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前兆/失智失能老人「養老困局」誰來解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2018-06-06 09:36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蔣雯

失智症前兆/失智失能老人「養老困局」誰來解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她走了,我也終於能休息了。」不久前,一位正經歷著喪母之痛的人說出了這麼一句話。他那七十多歲的老母親7年前患上老年癡呆症,漸漸地,忘記了許多人和事,飲食起居也都需要靠子女。照顧了近7年,讓他精疲力盡,生活幾近崩潰。悲痛之餘,也有了開頭這句話。這不是不孝順,是目前很多相似家庭的縮影。有很多家庭陷入困局:子女還在上班,老人患病卻需要全天候陪護,工作、家庭難以協調……

  「媽媽,把這個藥吃了。」「爸爸,喝口水吧,想不想上廁所?」日前,記者來到市民邵大民的家里時,他正忙著照顧失能失智的父母。

  自從3年前父母相繼得了老年癡呆症、狂妄症以後,邵大民只好放棄生意,照顧兩位老人起居成了他生活的全部。邵大民雖然才55歲,卻已長滿白髮,看著比同齡人蒼老憔悴很多。「爸媽離不開人,需要時刻看著。爸爸吃喝拉撒全需要照顧,媽媽能自理,有時候還能幫我搭把手照顧爸爸。我現在最擔心的是萬一老媽病倒了,那日子就苦了。」邵大民言語之中透露著很多無奈。

失智症前兆/失智失能老人「養老困局」誰來解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家人時刻陪護失智老人

  父母先後患病,需要家人陪護

  聊起父母的病,邵大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2016年。那年的一天,他的父親邵欽壽在早晨5點從家里走出去後就遲遲沒有回來。家人很焦急,除了向派出所、市「農商銀行」紅十字應急救援隊尋求幫助外,還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尋人啟事。一直到下午1點多,他們才在江北街道的一處花圃邊上尋回父親。

  「這時候,家里人都意識到父親患上了老年癡呆症,很容易走失。像我父母這樣因失智而走失的老人不在少數,為此我姐夫吳洵華加入了紅十字應急救援隊,希望幫助更多的走失老人。」邵大民說,最令大家始料未及的是,在父親得病半個多月後,母親胡桂花也病了,得的是狂妄症,精神疾病的一種,發病時會打人罵人。

  邵大民說:「第一次,我媽把我爸打得頭破血流,爸爸縫了18針;第二次,我媽又把我爸給打了,眼睛那里縫了16針。我就放棄了工作,全職在家照顧他們。」

  24小時照看,兒子成了「全職保姆」

  每天大清早,邵大民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攙扶父親上廁所。父親因患上嚴重的老年癡呆症,現在大小便已不能自理,稍有不慎就尿在褲子里,拉在床上、地板上。為此,每隔兩三個小時,邵大民都會問父親想不想上廁所。到了晚上12點、凌晨2點多,他也會特意起床攙扶父親去上廁所。

  除此之外,他還要負責買菜、燒飯,給父母喂藥,幫父親洗澡,忙得連軸轉。邵大民說:「爸爸白天很能睡,前半夜很早就犯困,要去床上躺著,後半夜他就會醒來,動來動去吵得我媽媽也睡不好,有時我媽媽就會發病,暴打爸爸。我們睡在樓上也總是不安穩,一聽到響聲就趕緊跑下去看看情況。」

  照顧兩名失能失智老人,是極為辛苦的,有沒有想過為自己「減減負」?邵大民坦言,他也嘗試著將父母送到有醫院的養老機構養病,但父母不願意住,兩人還會在醫院打架。養老機構這條路行不通後,他也想過請保姆,但是這樣高強度的工作量,少有人能承受。而且請保姆費用高,照顧兩個人每個月至少要七千元以上,對於他來說也是無力負擔。

  除了全天候的照料,沉重的經濟負擔也壓得邵大民喘不過氣。父母每年光吃藥就要花去近兩萬元,如果再因病住一次醫院,又要花費好幾萬元。而家里僅邵大民的愛人在上班,就這麼一個勞力力要養活一家人。

  家有失能失智老人,照顧者有多苦

  5月18日中午12點,江北街道華店社區內一名失智老人走失,急壞了家里人。轄區派出所、市「農商銀行」紅十字應急救援隊等多方力量幫助尋找,利用監控設備追蹤,最終在六石街道湖心塘村找到了走失老人。此時距老人走失已經過去八個多小時。

  「那天,家人一不注意,他就從房間里溜出去了。全家人為了找他,累得精疲力盡。」親友透露,這名老人因車禍撞傷了大腦,智力嚴重受損,從此以後,都是家人在看管他。

  像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市民吳先生的父親患有老年癡呆症,走失時被一名好心的哥送回了老家。「父親走失時,家里人都很焦急,發動了很多親友去尋找。」吳先生說,父親不記得現在的住址,只記得老家石盆村,還好遇到了好心人。

  網友「小查」的奶奶也是一位失智失能老人。她說:「平時我們都要上班,只剩我媽一個人在家照顧奶奶。有一次,奶奶要我買橘子給她吃。我買了一大袋,結果她一頓就把橘子吃完了,吃壞了肚子,大小便拉得到處都是。我媽媽收拾了半天,累得眼淚都出來了。」

失智症前兆/失智失能老人「養老困局」誰來解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養老機構專業人士對老人進行護理

  家庭為主機構為輔 失智失能不能失去愛

  失能失智老人如何防走失,如何養老,這不僅困擾很多家庭,也是亟需正視的社會問題。對此,各方都有不少想法和建議。

  東陽市「農商銀行」紅十字應急救援隊秘書長陳曉晗介紹,失智老人走失的頻率是非常高的,高峰時期每天都會接到一起走失類的求助。失智老人出門後往往找不到回家的路,他們腦子里記得的不是現在的情況,而是以前發生的事,以前生活的地方。找不到記憶中的地方,他們會一直走,甚至走到大山里。為從根本上解決人員走失後不能高效及時尋回的技術難題,救援隊推出「平安東陽,聯你回家」公益項目,為我市家庭困難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定位器。目前,有800多個家庭領取了定位器。

  「失能失智老人養老是個難題。」陳曉晗說,如果時間、精力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家人多陪伴失智失能老人。在自己熟悉的家中,和親人一起安度晚年,是絕大多數老人的願望。如果條件不允許,也要請專人進行照顧,或者交由養老機構照料。

  「失智失能老人需要特殊護理,面對這樣的老人,普通看護人員常常精疲力盡。對於失智老人,他們缺乏生活規律和行為控制力,需要24小時護理,否則就會有危險,屬於管不住;對於失能老人,每天要伺候吃喝拉撒,屬於吃不消管。」親樂園公寓陳經理說,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送至大型的養老機構養老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可以讓老人生活得更有尊嚴。大型的養老機構有24小時專人值班,當老人出現病情,醫護人員隨時介入治療。對於失能老人,服務人員會照顧飲食起居;對於失智老人,院區內安裝有監控,實時照看,避免其走失,發生意外。

  市民政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我市失智失能老人的養老模式主要是「家庭為主、機構為輔」。家人盡監護責任,對老人進行照顧護理;在忙不過來的情況下,將老人送到養老機構養老。不過,這種方式也意味著家庭成員為照顧失能失智老人,要付出很多。

  記者手記丨給家庭照顧者實質性支持

  老齡化社會的加速到來,使養老服務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至2017年底,我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8.09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1.42%,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人29228人,占老年人口的16.15%。

  這些老年人中,失能失智老人的護理問題,成為養老服務中「最痛」的點。家庭負擔重、子女壓力大、缺乏專業的護理人員等,已然成為這些家庭的常態。

  有人說,照顧老人和照顧小孩是不一樣的,老人越來越老,是一個不可逆的結果,照顧者面對老人越來越差的身體,心理壓力比較大。家有失能失智老人,長期支出也多,照顧者會有經濟負擔。在家照顧老人,照顧者的社交基本是沒有的,這樣社會關係也會慢慢斷掉。照顧老人的成員,很多時候24小時「在崗」,自己的健康也會受影響。所以,家庭照顧者是一個非常值得尊敬的群體。

  記者採訪中接觸了很多家庭照顧者,了解到他們的辛酸和不易。在大家眼中,他們是照顧別人的人,但其實他們也渴望被照顧。我們應當探索給予他們更多實質性的支持,包括醫療、護理的支持,經濟支持,還有社交的支持,用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等方式為失能失智老人建立起一個保障制度,讓眾多有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看到新的希望。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