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暈車,在醫學上被稱作暈動症,是1881年由Irwin首先提出,一般暈動病的症狀表現為頭暈、面色蒼白、上腹不適、嘔吐、出冷汗、胸悶、四肢冰冷、心慌等。
究其原因,發病機制十分複雜,且沒有統一的定論,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前庭器官敏感性過高的學說——前庭功能穩定性不良是產生暈車的主要原因,而加速、旋轉、顛簸以及搖擺等運動會刺激前庭器官,引起一些列「暈車」反應。另外,對乘車的緊張不安與恐怖感、消化系統狀況不佳、睡眠差與過度勞累以及過饑或過飽會加重「暈車」,所以在乘車前一定要注意避免這些因素。
藥物治療是目前暈動症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包括以下幾類: 1、抗組胺藥——苯海拉明、茶苯海明、異丙嗪、美克洛嗪等,是暈車首選藥物,具有抗暈止吐的功效。 2、抗膽鹼藥——東莨菪鹼、苯環壬酯等,主要降低副交感神經興奮性而發揮作用。 3、鈣離子拮抗劑——桂益嗪、鹽酸氟桂利嗪等,可以增強腦部供血,提高暈眩耐受力。
4、擬交感神經藥——地芬尼多等,具有抗暈、鎮吐雙重作用。 5、中草藥——生薑、藿香正氣、小半夏湯等。生薑取材方便;藿香正氣安全有效,常用於航空暈機;小半夏湯由生薑、半夏兩味藥組成,具有很好的抗暈止吐的功效。 如此多的暈車藥各有所長,總體來說都是從治療暈眩,緩解胃部不適兩個方面改善暈動病的症狀。
具體選擇何種藥物,大家可以按照出行的時間和距離確定。 中短距離出行可以選用地芬尼多片、茶苯海明片等口服暈車藥。
這類藥物吸收一般較快,在服用30分鐘後起效,因此建議在乘車前半小時至1小時服藥,起效時間一般在4~5小時。值得注意的是,服藥時間應該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茶苯海明,每4小時服用一次,一日服用4~6次左右;地芬尼多一日3次。服藥後若仍出現暈車症狀,應避免再次服用,以防藥物過量引起不良反應。
長距離出行可以選用東莨菪鹼。
東莨菪鹼一般製作成透皮貼使用,貼後至少4小時後才會發揮抗暈動病作用,藥效可維持2~3天。一般貼在一側耳後沒有頭髮的乾燥皮膚上,等乘車結束後應及時取下,否則也可能出現不良反應。長距離的旅行可選擇該藥。
大多數暈車藥對神經系統都有一些影響,所以8歲以下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的兒童,應該禁止服用暈車藥。可以採用其他物理方法治療暈車。 另外青光眼患者應嚴格禁用暈車藥。 孕婦應當禁用暈車藥。
多數暈車藥在服用後會想睡覺,如需避免,則應選用鎮靜作用輕微些的藥品。暈車藥不可和其他感冒藥、抗組織胺藥(過敏藥或鼻炎藥)、鎮靜藥、鎮咳、去痰藥等並用,也應避免合用胃腸鎮痛、鎮痙藥。 「是藥三分毒」,服用暈車藥時,應注意用藥間隔與用藥劑量,不要因為怕暈車而私自高頻次、大劑量用藥,以免加大不良反應。
打消暈車恐懼感,藥物治療來改善。 具體選擇哪一種,長途短途多方案。
藥師介紹
祝曉雨 北京天壇醫院藥學部藥師,藥學部團支部書記,是科室微信公眾號「天壇藥師佑您安康」的管理員;負責在院官網藥學部欄目下「用藥安全」模塊內容的更新;完成病房藥房日常工作。
來源:合理用藥科普 版權聲明:此公眾號屬純公益性。我們注重分享, 文章、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我們會及時刪除。 歡迎投稿到小編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