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不少家長都有這種經歷:
孩子感冒發燒流鼻涕,
你排隊掛號看病取藥喂藥量體溫,
好容易娃退了燒,正想喘口氣,
娃又哭鬧著不睡,揪著耳朵喊痛。
別懷疑人生,也別懷疑娃「戲精」
這是因為得了一種病:
急性中耳炎
這病和感冒就是一對CP,
感冒過後急性中耳炎可能也快來了
你別小看這病,搞不好真會送命!
5歲娃感冒發燒後耳朵流膿差點丟了性命
5歲的誠誠(化名)跟著爸媽出去旅遊,回來時不慎著涼,到家後就感冒了。
吃了退燒藥後,他的症狀似乎好一些,額頭沒有那麼燙,只是還有些鼻塞。不料,到了晚上10點,他突然哭鬧起來,不肯睡覺,還反復抓耳朵,嚷著「耳朵痛」。
家人沒太在意。熊孩子無事還一哭二鬧三打滾,更何況還在感冒發燒呢。喂過藥後,便哄著他睡覺了。
5天後,誠誠不僅聽力有些下降,更讓人揪心的是,他的右耳後還鼓起了一個紅腫的小包。
起初這個小包塊只有一毛錢硬幣那麼大,很快就長成了一個瓶蓋大小。一不小心碰到,還會鑽心的疼。
看著嗷嗷叫的孩子,家長徹底慌了神,趕緊送去當地醫院。然而,一個星期過去,誠誠的病也沒有好轉。在當地醫生建議下,他們轉院來到深圳市兒童醫院。
檢查後,醫生發現了「元兇」:
急性乳突炎
準確地說,是感冒發燒引起急性中耳炎,進而導致急性乳突炎。CT檢查顯示,他耳後膿腫,感染已到中耳、乳突腔,並已經形成了硬腦膜外膿腫。
這個病可了不得。如果炎症繼續發展,可能引起顱內、外並發症(耳後膿腫屬於顱外並發症,硬膜外膿腫屬於顱內並發症),那就可能危及生命了。
醫生緊急給誠誠做了手術,清理了膿腔,這才讓他轉危為安。
感冒後孩子耳朵痛,
憑什麼鼻子和喉嚨「背鍋」?
感冒發燒,
看起來是一個常見的小病,
怎麼會帶來這麼嚴重的後果?
我們先來看一下人體耳鼻喉的解剖學原理:
▼
每個人的耳、鼻、口,都是相通的。鼻腔的後面(鼻咽部)兩側各有一根咽鼓管和耳朵(中耳腔)相通。
小兒機體免疫功能差,易感染各種傳染病;小兒中耳免疫機能發育也不成熟,局部防禦能力不強;兒童咽部淋巴組織豐富,常增生肥大,腺樣體溝裂和扁桃體隱窩還可隱藏細菌等致病微生物,由此經咽鼓管引起中耳感染者多;哺乳時嬰幼兒位置不當,乳液經咽鼓管進入中耳。
❶寶寶咽鼓管更短、更寬容易感染中耳
成年人咽鼓管,靠近耳朵這一頭高,鼻咽部這一頭低,而且常處於閉合狀態,所以成年人鼻咽部的病原體並不容易進入中耳。
但相比於成人,小兒咽鼓管較成人短、平而寬,且咽口位置較低,鼻咽部分泌物及致病微生物易經此侵入中耳。這樣一來,如果孩子感冒發燒,鼻咽部的細菌或者病毒就容易通過咽鼓管感染中耳,引發中耳炎。
這病常被家長當感冒治且病情發展非常快
雖然很多兒童中耳炎是由感冒、發燒引起的,但不少家長往往一直按感冒治,忽視了中耳炎的症狀。當孩子出現以下症狀,必須高度重視!
寶寶耳朵痛一下又不痛了,但精神較平時差;抓撓耳朵、把耳朵往枕頭上蹭;耳道有較多分泌物且有異味;對大人說話不理不睬、總是要大人重復一遍,或喜歡把電視機音量開得很大。
常見錯誤
家長A:我的寶寶洗澡耳朵進水了,會不會得中耳炎?
不會的。正常的外耳道和鼓膜會對中耳腔形成保護,保證中耳腔不受外界侵擾。中耳腔內的感染,大多是自鼻腔後端,通過咽鼓管逆行至中耳腔內。
普通的洗澡水進入耳道內,是不會引起中耳炎的。擔心這個,不如擔心遊泳、潛水時不慎嗆水,這種情況下倒是有可能引發中耳炎。
家長B:我的寶寶抗生素用了2天了,耳痛已經好很多了,可不可以停藥?
不行!不要以為耳朵不痛了,急性中耳炎就好了。過早停藥很有可能引起病情復燃,進一步發展成耳流膿或進行中耳炎乳突炎,建議遵醫囑足療程用藥。
孩子感冒發燒後,
要時刻留意有沒有耳朵痛
看到這兒,
有家長可能要問:
孩子每年感冒發燒好多次,怎麼知道孩子有沒有得中耳炎?
答案是:
先看耳朵!
❶耳痛是兒童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最常見表現,常為耳深部痛,逐漸加劇,嬰幼兒多因此煩躁不安、夜不成眠,常捂耳朵或拽耳朵。
❷是看有沒有發燒。中耳炎往往伴隨著突然發燒,體溫可升至37.8℃至40℃。這時家長要提高警惕,多詢問孩子耳朵是否疼痛。
❸太小的孩子不會表達,家長可輕碰孩子耳朵,看孩子是否有保護性的反射躲閃、哭鬧等。要是有的話,那你就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❹看有無化膿。如果耳朵中流出黃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跡的膿液,有時還伴有臭味,那麼你的寶寶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
❺還要看是否出現聽力障礙。發生分泌性中耳炎時,症狀並不明顯,可是有液體大量存留於中耳部位,可能給寶寶造成暫時性的聽力障礙。
比如,當你把電視機的音量放得比平時更大,孩子沒反應;或者你跟娃說話,用平時的聲調他聽不到,「通訊」靠吼。
❻還有些患兒會有哭鬧、倦怠及食欲減退等全身症狀,可能有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當有這些並發症發生時,家長就一定要高度重視了。
請把這篇文章轉發提醒所有家長
來源:杭州日報綜合深圳市兒童醫院、三甲傳真
編輯 鄭事兒
杭州日報 誠意出品
更多新聞下載杭州首席新聞客戶端
「杭+新聞」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