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據報導,一名43歲IT從業人員,2014年確診中度抑鬱強迫混合障礙,2016年復發。據悉,2014年,他被確診為中度抑鬱強迫混合障礙,經治療後痊愈康復。可是沒想到,2016年抑鬱症再度復發。
藥物的副作用讓他雙目呆滯、行動遲緩,「像是變了個人」。查閱大量資料後,他開始通過跑步來尋求治療。直到現在,他現在也愛上了跑步,沒有了當初被逼迫的感覺。每天按時按點,很有儀式感地換上跑鞋和衣服,每完成一次「半馬」或「全馬」,他喜歡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打卡」,然後吸引一眾人點讚,「很有成就感」。
跑步竟然對治抑鬱症有神奇的療效
其實,不僅報導中的IT男子嘗試用跑步對抗抑鬱症,連萬科前副總裁毛大慶也曾被報導通過跑步治好了抑鬱症。對於抑鬱症,或許有人還停留在「心情不好」、「自我矯情」等認知,由於人們對抑鬱症的不理解,以及患者自身病恥感的糾纏,往往導致抑鬱症患者不願意就診,以致難以治愈,甚至惡化造成悲劇。
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精神醫學科與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潘集陽教授在此前採訪中告訴家庭醫生在線編輯,正視抑鬱症是非常重要的,抑鬱症患者應得到正規醫學治療,目前國外治療方法中,大部分患者接受藥物治療,部分患者接受行為認知治療(CBT)。
專家推薦兩大方法治療抑鬱症
為防止抑鬱症患者走向自殺的悲劇,發現身邊有人得了抑鬱症,應該如何治療呢?潘教授表示,抑鬱症治療可根據導致疾病的外因和內因進行分析。內因主要是大腦神經生物學的缺陷,這是遺傳易感性。
若有外因,則就可以自己調節了。
1、比如光線可以影響人的心情,家人可以讓房屋的光線變亮,盡量與外界亮度吻合,這可以提高個人的警覺性。
2、可聽音樂進行調節,但具體要聽什麼音樂有受到個人喜好,文化、教育程度背景,如有些人本身不喜歡聽音樂,囑其聽音樂可能會讓其心情更差。
3、運動和旅遊也是可以調節抑鬱情緒的方法,當然還要看患者個人的意願,若是患者本身就不喜歡旅遊和運動,強迫患者只會適得其反。因此,不管是家屬、朋友還是老師,都應站在病人的角度著想。
4、藥物治療。至於藥物治療,一般用5-羥色胺再攝取阻斷劑,其原理就是在大腦兩個神經元之間有突觸間隙, 5-羥色胺遞質缺乏會導致抑鬱心情,藥物則阻斷突觸間隙5-羥色胺遞質再吸收提高情緒。
第二類藥物是雙重抑制藥物,即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阻斷劑,這是針對提高患者突觸間隙5-羥色胺的濃度和去甲腎上腺素的濃度二提高情緒;
第三類藥物與多巴胺系統有關,多巴胺與人的心境、快感緊密相關;第四類主要作用於生物節律的受體,叫M1、M2,主要通過改變受鬱體,使生物節律發生改變,從而達到治療抑鬱的目的。」
出現抑鬱一定要吃藥嗎?
潘集陽主任醫師還提醒我們,診斷抑鬱症,必須符合症狀標準(心境低落、興趣喪失)和嚴重標準(社會生活受到影響)至少已持續2周。
所以說,並非一出現抑鬱就要吃藥,如果只是短暫的抑鬱情緒,並非抑鬱症,可通過多出門鍛煉,和老朋友聚會的方式改善心情,旅遊是緩解抑鬱情緒的一種不錯方法。出現情緒抑鬱超兩周應該到醫院心理科就診,由專業醫生判斷如何治療。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