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怎麼辦/糖尿病友必知的幾個血糖值,關鍵時刻能挽救生命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管理糖尿病,血糖控制到什麼程度才算好?

  1.1mmol/L、33.3mmol/L

  一般家用血糖儀的血糖檢測範圍設置在1.1~33.3mmol/L的範圍之間。

血糖高怎麼辦/糖尿病友必知的幾個血糖值,關鍵時刻能挽救生命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當血糖值低於1.1mmol/L時,

  螢幕顯示Lo(英文”low”,即血糖過低);

  當血糖值高於33.3mmol/L時,

  螢幕顯示Hi(英文”high”,即血糖過高)。

  血糖低於1.1mmol/L的情況非常少,因為血糖低於2.8mmol/L時,人就會出現意識模糊,在極低時患者早已經不省人事了。血糖高於33.3mmol/L這種情況還是常有的,當血糖儀螢幕顯示「HI」字樣時,患者需要即刻就醫。

  16.7mmol/L

  血糖16.7mmol/L是一個臨界點,

  當血糖高於這個值的時候,身體對血糖的

  利用率會變得很差,導致脂肪和蛋白質被

  氧化供能,進而誘發酮症。

  當自測血糖發現高於16.7這個值的時候,應該及早找醫生調整治療方案,不可拖延。

血糖高怎麼辦/糖尿病友必知的幾個血糖值,關鍵時刻能挽救生命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4.4mmol/L、3.9mmol/L

  控制血糖的下限是4.4mmol/L,

  對於進行降糖治療的患者,

  血糖低於3.9mmol/L時,

  就屬於低血糖了。

  血糖並不是越低越好,對於正在進行降糖治療的患者來說3.9mmol/L就屬於低血糖的范疇了,這時候要注意適量補充葡萄糖。糖尿病患者的身體已經習慣了長期的高血糖,血糖過低反而會有生命危險。

  3.9mmol/L是正在進行降糖治療的患者低血糖診斷標準。在這種血糖狀況下,腎上腺交感神經症狀出現,如焦慮、煩躁、手足顫抖、出汗、心慌、面色發白、饑餓等現象。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糖尿病患者即使處在「低血糖狀態「,也不一定出現明顯的低血糖症狀,這時不要因為沒有症狀就掉以輕心,該補充糖分還是要補充糖分。

  7.0mmol/L、10.0mmol/L

  如果血糖長期偏高,

  空腹血糖高於7.0mmol/L,

  餐後血糖高於10.0mmol/L,

  建議及早就醫調整方案。

  血糖目標並不是恒定的,而是根據病情因人而異。初診斷的、病程較短、年紀較輕的糖友,把空腹控制在6.1,餐後控制在7.8都不過分。反之,病程較長、年紀較大,尤其容易出現低血糖的糖友,血糖控制的目標可以相對放寬。

  關注糖化血紅蛋白

  一般建議2型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

  (HbA1c)值控制目標<7%,

  能控制到<6.5%更佳。

  糖化血紅蛋白能穩定可靠地反映近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建議糖友們每3個月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血糖達標的糖友可以半年檢查一次。

血糖高怎麼辦/糖尿病友必知的幾個血糖值,關鍵時刻能挽救生命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關注血糖波動幅度

  血糖頻繁波動會大大升高患並發症的風險。

  餐前餐後血糖波動:三次餐後與餐前血糖

  之差的平均值控制在2.2mmol/L以內;

  日間血糖波動:一天中血糖最高值和最低值

  的差,建議在4.4mmol/L以內。

  怎樣才算血糖控制得好?

  無低血糖事件

  很多人都知道高血糖的危害,卻不知道低血糖比高血糖可怕的多。高血糖的危害可能患病3-5年,甚至10-15年才出現,而低血糖的危害則是以分、秒計算。對於1型糖友來說,至少4%是死於低血糖;而2型糖友反復低血糖發作會誘發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病變、眼底病變、腎臟病變、昏迷和死亡。同時還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學習和就業。

  3.9mmol/L是臨床診斷低血糖的標準。

  在這種血糖情況下,腎上腺交感神經

  症狀出現,如焦慮、煩躁、手足顫抖、

  出汗、心慌、面色發白、饑餓等現象。

  平均血糖滿意

  光看平時監測的血糖還不夠,還必須看一段時間的平均水平。很多人都知道,HbA1c能反映2-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它不受數日進餐與運動的影響,與糖尿病並發症關係好於單次血糖測定。

  血糖波動不大

  血糖波動比高血糖更可怕,因為它同時具有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危害,雙重應激會導致早餐後血壓波動,加劇氧化應激,損傷內皮細胞,促進大血管及微血管並發症的發生與發展。

  無論血糖是過高還是過低,

  都是很致命的!

  不同時段血糖監測的意義

  空腹血糖

  ①反映患者在無糖負荷刺激狀態下的基礎胰島素的水平;

  ②反映頭一天晚間用藥是否受到黎明現象與蘇木傑反應的干擾;

  ③是診斷糖尿病的指標之一。

  注意事項:最好在清晨6-8點檢測。檢測前已禁食8-12小時,不用降糖藥或胰島素、不吃早餐、不運動,可以飲水。

  餐前血糖

  ①反映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的持續性,有低血糖風險者應測;

  ②正常人早餐後2小時血糖和午餐前血糖之差應>1.0,差值大表示胰島後續功能好,差值小表示胰島後續功能差或藥量不足。

  注意事項:在進餐前半小時內或打胰島素之前檢測。

  餐後2小時血糖

  ①反映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有助於2型糖尿病的早期診斷,早期患者空腹血糖正常,餐後血糖高,這與患者基礎胰島素分泌正常,餐後分泌減低有關;

  ②餐後高血糖是導致慢性並發症發生的重要因素。

  注意事項:從吃第一口飯時開始計時,到2小時檢測,整個進餐時間最好不超過半小時。務必按平常的治療方案用藥後再檢測。

  22:00(睡前)血糖

  反映胰島β細胞對晚餐後高血糖的控制能力,監測睡前血糖主要是為指導患者夜間合理掌握用藥(包括注射胰島素),以及是否需要加餐,以避免夜間發生低血糖。

  注意事項:通常在晚上22點左右檢測。

  03:00(凌晨)血糖

  ①有助於鑒別空腹高血糖的原因,究竟是「黎明現象」還是「蘇木傑反應」,這兩種情況的臨床處理截然不同;

  ②3點的血糖不應<3.9mmol/L,若低於該值,表示夜間出現過低血糖。

  注意事項:通常在凌晨3點檢測,最好能連續觀察2-3天。

  隨機血糖

  ①可在懷疑有低血糖或明顯高血糖時隨時檢測;

  ②也可在生病、月經期或情緒變化較大時檢測。

  注意事項:不考慮進餐時間,在一天中任何時候都可以檢測。

  #關注糖尿病#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