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如果問有哪種人造物質在地球上無處不在,首先想到的非微塑膠莫屬。這些粒徑小於5毫米的顆粒最近又被發現在北極的雪,以及美國的塑膠雨里。
微塑膠污染淡水源和土壤,也隨著食物鏈進入了人類的身體。微塑膠是否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危害,至今沒有權威的科學結論。8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表報告,首次對微塑膠對人類健康構成的潛在影響進行了綜合評估。
該報告指出,目前在海水、廢水、淡水、食品、空氣、飲用水(包括瓶裝水和自來水)中都能檢測到微塑膠的存在。在數據有限的情況下,世衛組織認為微塑膠不會對人類構成健康重大威脅,但各國必須為阻止塑膠污染進一步擴散做出努力。
報告顯示,飲用水中的微塑膠顆粒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對人類健康構成潛在傷害。它們分別是物理上的顆粒滲透,化學上的添加劑等物質,以及附著在微塑膠上的微生物,也稱為生物薄膜。
從物理顆粒上來說,世衛組織認為大於150微米的微塑膠不太可能被人體吸收,但奈米級(粒徑小於0.1微米)的微塑膠可以通過飲用水被腸胃吸收,且在高濃度的條件下引起發炎等症狀。
報告稱,從另外兩方面來看,飲用水里的塑膠化學物質不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傷害,也沒有現有證據能夠證明附著在微塑膠上的微生物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傷害。
世衛組織負責公共衛生、環境的司長Maria Neira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迫切需要更多地了解微型塑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因為它們無處不在,包括在我們的飲用水中。根據現在有限的信息,目前飲用水中的微塑膠似乎不會對健康構成風險。」
需要指出的是,這份報告的結論是在目前已有研究的基礎上綜合而成的。但正如世衛組織在新聞稿中所指出的那樣,目前科學家們對微塑膠的研究數據非常有限。在報告的最後,世衛組織列出了此次所參考的研究基礎,共9份。
事實上科學家們對微塑膠的研究不僅數量不足,質量也堪憂。今年3月,全球最大STM(科學、科技、醫學)期刊《Science Direct》在量化分析了50份現有的微塑膠樣本對人體健康威脅研究後,《Science Direct》認為,在所有方面符合要求的研究樣本只有4份。要想全面了解微塑膠對人體的危害,必須進行更多的高質量的研究。
據悉,現有的廢水處理技術可以去除水中超過90%的微塑膠,其中最有效的過程來自於過濾等三級處理。傳統的飲用水處理也可以去除小於微米的顆粒。但目前,全球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口無法得到清潔飲用水。世衛組織呼籲加強對塑膠污染的監控,並進行更多的研究以了解微塑膠帶來的風險。
牙膏、臉部清洗劑、洗髮水、防曬霜、沐浴露、剃須泡沫等清洗產品都含塑膠微粒,它們經過河流、污水處理廠等而排入水環境中。近幾年,瑞典、法國等歐洲多國已明令禁止銷售含微塑膠粒子的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