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前兆/家有失智老人 專業人士告訴你 照顧重點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來源:羊城晚報

  找不到回家的路,記不得至親的臉……患上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腦子里就像有一個橡皮擦,一點點擦去生活的記憶。對他們的親人而言,全是揪心的痛。問題是:該如何照顧好他們的晚年?

  【案例】

  照顧失智老伴

  阿婆身心疲累

  何婆婆的老伴今年82歲,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症。「早期只是老忘東西的症狀,如今生活不能自理」。何婆婆只能24小時形影不離地照顧他,「買菜、做飯,都得帶著他。」何婆婆無奈道,「生了這個病,他慢慢反應也比較遲鈍,我怕他出門忘了回家的路,所以我就牽著他走。」孩子工作忙,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何婆婆不想加重孩子的負擔,便把照顧老伴的擔子壓在了自己身上,喂飯、擦洗、按摩……她一步都不能離開老伴。

  80歲以上老人患病率25%

  失智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老人的生活殺手,據統計80歲以上患病率高達25%。失智症不是單純的一種疾病,而是一組認知功能區全面或者持續減退的症候群,認知功能下降,行為能力、表達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受到嚴重限制,令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軀體並發症多。阿爾茲海默病、血管性癡呆、路易體癡呆等疾病都會有失智表現,其中阿爾茲海默病是導致失智症最多的一個病因。

  失智在患病初期,外在表現為人際交往和社會功能的弱化,當病情發展到中晚期時,基本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和全身性癱瘓,需要24小時不間斷的照顧。

  如何照顧失智老人呢?

  失能失智老人高度依賴他人照料,原則上1個失能老人需要3名家庭成員照料,負責照料的子女大多都是「上班族」,根本無法長期全天照料。然而親人在家中照護,或者再請保姆輪班看顧,但都缺乏專業的護理知識與技巧,只會加快老人的認知退化,以致家人的心理壓力更大。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將失智老人送到養老院接受專業護理。

  越秀銀幸頤園養護院護理部副院長陳曉苑介紹,失智老人常常有行為異常表現,徘徊、妄想、玩弄大小便、不願洗澡等,所以照顧他們,需要個性化的護理。陳副院長隨手打開工作區備忘錄,上面每一頁都清晰記錄每個老人的生活習慣,像何伯不願意洗澡;陳奶奶不喜歡穿黑色衣服;王婆婆不喜歡玩球;陳叔叔每天會鬧著坐車回家……

  所以,病區每收治一位新患者,會對患者們進行一系列專業評估,包括跌倒風險、吞咽功能、心理狀態、營養狀況等,以及失智程度制定失智分級照護計劃。

  照顧周到不是一切包辦

  對失智老人的照護兼顧生理照護和心理照護,常見的是音樂療法、園藝法、沙盤療法等等。記者在招商高利澤·廣州番禺國際康復頤養中心看到,他們提出將蒙台梭利兒童早教用到失智老人照護上。該頤養中心總監黃子欣介紹,目前針對於適合失智老人的專業護理機構還處於起步階段,國外的相關經驗,非常值得借鑒。

  蒙台梭利非藥物療法便是法國養老機構提出的照護理念。黃子欣解釋,老年癡呆症是不可逆的,他們越活越像「老小孩」,幫助失智老人料理生活,並不是包辦代替一切。比如對輕度失智老人,要督促他們自己幹活,如打掃房間、梳洗、進食等。家居照顧往往不會注意這些細節,像吃飯這件事,家里人會覺得老人吃得太慢,乾脆就喂他們吃,其實這是不對的。

  「我們提倡讓老人自己吃飯,即使吃1個小時,也不能喂。」黃子欣說,「適當的自理可以延緩智能的衰退,因為人體功能都是用則進、不用則退。」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