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長假過後,寒露時節到來。此時太陽直射點於南半球繼續南移,大陸所處的北半球的陽光照射角度已明顯傾斜,地面所接收到的熱量較於夏季顯著減少,氣溫下降幅度逐漸增大。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成傑輝主任中醫師介紹,氣溫降得快是寒露時期的特點,尤其一場秋雨過後,更能讓人感受到秋天的涼意。不過風雨天氣大多維持時間不長,受冷高壓的影響,白天往往秋高氣爽,適宜進行體育鍛煉。他指出,寒露時期氣候以涼爽乾燥為主,此時養生調理以溫暖潤燥,強身健體為重點,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穿:秋涼添衣莫露腳
「寒露腳不露」,應盡量少穿涼鞋
寒露過後,冷空氣的勢力範圍繼續擴大,北方地區已普遍進入深秋。「吃了寒露飯,少見單衣漢」,南方地區氣溫降幅也逐漸加大,換季穿衣最好厚薄搭配,體力勞力者注意不要赤膊露身工作,女士們也當注意不要穿無袖、露背、露臍或短裙熱褲等涼爽夏裝以防受涼感冒。「寒露腳不露」,此時日常起居應盡量少穿涼鞋,體弱及平素畏寒怕冷之人應當注意穿上能覆蓋踝關節的襪子以護陽保暖,以免寒從腳下生。人的雙腳是距離心臟最遠的部位,人於行走時隨著足部肌肉運動、血管收縮舒張,把血液「泵」回心臟,因而雙腳又被譽為「人的第二心臟」,與健康關係密切。雙足為肢體末端,血液循環較差,且由於足部脂肪層很薄,血管分布相對表淺,熱量散失快,因而很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影響。寒露開始尤當注重足部保暖,建議晚上用熱水泡腳,素體怕冷之人更可用艾葉、花椒、當歸等藥材煮水沐足,能起到很好的溫經通絡、祛病延年的效果。
吃:飲食溫潤禦涼燥
西瓜等水果此時不宜多吃
秋分節氣過後,自然界陽消陰長的趨勢更加明顯,暮秋之涼燥氣候越加顯著。飲食調養當注重選擇溫和或溫暖柔潤之品以防涼燥之邪損陽傷陰。「燥性則幹」,對素體陰虛有熱常有口幹舌燥、口瘡粉刺、午後潮熱、陰虛盜汗、大便幹結之人,宜少吃牛肉、羊肉、狗肉等大熱峻補之品,否則燥邪與熱邪兩陽相結,容易加重陰虛燥熱症狀。
而素體陽氣偏虛、惡風怕冷、手足不溫、口淡不渴或喜熱飲之人,應當忌食苦瓜、西瓜、綠豆等苦寒之品以免損傷脾胃陽氣。核桃、板栗、枸杞、山藥、黑豆、黑芝麻等藥食兩用之品,屬性偏溫,或補脾健胃、或脾腎雙補、或養肺平肝,或潤肺燥、或潤腸燥,可在煲湯或煮粥時適當加入,並根據個人體質差異,靈活加減,對身體大有裨益。
蜂蜜溫和滋潤,晨起喝杯蜂蜜水可防便秘
蜂蜜味甘性平,屬溫和滋潤之品,具有很好的養顏、潤肺、清腸、益胃的功效,最宜秋天乾燥的氣候服食。《本草綱目》記載蜂蜜能「除眾病,合百藥,久服強智輕身,不饑不老,延年益壽」,是天然的養生保健品中之上品。用水沖服,或兌入牛奶、豆漿,但水溫不宜過高,否則容易破壞蜂蜜的營養物質。因蜜蜂含糖,糖尿病患者應慎服。過敏體質者尤其是對花粉過敏者,也應避免進食。
嘗:秋蟹嘗鮮有講究
秋天是螃蟹最好吃的季節,寒露節氣來臨,恰好開始步入農歷9月,正是蟹肥膏紅、肉嫩味美之時,但如果「不會吃」,很可能會對健康造成損害。首先,死蟹絕對不能吃。由於螃蟹死後體內的組氨酸經過細菌分解後會產生大量組胺,即使煮熟也不能破壞。組胺會引起過敏性食物中毒,導致頭暈頭痛、胸悶、心悸、氣促,或出現蕁麻疹、哮喘等症狀。其次,螃蟹性寒,多食易傷脾陽,而生薑、紫蘇性溫,具有散寒和胃、解毒的功效,可於烹調時適當搭配;煮蟹時亦宜加入食醋調味,除殺菌外還能破壞蟹中的組胺,既提鮮,又健康。
此外,螃蟹為高蛋白、高膽固醇食物,多吃不利於消化,感冒發熱、肝炎、胃痛、腹瀉之人宜飲食清淡不宜吃蟹;膽囊炎、膽結石等疾病形成與膽固醇過高及代謝障礙有關亦不宜吃蟹;患有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可能有濕疹、皮炎、癬症、瘡毒等病人多吃容易加重病情,因而也不宜吃螃蟹;過敏體質之人忌吃螃蟹。
動:登山強身調心肺
秋遊或登高時最好穿運動鞋
秋風送爽,許多人會選擇在此時出遊賞秋、登高遠眺。登高活動能增加人體的肺活量,有助於增強心臟等內臟器官功能,並使肢體肌肉都得到很好的鍛煉,可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登山好處多多,不過出發前必須充分做好準備工作,以免登山時發生意外。登山最好穿登山鞋或運動鞋,還可以帶登山杖,既省力又安全。登山時注意隨身攜帶飲用水和幹毛巾,出汗應及時擦乾,脫減衣物時要避免當風受涼。登山速度不宜過快,並適時休息,保持體力。登山時應選擇寬闊平穩的路徑行走,下山時速度也不宜過快,以免腳下失穩關節扭傷或摔倒損傷。登山是一項較強的體力活動,對心肺及下肢關節功能的要求較高,年老體弱、關節不利之人應盡量避免登山活動。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通訊員 陳佳佳 宋莉萍
題圖/視覺中國
責編/陳映平歡迎轉載,註明出處
長按關注,醫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