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1
指甲豎紋,是身體虛弱的表現?
指甲表面沒有絕對的平整,只要細看,都會有一些細紋,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指甲的鎖水能力會逐步減弱,因而老年人出現豎紋的情況會較多,一般來說,這都屬於正常現象。
但若是短時間內指甲豎紋明顯增多,可能與睡眠不足導致神經衰弱或是缺乏維生素A有關。這時候則需要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並適當多吃蘋果、櫻桃、香蕉、桂圓、南瓜、綠豆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若指甲豎紋凹陷很深,或是有顏色,可能是甲營養不良,或者灰指甲,最好盡快去醫院檢查一下。
2
指甲橫紋,是營養不良?
若只是單純的橫紋,有可能是嚴重缺乏蛋白質或者營養不良的表現,應適當多吃豆類、蛋類、禽肉類、果仁類食物補充蛋白質;
若有橫紋並凹陷,這種情況也叫博氏線,是指甲暫時停止生長的表現。當指甲受到外力損傷、嚴重缺鋅或營養不良時會出現;也可能是高熱疾病,如:麻疹、腮腺炎,或者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導致的,建議及時做個全身檢查。
3
指甲白斑,是體內寄生蟲作怪?
指甲上出現不透明白點,其實與缺鈣、寄生蟲沒有太大關係。
若指甲在生長時,甲皮或甲母質受到輕度外傷,如:大力修剪指甲、受外力撞擊,則可能會出現白點。不過由於指甲生長比較緩慢,所以在受傷很長一段時間後,白色斑點才會顯現。
但當指甲白點開始渾濁且逐漸變大,甚至蔓延到整個甲板、甲床,這就有可能是真菌感染的症狀,比如:真菌性白甲。
4
指甲出現黑線,是癌症預警?
當指甲出現一條垂直的黑線,並延伸至指甲的兩端,而且這條線不斷地變寬、變黑,則要提高警惕!
線狀黑甲的常見原因是甲母痣,因黑素細胞異常增生、聚集所致,一般不會造成威脅;但當甲母痣寬度>3mm、短期內明顯增寬、呈尖三角狀、甲板破壞、甲周皮膚出現黑斑時,就可能是早期甲黑色素瘤,建議做甲活檢。
但出現甲黑線也不要過於緊張,也可能是外傷、真菌感染、部分用藥引起的。
5
指甲月牙越多越健康?
大多數人的指甲上都有形似月牙的白色區域,學名也叫甲半月或半月痕,是指甲生長過程中的自然現象。
指甲是由甲母質不停製造新的角蛋白細胞,並保持不停地生長從而形成甲板。
因為甲母質的生長速度是中間快、兩邊慢,在角蛋白細胞變成半透明和變硬的過程中,就自然形成弧形的白色與半透明的交界。
而有的人因為先天的甲母質比較靠後或指甲的生長速度較慢等原因,也會使得月牙「隱藏」,讓人看不見。
每個人的新陳代謝效率不同,因此月牙的多少也有差異,無需特別在意。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月牙在短時間內全部消失或者突然全部長出來了,這很有可能是甲狀腺和新陳代謝有問題,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指甲有顏色怎麼回事?
健康的指甲顏色應該是均勻的淡紅色或粉色,短期內出現異常的顏色變化,可能預示著疾病。
若指甲甲板整個渾濁,均勻地增厚而呈黃色,且生長緩慢,可能是黃甲綜合征,提示我們呼吸系統存在疾病隱患,比如慢性支氣管炎等;
若指甲不僅變黃變厚,還伴隨甲板表面變得粗糙、凹凸不平,下面會有角質堆積,時間久了,還出現甲分離情況,就可能是灰指甲,與真菌感染有關;
若長期指甲發紫,可能與心臟疾病有關,也可能是風濕類免疫疾病導致;
若呈現灰白色或白色的話,則可能說明血液中紅細胞偏少,很可能是貧血導致的。
7
指甲變化一定預示疾病?
指甲是由甲床生長出來的,甲床屬於人體結締組織,分布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當身體內部出現健康問題,的確會在指甲上有所體現,也就是說,疾病會導致指甲變化,但這並不代表指甲有變化,一定是身體出現問題。
因此,指甲只能成為健康狀況的參照物,當其出現變化,不要惶恐不安,及早做個檢查便可。
8
如何健康護甲?
1
減少接觸硬物
喜歡用指甲去摳東西、撓癢癢、捻東西等,這些小習慣很容易使指甲斷裂,嚴重的話還會損傷甲床,而若不做好傷口的清理,易出現感染。
2
少美化指甲
這里指的是經常塗指甲油的行為。因為在美甲的過程中,用到的器具往往是公用的,可能帶來交叉感染;在修甲過程中也很容易傷到正常的甲周結構,引起甲溝炎等;另外,指甲油的成分會導致部分人群出現過敏性皮炎。
因此,愛美之心可有,但是做指甲的頻率還是越少越好。
3
正確剪甲
指甲要經常修剪,以避免藏污納垢,保持衛生。修剪指甲也需要注意三點:
①先用熱水泡軟後再剪;
②先剪中間,再修兩邊,剪的時候不要貼近肉,稍微留一點,剪成橢圓形;
③指甲也要做好保濕工作,平常可以多塗塗護手霜。
建議每個人最好有自己專用的指甲刀,不要公用,以免造成感染。
4
營養素護甲
指甲床不斷產生指甲組織,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的攝入有助於支持新指甲細胞的生長、形成、強度和韌性。
如蛋白質、維生素C是指甲組成的基礎,賦予指甲力量和彈性;鎂參與蛋白質合成,是指甲生成長所必需的;ω-3脂肪酸能使指甲有光澤……
蛋白質可以在肉類、魚類、蛋類、豆類、堅果等食品中攝取;維生素C大量存在於橙子、橘子、獼猴桃、西紅柿等中;全谷物、深綠色蔬菜、藜麥、腰果、杏仁等是鎂的良好來源;深海魚、亞麻籽等中有較豐富的ω-3脂肪酸。因此,更要注重均衡飲食,適當多攝入所需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