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跑步後氣喘是很常見的事,但如果走快兩步或爬兩三層樓就心悸氣促,那可能是心臟出了問題。今年34歲的徐女士出現這種情況1個多月後前往醫院就醫,才知道自己患了風濕性心臟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外科的華平教授團隊為徐女士完成了全胸腔鏡下二尖瓣置換術,這種微創手術不僅切口小,而且術後恢復快,術後一周徐女士已康復出院。
圖文無關,僅為配圖
微創手術切口僅5cm,患者免受「開胸」之苦
華平教授介紹,風濕性心臟病導致徐女士二尖瓣重度狹窄並中度返流,但以往常規的二尖瓣置換手術都需要做一長約15cm的胸部正中切口,並鋸開胸骨才能完成。考慮到徐女士對手術傷口美觀的要求,結合徐女士病情,華平教授決定為她施行微創全胸腔鏡下二尖瓣置換術。
2019年1月21日,在該院麻醉科紀風濤副教授及手術室等部門的配合下,華平教授為徐女士施行了全胸腔鏡下二尖瓣置換術。術中在徐女士右側乳房下做了一長度僅為5cm的小切口,在全胸腔鏡下施行了微創二尖瓣置換術。手術團隊密切配合,僅用時3小時20分鐘便順利完成手術,術中出血量僅為50ml。
由於採用了全胸腔鏡手術,不但切口小而且隱蔽,既滿足了徐女士愛美的意願,而且術後恢復很快。徐女士術後4小時即拔除了氣管插管並開始進食,術後24小時即拔除了胸腔引流管,術後第二天便已轉到普通病房並下地活動,術後一周便已順利康復出院。
術後切口長度僅為5cm
外科微創化成主流,快速康復並發症少
「外科微創化已經成為指導整個外科治療的理念。」華平教授指出,相較於傳統開胸心臟手術,全胸腔鏡心臟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感染風險小、術後並發症少、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契合了「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除此之外,微創手術的實施也可滿足患者的美觀要求,減輕患者心理負擔。
華平教授介紹,心臟體外循環手術是外科手術中最複雜和特殊的手術,相比較傳統開胸心臟手術,全胸腔鏡心臟瓣膜手術切口很小,所有的手術操作都只能通過腔鏡器械來完成,所以要求術者具備更精湛嫻熟的技藝,也要求手術團隊配合更默契。因此,目前國內僅有少數大的心臟中心能常規開展全胸腔鏡下瓣膜置換術。
術中手術團隊默契配合
警惕活動後心悸氣促,嚴重可危及生命
華平教授介紹,風濕性心臟病是由於風濕熱活動累及心臟瓣膜而造成的心臟瓣膜損害,目前多認為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而引起。風濕性心臟病是亞洲國家常見的心臟瓣膜病,可造成單個或多個瓣膜病變,其中最容易導致二尖瓣狹窄和(或)關閉不全。
根據病情輕重,患者可能出現活動後心悸氣促、咳嗽、咯血等症狀,並可能並發心房顫動、中風、感染性心內膜炎、肺部感染等並發症,嚴重者可導致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出現活動後心悸、氣促,運動耐力下降等症狀,應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華平教授指出,換瓣手術是目前治療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的主要方法,手術效果很顯著。對於瓣膜置換術後的患者,要定期復查心臟彩超了解人工瓣膜的情況。對於更換機械瓣膜者,還應服用華法林抗凝,並定期監測凝血酶原國際比值,以保證治療效果。
本文指導醫生:
華平,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外科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