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狀妄想/失能失智老人如何康養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記 者 王 佳

  通訊員 陳雨軒 梅 薇

  當前,我市老齡化發展態勢迅猛。2018年末,全市60周歲及以上戶籍老人151.3萬,占戶籍總人口的25.1%。其中,全市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21.8萬,純老家庭老年人口約57萬。

  隨著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失能、失智老人數量隨之增加。而幾乎每一位失能、失智老人的背後,都有一段家庭艱難掙扎的過往。這一群體之困,如何破解,在今年6月被列為全省康養聯合體建設試點單位的隸屬民政系統的市民康醫院,將目光聚焦於此。

  老人需要專業照護

  解題得靠綜合施策

  今年9月正式經營的市民康醫院新院康養病區,迎來了數位失能、失智老人。

  78歲的楊大爺是其中一位。當記者見到老人時,老人面有笑容,對話順暢。然而,就在數日前,老人還是情緒不穩定,有攻擊行為。經過系統疾病治療、心理疏導、康復鍛煉,這位患有早期失智症並伴有糖尿病、心臟瓣膜病等疾病的楊大爺的情緒已好轉。

  「這讓我們大大松了口氣。」老人家人說,自從認知功能減退,加上長期臥床,老人脾氣開始變得古怪,經常無緣無故吵鬧發火,其間換了多位護工。「那段時間感覺特別難熬,都快撐不住了。」

  據了解,在需長期照料的失能老人中,95%以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呼吸系統疾病、中風、骨關節等疾病,看護「擔子」很重。這也是高齡失能、失智老人照護被公認為養老服務業「難中之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照護是一件專業的事,比如壓瘡、吸痰、插鼻胃管,家里人基本搞不定。」據業內人士介紹,在醫院「壓床養老」,更多是不得已而為之。

  對於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既迫切需要提供專業醫療康復的「大醫生」,還需要提供貼心康養護理的老年「照護師」。因此,面對高齡失能、失智人群快速增長的現狀,醫療康復能否配套,護理服務能否跟上,最終決定著「老有所養」的整體水平。但目前,醫療機構不能養老,養老機構「無力」看病,「醫養結合」尚處於發展「初級階段」的現實,使失能、失智老人的康養問題凸顯。

  全省康養體系建設正是補齊養老服務短板的重要舉措,憑借這股東風,市民康醫院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在新院區探索綜合醫療、失智失能康養、老年慢病康復、安寧療護等相結合的康復醫療模式。

  探索背後是現實需求

  未來要做的還有很多

  「我們擁有專業的醫療、護理、康復師、心理師和社工師團隊,擁有專業的醫療、檢測、康復設備,這是我們打造康養體系的堅實基礎。」市民康醫院院長陳亞萍說。

  在康養病區,康養服務的專業性隨處可見。

  在失能老人病區病房,專門配備了智能「天軌」無障礙移動系統,老人可以在護工的幫助下甚至自己操作「纜車」,安全地移位、舒適地診療,避免轉運帶來的二次傷害。

  在失智老人病區,門牌號除了302這樣的數字標識,還「刻意」在門上貼了大大的蘋果、橘子、香蕉、菠蘿等圖像加以輔助認識,區域內還有個「懷舊小屋」,放置了老照片、老家具等物件,用來舒緩老人情緒。康復師說:「老人的抽象記憶在逐漸減弱,直觀的圖畫和身邊熟悉的事物,能更好地幫到他們。」

  關於老年護理照護,市民康醫院已探索出一套優質、高效模式。自2014年開始,醫院每年承辦全市失智老人照護培訓班,累計培訓全市失智護理照料人員1500多人次,提供照護指導1200餘人次,並承擔了寧波市失能失智老人標準評估的相關課題。

  今年,醫院積極與周邊養老機構與醫院建立協作關係,努力搭建康養專業聯合體。

  「在試點的基礎上,希望形成醫院、街道、社區相互聯接的、可復制的長效機制。」陳亞萍說,在構建老人康養新體系中,他們非常歡迎更多的專業志願者團隊加盟。

  在新院區,有個社會化康復區域,分設了「民康美術室」「陶瓷創意工作室」「服裝家紡創意工作室」「綠意工作室」「民康學堂」等,「這些資源都對院區老人開放,如果能有更多的志願者前來陪伴老人,教授老人手工勞作,會有助於老人的康復。」陳亞萍表示,他們希望通過精神康復、老年康養讓患者「生命的色彩」得以延續。而未來,要做的還有很多。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