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點擊上方「好醫術心學院」訂閱每天6點半早讀
距離課程召開倒計時5天
01
心臟解剖與心電圖基礎
心 臟 解 剖 位 置
心臟位於胸腔的縱隔內。其所在位置相當於第2-6肋軟骨或第5-8胸椎之間的範圍。整個心臟2/3偏在身體正中線的左側。
一尖一底:心尖、心底
三緣:左緣、右緣、下緣
兩面:前(胸肋)面
下(膈)面
額面心臟解剖與心電軸
心臟激動與ECG
傳導系統神經支配與血供
-
傳導系統受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支配
-
竇房結由竇房結動脈供血,60%來源於右冠狀動脈,40%來源於左冠回旋支
-
房室結動脈80%來於右冠狀動脈,20%來源於左冠狀動脈
-
右束支來源於第一間隔支供血
02
AMI的心電圖表現
AMI中T波的改變
(1)超急性期的T波高尖
➤呈帳頂狀或尖峰狀,電壓可高達2 mv
➤對AMI的早期診斷有重大價值
➤可單獨出現,也能與ST段改變同時出現
➤並非所有AMI都可記錄到
(2)T波的演變過程為:
①T波增高後與抬高的ST段融合為單向曲線;
②數日內,T波由高尖向低平、平坦、倒置,呈「冠狀T波」;
③數周至數月後,倒置的T波逐漸變淺、直立。
AMI中ST段的改變
(1)ST段較長時間抬高
ST段抬高持續數天後逐漸下降,提示心肌微循環未再灌註,常見於罪犯血管未獲得早期有效的再灌註干預治療(溶栓或PCI),或干預治療無效(溶栓不成功或PCI術後出現無復流現象),血栓也未發生自溶。當ST段持續抬高2周以上時,室壁瘤可能形成。
(2)ST段短時間內回降
2 h內回降≥50%,提示罪犯冠脈再通,心肌有效再灌註。ST段回降越早,降幅越大,再灌註越充分。多見於早期成功再灌註(溶栓或PCI),部分為血栓自溶或側支循環及時建立。
ST段變化
(3)ST段一過性再抬高後迅速回降
多見於再灌註治療時堵塞血管開通並發生再灌註損傷使ST段再抬高,伺候再灌註損傷的作用消失或改善,心肌微循環得到有效再灌註後,ST段再次回降並持續下降。
(4)ST段抬高與回降交替出現
多見於冠脈內血栓形成後或溶栓後24 h內,繼發性體內纖溶系統和抗凝血系統的功能亢進。二者交替時分別使冠脈血管閉塞、開通交替發生,患者容易發生再梗死。當24 h後出現ST段的再抬高,應考慮發生了再梗死
AMI中Q波的改變
-
AMI發生後6~14 h,多數患者心電圖出現病理性Q波。新出現的病理性Q波是確定AMI診斷的依據之一
-
病理性Q波有兩種成因:
①組織學上的心肌壞死,一般表現為不可逆性Q波;
②頓抑心肌一過性的電功能喪失,表現為可逆性Q波。
-
Q波的演變:
➤ Q波進行性家身後持續不變:提示心肌發生組織學壞死
➤ Q波部分消失或變小:如見於AMI早期,提示頓抑心肌獲得挽救,獲得再灌註;如見於AMI晚期,病灶小、疤痕退縮及鄰近心肌肥厚
再灌註後獲益的心電圖變化
心電圖ST-T改變是評價心肌微循環血流再灌註的「金標準」,其提供的預後信息超過了單純的冠脈造影。
(1)冠脈溶栓再通的心電圖表現
➤抬高的ST段在2 h內或相隔30 min內回降>50%
➤出現再灌註性心律失常
(2)病理性Q波
有效再灌註能使病理性Q波不出現或幅度減低、出現的導聯數目減少、消失的比例升高(心肌組織水平的微循環得到有效再灌註後2~6個月消失)。
上述指標出現的時間段明顯不同,早期(再灌註後90 min)觀察ST段改變,12~24 h觀察T波變化。
T波電交替
-
T波電交替指心律規整時,心電圖T波的振幅、形態和極向出現逐搏交替的變化。當變化幅度較低,肉眼不能分辨(微伏級電壓)時,稱微伏級T波電交替。AMI出現T波電交替是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猝死的獨立預測因子。
-
急性早期檢測出的T波電交替可能預測急性期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心肌梗死後4~6周檢測的T波電交替對更遠期的危險分層有意義。
竇性心率震蕩
正常人1次室早後常有竇性心率先加速後減速的雙相變化,AMI後交感興奮,自主神經的平衡打破,竇性心率震蕩減弱或消失。AMI竇性心率震蕩減弱,死亡率增高,易發惡性室性心律失常。
J波
AMI時心電圖出現J波時預後差,屬於繼發性J波,常伴QT間期延長。易發惡性室性心律失常致猝死。
03
心肌梗死與心電圖定位
「6+2現象」
廣泛導聯中至少有6個導聯的ST段壓低和2個導聯的ST段抬高
-
ST段抬高:aVR↑,且抬高程度aVR↑> V1↑
-
ST段壓低: V2-V6 (以V4-V6最明顯),及Ⅱ、Ⅲ、aVF (Ⅱ導聯最明顯),aVL壓低不明顯或無壓低
-
心電圖可表現為正常:見於多支血管複雜病變可能有側支循環代償
左主幹病變心電圖特點
n男性,56歲,左主幹病變,A圖示未起病心電圖,B圖示胸痛發作時,I、II、III、aVF、V2-V6導聯ST段顯著下斜型壓低,T波負正雙向,aVR導聯ST段抬高
前降支梗死部位鑒別
心電圖定位心肌梗死部位流程圖
04
心肌梗死特殊心電圖判讀
心肌梗死與LBBB
心電圖示:LBBB合併心肌梗死。LBBB使胸導聯抬高或壓低變得不可靠,通常會掩蓋心梗。LBBB可以通過寬QRS波群、V6導聯鋸齒狀R波和V1導聯rS波識別。
此外,T波應與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電圖還顯示III、aVF導聯T波雙向和倒置(箭頭),與QRS主波方向相反,提示缺血。這些表現是特異性的,但對缺血或梗死的敏感性不是特別高。
AMI並LBBB診斷
診斷依據。針對Sgarbossa評分標準敏感性較低(評分≥3時,敏感性約20%)的問題。史密斯(Smith)等的研究提出ST段抬高/S波振幅≤-0.25,則診斷敏感性可達84%。
•2013ACC/AHA指南在內的諸多文獻,均採用Sgarbossa標準作為LBBB合併AMI的
心肌梗死與LBBB
LBBB合併心肌梗死(正在發生)的例子。I、AVL導聯可見Q波,V5-V6導聯可見ST段抬高。
心肌梗死與RBBB
心電圖提示右束支傳導阻滯(RBBB)合併前壁 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需要急診PCI治療
de Winter綜合征
-
心電圖特點
1.V1-6導聯J點壓低1-3mm,ST段呈上斜型下移,隨後T波對稱高尖
2.QRS波通常不寬或輕度增寬
3.部分患者胸前導聯R波上升不良
4.多數患者avR導聯ST段輕度上抬
-
臨床特徵
與ST段抬高型前壁AMI患者相比,該類患者更年輕、多為男性及患有高膽固醇血症,提高認識可減少診治延誤
de Winter綜合征處理
-
de Winter綜合征的ST段是壓低為主
-
造影結果多提示為左前降支完全閉塞或者次全閉塞,必須行急診冠脈介入治療,開通梗死相關血管,挽救存活心肌
心電圖特點
-
T波特徵性改變主要出現在胸前導聯,以V2-3導聯為主,有時可以擴展到V4-6導聯,少數病例Ⅱ、Ⅲ、aVF導聯也有特徵性改變
-
無異常Q波或R波振幅下降或消失
-
無ST段移位或輕度抬高(<0.1mV)
-
心絞痛緩解後出現T波對稱性深倒置或雙向,以後逐漸轉為直立的動態演變過程,持續時間數小時至數周等
-
上述T波特徵性改變當心絞痛再次發作之後,可以重復
說明
本文來源:胡大夫心健康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下載好醫術APP 查看最新心衰指南以及名師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