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症狀/張運院士:心血管疾病管理,中醫藥大有可為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10月13日,以「全守護,心未來」為主題的阿斯利康第六屆心血管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會場群英薈萃,專家們各抒己見,圍繞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及管理等展開了全方位討論,共同探索大陸心血管疾病管理髮展之路。

  盛會上,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張運院士就傳統中醫藥用於心血管疾病診療的研究證據發表了精彩演講。

心血管疾病症狀/張運院士:心血管疾病管理,中醫藥大有可為 汪醫師產文 第1張心血管疾病症狀/張運院士:心血管疾病管理,中醫藥大有可為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張運院士

  1 中醫vs. 西醫:我們不一樣!

  張運院士首先分析了中醫和西醫的不同。現代醫學被認為屬於「循證醫學」,而祖國傳統醫學(TCM)更多被認為是「經驗醫學」,兩種醫學模式可以說是各有所長,也各有不足。

  中西醫的差異體現在方方面面。例如,中醫治療目的在於恢復體內陰陽平衡;西醫則重視排除病因,故名「對抗性醫學」。

  另外,中醫視患者為整體,採用成分、配比複雜的個體化復方,注重調節整體功能;而西醫著眼於解決局部病灶,治療方法相對較為單一。

  從心血管疾病角度來看,現代醫學治療難以完全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患者治療依從性方面也有諸多挑戰;但中醫在心血管病的防治中能否發揮一臂之力,尚不明了。

  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學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積淀,有獨特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但用現代科研標準檢驗存在困難。

  在曾接受過中醫、西醫和中西醫結合3種治療的中國患者中,71.2%更喜歡中西醫結合方案,18.7%首選中醫治療,中西醫結合療效好的認可度很高。然而,中藥制劑成分、機制複雜,難以闡明;中藥在上市前未經歷和西藥同樣嚴格的審批程序,安全性和有效性證據不足等問題也存在。

  可喜的是,隨機對照試驗(RCT)的進步推動了中醫現代化的步伐;但大部分有關中醫的RCT樣本量小、缺乏硬終點數據、隨訪時間短、結果變異大,不被西方學術界認可。

  這種背景下,能夠發表在高分國際期刊上為數不多的中醫藥學術研究論文,就顯得尤為可貴。

  2

  中醫藥之光:血脂康,具有心血管硬終點獲益的中成藥

  張運院士綜述:血脂康具有ASCVD獲益證據

  2017年,張運院士的研究團隊在知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IF19.87)上發表了有關中醫藥用於心血管治療的大型研究綜述(圖1)。這一綜述旨在系統評價中醫藥在心血管病一級和二級預防中的有效性與安全性,並闡明中藥活性成分在心血管病中的藥理作用和可能機制。

心血管疾病症狀/張運院士:心血管疾病管理,中醫藥大有可為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圖1 張運院士團隊發表於《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的綜述

  張運院士研究團隊回顧了近30年所有中藥的RCT研究,分析了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與糖與期以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與慢性心衰(CHF)等多個疾病領域的中藥與西藥/安慰劑療效對比。最終發現,在防治ASCVD方面,僅有4項研究是以臨床硬終點為觀察指標的,而血脂康是其中唯一有顯著性差異的藥物(圖2)。因此得出結論,防治ASCVD,血脂康是有確切硬終點獲益的中成藥。

心血管疾病症狀/張運院士:心血管疾病管理,中醫藥大有可為 汪醫師產文 第4張

  圖2 中醫藥治療ASCVD和CHF的結果匯總

  CCSPS開啟中國冠心病二級預防的循證之門

  其實,血脂康的心血管獲益早就得到了大型RCT研究的證實。中國冠心病二級預防研究(CCSPS)(圖3)就發現,血脂康可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風險,是國人調脂治療的優選。

心血管疾病症狀/張運院士:心血管疾病管理,中醫藥大有可為 汪醫師產文 第5張

  圖2 CCSPS發表於《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這是首個針對中國冠心病患者二級預防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長期隨訪研究。研究對象血脂康,是以特制紅曲為原料精制而成的天然調脂藥物,富含多種有效成分。

  本研究選取了19個省、市、自治區,65家中心的4870例18~70歲冠心病患者(包括合併2型糖尿病患者),其共同特徵是有既往心梗史,總膽固醇(TC)4.40~6.47 mmol/L,甘油三酯(TG)≤4.52 mmol/L。受試者經安慰劑和飲食控制1個月,1:1隨機分組為血脂康0.6g bid治療組(n=2429)及安慰劑治療組(n=2441)。研究主要終點為主要冠脈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梗和冠心病死亡,平均隨訪4.5年。

  研究發現,比起安慰劑,血脂康治療可顯著降低臨床終點事件:降低冠心病事件風險45%、冠心病死亡風險31%以及全因死亡風險33%(圖4)CCSPS與國外同期研究(4S、LIPID、CARE)結果相似,奠定了中國冠心病二級預防的循證基礎,被國內外多部心血管防治指南所引用。

心血管疾病症狀/張運院士:心血管疾病管理,中醫藥大有可為 汪醫師產文 第6張

  圖4 血脂康可顯著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風險

  張運院士認為,RCT證據顯示,部分中藥可有效治療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糖尿病前期、ASCVD和CHF,部分中藥活性成分的藥理作用和可能作用機制已被闡明。中藥可用於心血管病一級和二級預防及治療,但亟需嚴格設計的RCT以評價其對心血管病遠期死亡率的影響和安全性。

  3 展望未來:中醫藥現代化的發展之路將越走越寬

  除了張運院士團隊的大型綜述及CCSPS研究之外,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或機構網站上關於大陸傳統醫藥的研究或評論文章也不斷湧現。2017年6月,美國心臟病學學會(ACC)發布《傳統中醫可能使部分心臟病患者獲益》一文(圖5),引起了強烈反響。

心血管疾病症狀/張運院士:心血管疾病管理,中醫藥大有可為 汪醫師產文 第7張

  圖5 ACC發文

  今後,關於中醫藥的大型循證醫學研究勢必會越來越多,中醫藥應用於心血管疾病及其他領域疾病診治的證據也會更加完善。我們期待祖國傳統醫學在國際上的地位能不斷提高,相信中醫藥現代化的發展之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專家簡介

心血管疾病症狀/張運院士:心血管疾病管理,中醫藥大有可為 汪醫師產文 第8張

  張運 院士

  張運,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心臟病學院Fellow(FACC)、美國超聲心動圖學會榮譽Fellow(Honorary FASE)、歐洲心臟病學會Fellow(FESC)、山東大學終身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安貞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三軍醫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10餘家大學或醫院的榮譽教授。現任山東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山東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山東大學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和衛生部心血管重構與功能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山東省心血管病臨床醫學中心主任、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內科主任,兼任亞太超聲心動圖學會副主席、亞洲心臟病學會名譽主席、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和生物與醫學學部委員、教育部科技獎勵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國際動脈粥樣硬化學會中國分會副主席、中國心臟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心臟聯盟副主席等學術團體職務、擔任Nat Rev Cardiol,J Am Coll Cardiol,JACC Cardiovasc Imag等5種SCI收錄雜誌的國際編委、《中華超聲影像學雜誌》總編輯、《中華心血管病雜誌》、《中國循環雜誌》副總編輯等國內20多個雜誌的編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動脈粥樣硬化,承擔國家「863」重大項目課題、國家「973」項目課題、國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3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迄今發表SCI收錄論文400餘篇,部分論文發表在N Engl J Med, Lancet, JAMA, Nat Med, Pharmacol Rev, Cell Metab, JACC, Eur Heart J, PNAS, Gastroenterol,Nat Rev Cardiol等國際高水平的雜誌。主編專著13部,參編專著33部。發表論著被國內外文獻引用6000餘次,2014-2018年連續五年入選國際愛思維爾出版社評選的 「中國高被引學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1項、省部級自然科學和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山東省十大成果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5項、三等獎14項。他多次代表中國赴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主持國際會議並發表講座,多次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講學,在國際學術界具有重要影響。獲得美國心臟病學院「國際交流獎」、亞太心臟協會「學術領袖獎」、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首批第一、二層次入選者、全國有突出貢獻的回國留學人員、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中華醫學會「終身成就獎」、首屆中國醫師獎、全國首屆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等榮譽獎勵20餘項。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