
: 在社會學上,involution這個詞最早是用在農業上,印尼的水稻種植產業因為外來壓力影

: ,無法向外拓展而停滯成長,但因其他因素,仍然繼續吸收其他人民進入產業,使整個產

: 進入一個複雜化的現象,卻無法產生革新。
:  
: 美國的文化人類學家Clifford Geertz將上述現象賦予「農業的內卷化 Agricultural Inv
ol
: ution」此概念,定義此概念係描述一個文化「無止盡的雕琢內部成效,並且複雜化過程

: 但是卻無法向外發展」。
:  

這段說明有點模糊,我補充一下:
首先,印尼種的是旱稻。
台灣種水稻,一年2~3期,照節氣耕作。
跟台灣不一樣,印尼沒有四季,印尼只有夏季,而且稻米品種特性與台灣不同,印尼種稻不
分季節,收完就接著種,所以你在印尼爪哇,有可能同時看到各個生長時期的旱稻在田裡。
印尼的旱稻產業,或者擴大說印尼的農糧作物,為什麼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技術上的大
步革新,我認為主要在他們的社會結構、經濟面、人才面沒辦法支援,當然造成這些的原因
包括荷蘭殖民歷史、整個社會教育制度、缺乏基礎建設以及明顯的旱雨季與熱帶氣候等問題

另外,我認為跟民族性也有很大的關聯,印尼他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民主化後飛速成長
,印尼人對一個產業的概念跟我們不太一樣,在某種意義上我覺得比我們還先進。舉個例子
,一個外企要在印尼的村落發展,地方會要求你要盡量帶給當地工作機會,能用人工就人工
,不要機械化、自動化,而且必須負責當地一定比例的基礎建設。這就跟現在台灣大型企業
追求ESG一樣,訴求企業對社會的責任,印尼最大的農業公司,契作農民+僱員近三萬人。

跟台灣一樣,隨著工商發展,印尼農村的年輕人也在快速流失,但是印尼並沒有像台灣有一
套有系統的農政單位、或歷史悠久的農學院、研究機構支持,印尼有近50%的人口務農,為
了選票,官員也很積極投入農業政策,但這一套制度非一朝一夕就能生出來,我估計如果真
的有心要做,要20年,差不多快一個世代,才能成型。

印尼跟台灣一樣,糧食自給率很慘,印尼有2.7e人,他們連平常主食的米還缺到靠進口。這
是一個很有趣的國家,我去年在他們的超市逛(全聯等級),想買點紀念品,結果超市裏面一
堆進口貨XD~最後買了Sambal醬當伴手禮。(大家不要只去峇厘島觀光,不同島嶼風情差很
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