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檢查診所/72歲糖尿病血糖控制得好,但卻得了痛風,要怎麼辦?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作者:王麗

  72歲的梁叔糖尿病病史20餘年,最近這幾個月出現了足部拇指第一小關節紅、腫、熱、痛的情況。不得已,梁叔來到了醫院進行檢查,血液生化檢查提示血尿酸增高,形成了痛風。醫生告訴他:這不僅與糖尿病有關係,與飲食不當也有很大的關係。得知後,梁叔一臉無辜:「不是說血糖高會引起各種並發症,所以我就想著少吃主食,多吃肉,把血糖控制好,只要血糖達標,其它都沒問題,怎麼還會這樣呢?」

糖尿病檢查診所/72歲糖尿病血糖控制得好,但卻得了痛風,要怎麼辦?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糖友,因為怕吃碳水化合物致使血糖升高,於是就改變飲食策略,少吃主食、多吃肉,結果導致體內蛋白質攝入增多,嘌呤分解代謝增多,間接導致尿酸升高,進而發展成痛風。

  在住院期間,醫院「糖尿病共同照護」中心的衛教師到病房為他進行糖尿病合併痛風患者飲食的衛教,並告訴梁叔:「高尿酸血症治療的基礎是把控飲食,減少含嘌呤高的食物攝入,並增加鹼性食物的攝入,以減少血尿酸的堆積。」

糖尿病檢查診所/72歲糖尿病血糖控制得好,但卻得了痛風,要怎麼辦?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01

  低嘌呤飲食

  每日膳食中嘌呤的含量要少於100-150g。食用嘌呤含量少或基本不含嘌呤的食物,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骨髓、水產品、發酵食物、豆類等。

  食物中嘌呤含量高的規律:動物內臟>肉、魚>豆類、堅果>葉菜>谷類>澱粉類、水果。

  各種食物中嘌呤的含量 (每100g食物)如下表所示:

糖尿病檢查診所/72歲糖尿病血糖控制得好,但卻得了痛風,要怎麼辦?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註:1、痛風急性發作期:近期有症狀,如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等禁用③④類食物,少用②食物, 以①類食物為主。

  2、緩解期和慢性期中:近期無痛風發作症狀。禁用④類食物, 少用②③食物, 以①類食物為主。

  3、高尿酸血症患者:僅有血尿酸增高,無痛風症狀。禁用④類食物,可少量用 ③類食物, 以①②類食物為主。

  02

  攝入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每日攝入量按每千克體重0.8~1.0g為宜,對於消瘦、體力勞力者、年邁者適當放寬。蛋白質以牛奶和雞蛋為主,可適量食用瘦肉、禽肉,但建議切塊,煮沸,然後去湯再吃。

  03

  合理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合理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可促進尿酸排出,如米飯、饅頭、面食等。但對含嘌呤較多的粗糧如麥麩,不宜過多食用,其他的主食選擇同糖尿病患者一樣。

  另外,糖尿病患者為了延緩吸收,避免血糖上升過快,可以增加薯類食品,如南瓜、芋頭、山藥、藕粉等,代替部分主食。

  04

  多飲水

  

  每日飲水量推薦2000~3000ml,可起到增加尿量,促進尿酸排泄以及避免尿路結石形成的作用,同時減少尿酸對腎臟的損害。但注意:合併嚴重心功能不全、嚴重腎功能不全、有顯著水腫時要限制飲水。

糖尿病檢查診所/72歲糖尿病血糖控制得好,但卻得了痛風,要怎麼辦? 汪醫師產文 第4張

  

  05

  多吃蔬菜、適量吃水果

  

  蔬菜類除香菇、豆類(如扁豆)、紫菜和菠菜不宜大量食用外,皆可食用,水果則無禁忌。患者可飲用適量的果汁、菜汁,可使尿液變為鹼性,促使結晶的尿酸溶解而容易由尿中排出。同時果汁和菜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有助於改善痛風的症狀。

  另外,糖尿病合併痛風患者要注意吃水果的量,避免引起血糖升高。

  06

  低鹽低脂膳食

  食鹽中的鈉有促使尿酸沉淀的作用, 加之痛風多合併有高血壓、冠心病及腎病等, 所以痛風患者應限鹽,每天不超過3g。脂肪攝入量一般控制在每日50g左右為宜。

  07

  禁煙禁酒

  痛風患者須禁酒,飲酒會誘使痛風發作。慢性少量飲酒也會刺激嘌呤合成增加。酒類中嘌呤含量:陳年黃酒>啤酒>普通黃酒>白酒。

  值得提醒的是:糖尿病合併痛風患者更要禁止空腹飲酒。

糖尿病檢查診所/72歲糖尿病血糖控制得好,但卻得了痛風,要怎麼辦? 汪醫師產文 第5張

  住院期間,醫生還告訴梁叔:「高血糖與高尿酸都是由於身體代謝異常所致,糖尿病患者更易並發高尿酸血症,且其帶來的並發症也更多、更嚴重。高尿酸血症不僅會引起痛風性關節炎,還可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謝紊亂,增加2型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的發生風險,包括大血管並發症、神經系統並發症、腎臟並發症等。」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