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導語:短期幽門螺桿菌治療顯著降低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風險,且持續時間最長。
·BMJ·
大蒜提取物能降低胃癌死亡率!這是一項有「蒜香」的研究
DOI:10.1136/bmj.l5016
2018年,全球第三大癌症致死原因胃癌的預計死亡人數中,近一半發生在中國。而中國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是全世界胃癌死亡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流行病學證據表明,感染幽門螺桿菌與胃癌前病變的進展和胃癌的發生有關,並表明富含維生素和大蒜的飲食可以預防維生素攝入量不足的高危人群的胃癌。
因此,這項試驗評估了補充維生素和大蒜補充劑,以及根治幽門螺桿菌,在預防癌前胃病變向胃癌發展中的作用。
長達22年的隨訪結果表明,根治幽門螺桿菌有明顯的預防胃癌效果,該效果22年持續存在(優勢比0.48,95%CI :0.32至0.71)。
同樣,補充維生素後胃癌發病率也顯著下降(0.64,0.46至0.91),而補充大蒜則沒有顯著降低胃癌發病率(0.81,0.57至1.13)。
不過,所有這三種干預措施均顯著降低了胃癌的死亡率。
幽門螺桿菌治療的調整後風險比為0.62,補充維生素為0.48和補充大蒜為0.66,分別依次降低了38%、52%和34%的胃癌死亡風險。
在22.3年的隨訪中,短期幽門螺桿菌治療顯著降低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風險,這種治療效果持續時間最長。多年服用維生素可以顯著降低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補充大蒜還能顯著降低胃癌死亡率,並有望降低胃癌發病率,但沒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這些發現為胃癌的預防提供了許多潛在的策略。
·BMJ·
支持獲批藥物的臨床證據,近一半存在較高偏倚風險
DOI:10.1136/bmj.l5221
近年來,我們源源不斷地聽到新藥獲批上市的消息,每款藥物獲批前都由監管機構基於該藥物的關鍵臨床研究,負責評估新藥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抗癌藥物已成為歐洲新藥批准的最大類別,2017年,歐洲超過1/4的抗癌藥被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批准。
隨機對照試驗(RCT)被廣泛認為是評估新藥臨床療效的「金標準」。然而,RCT試驗的設計、實施、分析或報告中的缺陷可能會導致治療效果評估產生偏差,該偏差會影響臨床結果。
因此,必須通過評估結果偏倚的風險,系統地篩查支持新藥批准的試驗有效性。
2014年至2016年間,EMA基於54項關鍵性研究,批准了32種新的抗癌藥物。其中,41例(76%)為隨機對照試驗,13例(24%)為非隨機對照研究或單臂臨床試驗。
在39項RCT試驗中,幾乎四分之三沒有將總生存期或生活質量作為主要終點來衡量,而是以替代指標,例如無進展生存期和緩解率來衡量。
而且,有19項隨機對照試驗(占49%)在其主要結局中存在較高的偏倚風險,包括缺少結果數據和測量結果。
監管機構經常對現有的關於新型抗癌藥物的證據的適用性提出質疑,這些缺陷包括臨床獲益的幅度,不適當的對照和非優選的研究終點等,但這些沒有在publication中的limitations里聲明。
也就是說,幾乎一半的隨機對照試驗存在較高的偏倚風險。決策者、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應該在關鍵試驗中仔細考慮偏倚的風險,以及新癌症療法可以為患者提供多大程度有意義的益處。
·Lancet·
早期聯合治療糖尿病突破階梯局限,T2DM管理新方向有著落了!
DOI:10.1016/S0140-6736(19)32131-2
高血糖是導致糖尿病並發症的重要病因,傳統治療2型糖尿病的策略可能由於藥物療效的局限性、臨床惰性等原因導致患者治療方案調整不及時、治療達標率低,進而導致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並長期暴露於高血糖的環境中,增加了糖尿病並發症的風險。
因此,長期控制患者血糖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核心。
VERIY研究是首個探索口服藥早期聯合策略對於新診斷T2DM患者長期血糖控制效果的臨床試驗,是一項為期5年、全球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雙盲臨床試驗,共納入34個國家2001例新診斷的T2DM患者。
階段2的情況與1相似,聯合治療組在5年內需要使用胰島素的風險降低26%。
兩種治療方法:安全且耐受性均良好,不良反應發生率相似,沒有與治療相關的死亡。
也就是說,維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的早期干預與當前的初始二甲雙胍單藥治療失敗後再加入第二種藥物的標準方法相比,具有更大,更持久的長期益處。可能是由於其作用機制互補,其中維格列汀增強胰島β細胞功能,而二甲雙胍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JAMA·
利納格列vs格列美脲作為二甲雙胍後的二線降糖治療方案,其心血管安全效果並不差噢
CAROLINA隨機臨床試驗
DOI:10.1001 / jama.2019.13772
在選擇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時,心血管安全性、降糖的有效性、低血糖風險、對體重的影響和成本是主要的考慮因素。利納格列汀是一種選擇性的、每日只需使用一次的DPP-4抑制劑,被批准用於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其發生低血糖的風險較低,對體重影響較小。
對於2型糖尿病和早期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的患者,長期使用利格列汀與格列美脲相比對主要心血管事件有何影響?
主要結果是首次出現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或非致命性中風的時間,旨在確定利格列汀與格列美脲的非劣效性。
在常規護理中分別增加利格列汀(5 mg/每日1次)或格列美脲(1至4 mg/每日1次),中位平均隨訪時間為6.3年。研究結果表明,利格列汀組有11.8%的患者發生主要結果,格列美脲組12.0%的患者發生主要結果(HR,0.98 [95.47%CI,0.84-1.14]; 非劣效性P <.001),滿足非劣等標準。
兩組發生不良反應的比例相近,利格列汀組 vs 格列美脲組為93.4%vs 94.9%。利納格列汀組10.6%的患者和格列美脲組37.7%的患者發生至少1次低血糖不良事件。
也就是說,利納格列汀與格列美脲作為二甲雙胍後的二線降糖治療方案,其心血管安全效果並不差。
·NEJM·
在房顫和穩定型冠心病患者中,利伐沙班單藥治療的療效不遜於聯合治療
DOI:10.1056 / NEJMoa1904143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後使用雙重抗血小板治療(P2Y12抑制劑+阿司匹林)可降低缺血性或動脈粥樣硬化血栓事件的風險,包括支架血栓形成、復發性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
在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中,大約有5 – 7%的患者需要長期口服抗凝治療。
因此,選擇最有效的抗血栓治療房顫和穩定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是一項臨床挑戰,需要仔細評估每個患者局部缺血和出血的風險。
AFIRE研究是一項來自日本的多中心、前瞻性、開放標籤、平行組、隨機對照試驗,納入的患者在1年前接受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或冠狀動脈搭橋術(CABG),或經血管造影證實為不需要血運重建。
患者被隨機分配於利伐沙班單藥治療或利伐沙班加單一抗血小板藥物聯合治療。主要療效終點為復合心血管事件(卒中、體循環栓塞、心肌梗死、需要血運重建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或全因死亡。
由於聯合治療組死亡率增加,該試驗被提前終止。中位治療時間為23個月,中位隨訪時間為24.1個月。
研究表明,利伐沙班單一療法在主要療效終點方面不遜於聯合療法,事件發生率(每患者每年)分別為4.14%和5.75%(HR,0.72;95%置信區間[CI],0.55至0.95;非劣效性P <0.001)。在主要安全終點方面,利伐沙班單藥優於聯合療法,每患者每年的事件發生率分別為1.62%和2.76%(HR,0.59;95%CI,0.39至0.89;優效性P = 0.01)。
因此,在房顫和穩定型冠心病患者中,利伐沙班單藥作為抗血栓治療的療效不遜於聯合治療,並且在安全性方面表現優越。
往期回顧
2019.9.18四大神刊:腎移植風險可預測,魚油無法改善早產,花生過敏怎麼辦?
2019.9.12四大神刊:魚肉惹人愛,風險說拜拜!抑鬱症或乳腺癌,研究指南馬上來
2019.9.04四大神刊:人至中年,為何而亡?心血管研究超密集發表,到底發生了什麼?
2019.8.29呼吸猶如吸「毒」,久坐等於自殺,補品什麼用沒有?
來源:梅斯醫學
推薦閱讀
改善醫療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